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红
我所教的班为全校教师展示了一节活动课,主题是“诗意”。课结束后,我惊讶于孩子们的创意和才气——在此之前,孩子们的作品全部保密,课上才见真容。
展示课结束后,我仍兴奋不已。这批孩子们创造能力让我看到更大可能,给我巨大的鼓励。我需要复盘,找到有价值的点,找到值得堅守和发展的地方。于是,大脑开始先回放这个精彩过程——
第一组表演的是《立体山水》。孩子们用彩色卡纸手工做出了立体的山水图景。在柔美的钢琴声中,孩子们朗读了自己创作的优美解说词。当一个孩子说“天黑了……”的时候,角落里的小房子居然亮起了小灯,小灯将精致的房子照得通亮。那一刻,静谧的美丽惊艳了全场。
第二组展示的是《数学与诗意》。这八个孩子个个都能侃侃而谈,包括平时最淘气的两个男孩。他们引用蒙娜丽莎的图片、苹果公司的图标来标示出黄金分割线,还运用一些专业的数学知识和互动小游戏来诠释数学中的诗意,俨然大学生陈述论文的感觉,同时他们还富有演讲家的感染力,条理清晰,整体呈现的思维开阔又有深度。默契的配合与精彩的演讲将数学的理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组展现的是《舌尖上的地图》。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在抽象的地图上出现了各地美食(实物)——瓜子、枣、黄芪、芝麻……这新奇的创意赢得啧啧赞美。他们呈现的方式是诗歌写就的解说词和食物的演示。“比《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还要好!”几个同事偷偷说道。
第四组展演的是《一碗馄饨》。孩子们将小说改成了富有诗意的音乐小话剧。道具及小演员的表演都显得真实自然,更有趣的是,孩子们的内心独白富有诗韵。最后柔美空灵的旋律《爱的真谛》响起,孩子们真挚的表演感动了所有人。
最后展示的是《童年组诗》。这个小组的几位小诗人的原创优美诗作配上柔美的PPT,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和合唱,展现了浓浓的诗意。
上台展示的小组各具特色,衔接流畅,富有诗意。更难得的是每个组都有数量不一的原创诗歌来表现主题,每个孩子在台上都自信大方,配合默契。
这节课可谓精彩纷呈。尤其是看到那些平时不起眼甚至让你头疼的孩子在台上绽放光彩的时候,这种感受尤为强烈。
在我为孩子们骄傲的时候,我开始反思复盘:这样的闪光是如何发生的?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我仔细回想带这群孩子的过程,第一大发现就是诗歌课的作用巨大。在诗歌课上,孩子们找到了诗意的感觉,滋养出了美觉,并且学会了创作诗歌。这些素养在今天的展示中成为核心和主线。
除此以外,还有三个支架特别有作用——小组合作、高阶思维和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让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及优势智能得以彰显;高阶思维训练,将孩子们的思维力不断引向新的高度;小组合作,让孩子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不断产生新的火花。
平常的语文课,不大会出现这么大面积的令我惊喜的光亮(语言智能型的孩子只占一部分,不是这类的孩子就不易出彩)。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优势智能,每个孩子也都有创造的潜质,孩子们一起交流碰撞能产生奇妙创意,只是,我们的课堂较少给孩子释放个性、展现个性的机会,也很少给孩子们支架。
那么,此次活动是否说明:只要我们给孩子们搭建平台,给他们合作的时间、空间,孩子们就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根据我之前的经验,孩子只要绽放过光彩,哪怕一学期只有两三次,就可能树立良好的自我认知,从而把良好的自我感觉或信心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来。那么每个教师是不是应该在每个学期多设计几次这样的活动?
教育是复杂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其中的“窍门”,真正解放孩子的大脑,找到开启孩子生命活力的系统,学生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我满怀期待。
课后,第五组的组长袁婉亭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她对这次活动的感悟。这首诗可以算是这次定格给孩子们的诗意总结——
诗意
诗意是数学跟诗意牵手
是美食与诗歌相连
诗意是音乐流淌出的欢快旋律
是手工作品中的奇思妙想
诗意是星星的梦幻光亮
是黑夜的宁静安详
诗意是一颗颗爱心串成的故事
是人性之花的优美绽放
我们用慧眼慧心
绘出一朵朵美妙的诗意之花
那绽放在我们的心间的色彩
创造出我们缤纷的未来
令人感慨的是,袁婉亭的诗竟表达了我的心声。是的,我要像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解放孩子的身体,解放孩子的心灵,为他们的童年播下诗意的种子,让这些种子在将来开出缤纷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