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畅梅 冯旺
摘 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核心价值是对社会意识的凝练与升华,作为一种价值认同以引领社会思潮。鸦片战争以来,社会核心价值经历了数次大的变迁,这几次变迁无一不是由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引发的。本文将从历史的维度出发,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分析和探究社会核心价值的变化,借此把握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8 — 0005 — 03
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都会成为社会核心价值,只有那些来源于社会意识,却又高于后者的,且为凝练和升华一定时期盛行的社会意识后得出的精华部分,才能称之为社会核心价值。受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意蕴,但却绝不会脱离本时代的特征,可以说每种社会核心价值都烙着自己时代打下的烙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存在,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影响着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变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但究其根源,主要受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1〕
一、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分析社会核心价值演进的合理性
(一)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对当前社会存在的抽象表达,与社会存在具有本源上的对应性,是社会存在的外化,而社会核心价值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由社会存在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社会核心价值能够促进解决或激化社会主要矛盾,当社会核心价值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时,就会对矛盾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二)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核心价值也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不能固步自封,但是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总结社会主要矛盾、依此来提取和凝练社会核心价值、进而形成具体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总是漫长的。
(三)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能够分清主次矛盾,只有真正的把握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有针对的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核心价值,通过引導社会核心价值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化,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旦被解决,可能就会以次要矛盾的身份继续蛰伏,而此前的某种次要矛盾就会有可能逐渐地转化为社会主要矛盾。因而如果想利用社会核心价值的积极作用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住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核心价值本身。
二、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核心价值的历史演进过程
鸦片战争至今,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内涵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几次重大的变迁,这些变迁也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息息相关。社会主要矛盾是那些对社会正向发展阻力最大的,且在当前时期必须首要解决的、否则必将导致现有一切崩盘的矛盾。只有先确定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再根据主要矛盾的内容构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社会核心价值才能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一)革命时期
1.鸦片战争后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的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起义和外部的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日甲午战争使得清政府的统治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政府本身也采取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来延缓颓势,甚至不惜签订卖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以换取短暂的和平,但终究没有躲过灭亡的命运。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正式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软弱,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革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近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无疑就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和中国人民的生死,中华民族已然面临着亡族灭种的危机。基于这一基本国情,衍生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核心价值,由于它的内涵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期望,同时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所以它也成为了无数革命先贤行动的基本遵循。在这样的社会核心价值的指引下,国共第一次合作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清缴了军阀;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帝国主义。
2.日本的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意味着我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已经完成了,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也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期外化为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两党对政权的争夺。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持续百年的动乱与血腥,人民和平的渴求正是这一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顺应全国人民的共同期望,同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和争议,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单方面毁约,破坏了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景。经过艰难的斗争,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的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成立了新中国!
(二)建设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此就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基于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党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3〕此时的中国还有部分民族资本家、城市小资产阶级等资产阶级的存在,此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但在形式上已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与被统治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衍生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核心价值。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引领下,“土地革命”“三大改造”在中华大地上逐渐拉开帷幕,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共产党人也成功地将党内核心价值观上升为中国的社会核心价值,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很快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否认了这一正确观点,并且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知和过度解读,逐渐催生出“左倾”“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4〕此后,虽然八届九中全会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优良传统,批判了“大跃进”运动,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是“左倾”的种子已然种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再度掀起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熱潮。“文革 ”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歪曲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权理论, 社会核心价值观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扭曲 。〔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这是党在执政初期的探索阶段由于执政经验的缺失导致的教训!
(三)改革时期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此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在建国初期所走的弯路歧途和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进而产生了对既往错误社会核心价值进行“拨乱反正”的社会核心价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的社会核心价值,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后党在思想路线上茫然徘徊的局面,真正解决了党要向“何处去”的问题。
2.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随之产生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核心价值,在这一价值观的引领下,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战略,迎回了香港和澳门,真正地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
3.此后许多年,在这样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基调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急速提高,因而又逐渐衍生出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问题,为了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当前的社会核心价值已然是“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将其具现化为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将接过先辈的接力棒成为继续指引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
三、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分析社会核心价值的现实价值
(一)要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关联性,社会核心价值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对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凝练和升华,也是对所处社会的社会存在的最本质反映。只有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来分析和探究社会核心价值,才能更为全面地厘清社会核心价值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核心价值的内涵和底蕴,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核心价值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服务。
(二)要认识到社会核心价值具有双面性,只有正确的、积极的、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才能够带给全社会以精神动力和思想启迪,才能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才能为社会进步提供正向动能。相反,片面的、消极的、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不仅会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某种条件下还会激化矛盾、引起冲突。
(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原则,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水,而是时刻都处在高速变革之中,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核心价值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吸收新鲜因子以充实自己,因此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核心价值。社会主要矛盾如果改变,相对应地社会核心价值也会改变,只有在不断地变化中准确把握住二者最本质的东西,才能真正做到引导社会核心价值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要坚决吸取已往的经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对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核心价值的异化和过度解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要注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网络讯息传播飞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潮更容易接近国民的头脑,腐蚀国民的理想信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竖好隔绝有害信息的墙。同时也要把握先机,先行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重点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国人从小就树立起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邱吉,朱舒坤.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变迁成因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2018,(02):25.
〔2〕陈旭麓.中国近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25.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79-80.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94.
〔5〕邱仁富.新中国60年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变迁探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05):28.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