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2019-10-28 03:23柴远波董满才王志纲李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高校学生创新能力

柴远波 董满才 王志纲 李伟

【摘 要】创新性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方式、教学模式、考评机制、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对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的因素,该文分析了创新性思维的内涵、环境要求,对于如何开展高校学生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常规思维;创新能力;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2

提高青年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教育法明確规定的教育任务,也是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急切需要。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任何一项创新活动,一般都包括从设想、构思、论证到具体设计、验证、修改、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创新性思维。所谓创新就是借助于创新性思维灵活地运用各种创造方法,取得超越前人,或不同于前人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等成果。创新性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衡量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具备较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应是对创新型人才的第一素质要求。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责任。当前,加强高校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创新性思维的内涵和特点

创新性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既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特点。此种思维方式通常能够突破传统的、习惯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从不同于常规的视角和思路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维成果。创新性思维通常具有:求异性、非逻辑性、跨学科性等特点。

(1)创新性思维的求异性。善于创新的人不会固守常规的套路和习惯,善于求异、求新,对问题能想出独特的见解,发人之未发。求异思维的核心是反思与质疑,即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不盲目地信从与接受,而是进行大胆地反思与质疑,进而摆脱传统思维的禁锢和认知方式。在求异心理驱动下下,创新思维对于相同问题的解决措施会有差异,更加的新颖和独特。

(3)创新性思维的非逻辑性。非逻辑思维指的是不为逻辑规则所约束的思维模式,也可称为非常规性思维。通常高校教育偏重于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可靠的、严密的思维模式。但过分强调逻辑的严密性,就会扼杀创新性思维的灵感。只有突破逻辑性的限制,创新性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最大提升。虽然非逻辑思维所得出的猜想和假设正确率较低,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往往蕴含着大的创新种子。强调创新性思维的非逻辑性并不是否定逻辑思维的作用和地位。当需要创新性思维时,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忘记思维的逻辑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灵活性,以期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创新性思维的结果还需要经过逻辑验证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3)创新性思维的跨学科性。不同知识的交叉运用是创新的重要技术途径。同样,创新性思维模式具有宽阔的视野。布局泥于某一学科知识的研制,具有跨学科运用知识的特点。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融会贯通,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流畅地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知识的优势互补。

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要加强创新型人格的修炼。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加强:一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创新活动的启动首先依赖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二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活动的启动需要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活动的运行、目的的实现则要经过艰苦的努力,这就需要有创新精神。在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下,人才会执着地去追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迸发出智慧,结出硕果。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饱满的持之以恒的热情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高度的独立性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奋发拼搏的精神。三是加强创新品德的养成。创新品德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人从事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知识和能力,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在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品德是真实和诚实,谦逊和合作。这是做人的原则,也是科学创新的准则,体现着一个人的人格。

其次是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接受同等教育的情况下,宽松开放的环境更有利于研究人员创造潜力的发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宽松开放的环境,世界一些著名的大学十分重视这一点,如哈佛大学教师十分重视讲述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甚至介绍一些尚不成熟的学术观点和争论热点。创新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有的皓首穷经,有的耗尽心力,有的因为标新立异而遭到各种非难和指责。试想,如果没有宽松、开放的环境,他们何以持久坚守冷清、寂寞的精神创造园地?

三是鼓励学生非常规思维和求异思维。创新是在前人知识基础上的另辟蹊径。我国学生的成长过程始终与考试相伴,长期形成了寻求“标准答案”、“标准过程”,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对学生常规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远远高于对非常规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其结果是忽视甚至抑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而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这种现象并没有改变。当我国高校学生中相当大部分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存在一种心理,就是书上说的全是对的,教师讲的全是真的,大家都认同的就是对的和真的,从来不对书上、老师讲的、大家都认同的东西起怀疑。这种缺乏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能力研制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创建适合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的新型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应是一种鼓励质疑、激发思考、奖励提问的教学模式。目前高校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提问,不善探微溯源,在学习中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存疑,引起积极思考,进而善问,最后探索解决办法。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点,造成思想上的旧观念悬念,使学生认识失调,处于暂时困惑状态,从而激起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

目前,我国高校的授课仍然没有脱离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按自己的思路讲,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模式。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必然导致教与学脱节,影响授课效果。这种授课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创新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了。

新型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变被动听、被动学为主动听、主动学;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营造出允许个性存在,允许标新立异,鼓励大胆创新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带着怀疑、思考、询问和质疑去钻研学问。

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应提倡在大学建立基于研究和探索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学习,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充分挖掘并发挥高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束语

对青年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校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对此重视不够、缺乏手段等不足,需要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评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和加强。本文是作者的初步探讨,欢迎赐教。

参考文献

[1]康齐力,杨帆,论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J],继续教育研究,2018年第7期.

[2]付倩倩,马云阔,探析非智力因素在本科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2019.6.

[3].李润洲,论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育——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0.

[4]贺国庆等,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5].郭键,哈佛大学发展史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高校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分析
高中语文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