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琪慧
【摘 要】據古籍,“云门”是中国黄帝时期的乐舞,文字的残略记载说“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吕氏春秋》),是当时大型的仪式性乐舞。虽然它旧时的舞步舞容已经随着历史被淹没,但这美丽的名字被现代人林怀民先生作现代舞团得以流传并发扬。云门舞集如它的名字一般,给观众的感受从来都离不开“中国”二字,不管是题材的选用或者是舞者们身体语言的表达亦或者是道具、舞美与动作及题材的展现,都给人一种带着古韵又伴着新鲜的感觉。
【关键词】竹梦;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2001年创作出台的《竹梦》我至今才得以有幸观赏到。本文若要谈云门舞集里那些极具表现力与强大身体控制能力的演员未免有陈词滥调之嫌,于是笔者想从《竹梦》的整体结构来浅谈。整部舞剧有75分钟之长,分为7景:「晨雾」、「春风」、「夏喧」、「秋径」、「雨霁」、「午夜」、「冬雪」。林怀民先生把两百根之多的竹子立在了舞台上,舞剧以一位手持竹萧身着白衣的舞者进入开始,舞者静靜的盘坐于舞台的一侧,如泣如诉的吹起竹萧,向观众叙述起了他的梦境.....
林怀民先生常提及的一句话便是:“舞蹈所要表现的,被观众看了去,每个人的阐释都是不同的”。他认为现代舞并不高深莫测的看不懂,而是可看懂的。笔者也认为现代舞除了型就是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所理解的《竹梦》正是由你的感情与生活经历所补充的,这是现代舞的有趣之处。舞剧《竹梦》里最有趣的、最打动笔者的是他虚实的结合。“虚”,林怀民先生给观众制造了一个绝美的幻境,「夏喧」主题里体现的夏日的聒噪与不安,舞者的身体语言像动物般原始的展现了躁动与骚乱;「雨霁」主题里也以群舞的方式展现,群体的欢欣与清明。“实”,整部舞剧中最美的片段「冬雪」,漫天飘落的白雪。「春风」里展现春日勃勃生机的竹林里缠绵悱恻的情侣溢出屏幕的爱意。从虚实的两个方向用场景及舞者们的运动展示着诗情画意的境界。这部舞剧到末尾还给了笔者一处惊喜!演员们在舞蹈片段结束后,拿着扫帚打扫飘落的“雪”,场记们也纷纷上台整理,同时段那位身着白衣手持竹萧的舞者仍然自顾自的沉浸在梦里,直到场记拍拍他的肩膀才梦醒。像这种很现实很生活的语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云门舞集的舞台上了,他这样的特殊设置总会得到观众们的会心一笑。
整部舞剧干净整洁的画风让观众欣赏起来会觉得清爽而直接,舞者们的舞台调度也比较明朗。「夏喧」一幕中,身着裸色连体服裸露着原始肤色的舞者由舞台的左端依次排列横线出场,在竹林的背景下缓慢挪动,肢体语言原始而野性,像动物似的前进,四肢多为勾手勾脚的动作,行走时常为半蹲的体态。编导重复运用站起蹲下的姿态,有时演员们或抽搐抖动或跳跃或张牙舞抓,体现着动物的兽性;有时则静静地转头凝视观众或直立正对舞台单一重复手部动作,像是展现着动物猎食时的机警。整体这一幕的舞蹈发展基本在圆形或椭圆形下流动着进行,时常有三五成群的舞者或十来个舞者一起牵手围圈的过程,这画面就像是一幅动态的亨利·马蒂斯的《舞蹈》图在舞台上的活现。舞剧中舞者与舞者之间的卡龙也富有层次感,编导使用高低变幻,动静对比,甚至还有塔罗牌式的动作推动,都给普通的肢体动作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值得一提的还有林怀民先生在舞剧中“中国元素”的体现,虽然这一观念在服装设计届已经用烂了,但于舞剧中还是比较新的展现。林怀民先生的舞蹈中的中国元素,表现于三方面:中国文化题材、“中国动作”、符号(道具、服装)。在竹梦中虽没有像《九歌》、《红楼梦》两个舞剧的文学题材作为背景,但以竹为概念其实也体现着题材的中国味儿。在舞蹈动作中,林怀民先生的现代舞语言虽融合了玛莎技术,但他动作特征和动作形式植根于中国传统乃至东方传统。戏曲身段、太极动作,还有少量来自印度佛教雕刻造型演变而来的姿势,都被转化进林怀民先生的舞蹈作品。[1]在道具和服装的使用中,林怀民先生沿用传统服饰中的大袖以及y字领,呈现出飘飘然的仙气与随之而来的洒脱意识。
林怀民先生的舞蹈作品并不停留于对中国元素外在的和简单的的直接运用,而是使之上升到意、神、气、韵的层面,将传统中国文化的内涵完美的融合到现代舞的形式之中。从外在的拼凑跃升到内在的融合、浑化,其关键所在,非舞蹈动作莫属[2]。动作乃核心,是一切舞蹈作品的根源,舞者用完美的身体素质体现动作,找到了根源才能使得动作如流水从身体中倾泻而出。中国文化底蕴及舞美是这一切的辅助,它们辅助身体动作,使得舞剧花样翻新,创意无限,带给观众美的享受也随之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2]豆瓣一粒种子《元素、动作、存在—论林怀民舞蹈艺术的三个层次》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140399332/&dt_platform=wechat_friends&dt_dapp=1&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