黎加厚
5月16日,國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同一时间,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行。“人工智能”越来越热。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教师职业将会消失吗?学校里的学生能够凭借现在所学立足于未来社会吗?
许多挑战与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解答。在可预见的未来,教师不会被机器取代,反而有可能更加重要。那些可以由人工智能替代进行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辅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人工智能无法做的事情上:关怀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引导学生发展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关键在于“育人”,强调培养学生区别于机器的思维能力,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人文艺术思维、设计思维、协作思维、整体思维、直觉思维等。在学校常态化教学活动中,“育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团队协作作和集体智慧发展;紧密联系真实世界和社会生活;用学科综合的视野解决真实问题。
教与学的方式将发生转变:从被动接受型学习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转变;从重复汜忆型学习向深度理解型学习转变;从关注书本、分科式教学向整体综合式教学转变;从强调个体学习向协作知识建构和社会化学习转变;从强调知识技能学习向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转变。课堂教学策略将更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注重超越人工智能的、体现人类特点的学习方式,强调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游戏化学习、创客式学习、表达式学习、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等。这就要求学校对管理方式、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等进行变革,注重师生关系的重建和人文校园文化的建设。
为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要做好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准备。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学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教法,尤其是鼓励他们体验人工智能对生活和教学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和高效率。要引导教师学习人工智能时代新“育人”的新方法,在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社会化学习、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问题导向式学习等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同时加强情感、价值观、想象力、创造性等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新“育人”内容。
要加强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促进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认真总结过去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历史经验,根据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特点,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抓住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新机遇。目前,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掌握了智能语音输入法、图文扫描识字、作业自动分析评判、学生数据自动处理等,节省了重复性劳动的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育人”方面的教学活动。
要重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教材改革。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尽快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人工智能教材。同时,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各学科新教材修订工作,需要对教材设计的整体思路进行调整,要想清楚,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究竞需要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教?不要让人去做机器的工作,尤其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内容是可以由人工智能替代和辅助教学的,哪些是只有人类才能够胜任的,加强跨学科、跨领域、PBL、STEAM+等内容和编写方式,从而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课程教材体系。
要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科研新发展,比如加强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关联的脑科学研究、教育哲学与伦理道德研究、认知心理学与学习理论的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教学论研究、教师教育智能化发展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智能化研究等。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