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梅
摘要:通过讨论BIM技术对国内建筑业带来的影响,分析“互联网+BIM”对传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提出构建以“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为目标,以“工程项目教学”为主线,利用BIM技术为支撑,通过“互联网+”为手段,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实训基地等多方面改革,实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高职工程造价;课程体系
一、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直译建筑信息模型)是利用建筑项目三维模型为基础,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和数据有序、多元、多方集成,实现了工程项目的数字化表达,能够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各个阶段以及参建各方实现了信息传递和共享。[1]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对建筑企业信息化、行业监管信息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专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BIM技术是核心。行业、企业对掌握BIM技能工程技术人员需求强烈,倒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如何将BIM融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适应建筑现代化和建筑信息化发展的新一代工程造价应用人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BIM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
(一)工程计量工作将慢慢消失,造价人员也将大幅减少
BIM技术的应用颠覆了工程造价工作模式,将目前工程造价工作中最低级、最繁琐、最耗时的工程计量工作由人工或者传统造价软件升级为BIM模型自动完成,即模型建成工程量即有。并且随着设计、施工中模型变化,工程量自动调整,这样就使得传统计量工作逐步从工程造价工作中分离出去。[2]同时工程量会得到参建各方的一致认可,也免去了工程量校对、核对、争论、扯皮等工作。而工程计量工作正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直接岗位,那么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不能基于BIM技术改革将会被市场淘汰。
(二)全过程造价管理逐步推广,高职学生课程体系不满足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贯穿了项目决策、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竣工结算、运行维护等六大阶段,每个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都为最终的工程项目效益服务,利用BIM技术是实现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步骤。[3]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BIM技术中基础建模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工程经济、施工技术、建筑法规、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物业管理等多维度的专业知识,很明显现行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需求。
(三)协同合作、多专业参与成为常态,学生技术和能力差距大
BIM技术在建设行业实施中,多方协同合作、多专业参与是其最核心的应用理念。传统的项目管理是点对点的线性沟通,效率低、易混乱、成本高。BIM技术实现了云平台共享多维沟通,各专业、各单位时时沟通,即时分享,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而传统工程造价学生跨专业学习能力、多方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不能满足BIM技术全面应用的要求。
三、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互联网+BIM”支撐下,探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要基于BIM技术在国内短期和长期应用发展阶段不同的差异,要基于造价人员工程量基本计算能力和全寿命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的递进,要基于工程造价本专业的课程改革和跨专业课程设置的融合,要基于学生掌握牢固专业知识和沟通、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一)工程计量工作是基础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主要岗位职责就是工程量计算。未来,参建各方从BIM模型里读取工程量简便快捷准确一致,工程计量将成为历史。但并不意味着工程计量工作可以缺失,而是在参建单位进行建模过程中,通过对模型属性的定义和编辑而自动生成,即时完成。现在我国很多款造价计量软件,虽然都是三维建模,但造价行业尚未进入BIM时代,计量软件仅仅是造价人员自身建立的,与参建各方没有互动,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并且和不同软件不兼容、不通用。因此,造价人员工程计量变为建模工作,而各种软件操作则是高职造价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那么软件操作课程也成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全寿命造价控制是核心
随着BIM技术应用不断深化,BIM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了造价工作与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融合。决策阶段可以利用项目BIM信息模型比对历史大数据,使决策更可靠;设计阶段可以利用BIM快速计算工程量分析造价构成,使得限额设计变为可能;招标投标阶段利用BIM模型形成各方认可的统一工程量清单,促进双方不平衡报价对抗;施工阶段BIM技术将各种成本信息集成到平台上,实现精细化对比;运维阶段通过物业管理记录,实现了事后数据反馈。可以预见,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必将是工程造价工作者的主要工作,那么全寿命造价控制相关课程即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三)跨专业综合应用是趋势
BIM技术的变革,传统的单机单专业的工作方式变化为云平台全专业的共建共享,推动了建筑、结构、装修、电气、给排水、暖通、设备等各专业的碰撞问题的协调统一。由于项目实施进度长、参建单位数量大、专业岗位分工多,就会使得多方共同负责模型建立及编辑,有的还需要参建人员根据各方需求,二次开发软件,实现信息利用最大化。由此可见,未来造价工作者不仅要具有现在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BIM理念以及熟练的BIM应用。土建类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市场运营知识等需要全面掌握和综合应用,那么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就成为高职造价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四、“互联网+BIM”背景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以BIM技术发展为引领,以全寿命工程造价控制为主线,以跨专业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满足“互联网+”时代建设行业人才。[4]其中确定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对应BIM应用标准,改革知识和实操课程设置,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适应建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最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