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好,抑郁症越多

2019-10-28 02:22曾旻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精神科手册

曾旻

2019年9月29日,参考消息网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心理问题在全世界导致了12%的疾病,其中,46%的疾病都与抑郁症直接相关。这是现状,而世卫组织的专家们认为,如果保持现有的趋势,到2030年,抑郁症会成为致残的第一大诱因。

预测全球的某种趋势,远不能通过单一的视角去看。而以史为鉴,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国人这些年抑郁症的发展趋势中,看到某些迹象。

在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几乎没有“抑郁症”患者,那个年代精神科接待的患者中,30%以上会诊断为“神经衰弱”,真正诊断为“抑郁症”的人不到1%。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绝不简单是抑郁症患者真实数量的反映。

社会对于抑郁症的道德污名化,诊疗方法重经验、轻循证的模式,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人们对于身体症状的关注超过内在感受等等,都可能是这一现象的有力影响者。

不可忽视的是,社会文化对疾病的影响。在人类社会中,永远是大多数人定义疾病。人们首先有了关于“健康”的定义,规定了什么是正常,然后把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称作疾病。抑郁症(包括大多数精神障碍)也是如此,只是它的指标是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感受,很难有明确的生理指标。而社会文化,很大程度上定义了何为“行为偏常”。于是,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医院、医生、专家手下,有相对统一的诊断,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涉及到了诊断标准的问题。

在1980年,美国颁布了DSM-III,这是美国第一个医疗模式的精神障碍诊断手册。而中国真正发展起自己的诊断手册,是在1989年,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精神科常委扩大会议在西安召开,通过了CCMD-2——现在看来,这版诊断手册依然相当“简陋”,直到2000年前后,才逐渐完善并发布了CCMD-3。

这是中国的相关学者、专家、临床工作人员对于体系化、规范化的精神疾病诊疗体系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中,功不可没的,是基础研究的发展和药物的研发。神经生物学的发展,让临床医师可以用“五羟色胺”与“多巴胺”分泌失调,作为一种简化的病理解释,向缺乏信任感的就诊者进行科普教育,人们对精神医生的信任感增强了。于是,从基础研发到临床应用,最后触达每个普通人的科普教育,形成了闭环。

21世纪以来,抑郁症的诊断比率开始大幅上升。但是,作为一种疾病,在流行病学调查中,21世纪初的抑郁症患者绝对数量依然很少。因为,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的科普教育,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守株待兔式的科普。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抑郁症患者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有抑郁症。大众媒体担负起了科普的任务,一改过去守株待兔式的科普,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个早已存在的问题。

通过历史我们看到,抑郁症并不是增长了,而是被发现了,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它被越来越准確地定义了。这个趋势仍在继续。未来,抑郁症患者的“增量空间”,潜藏在那些没有被发现的地方。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指出,约80%的常见精神障碍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在我国,相关调查也发现了相似的趋势,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是抑郁症的重灾区,而他们可能连生活困顿与心理疾病的区别也分不清。他们解决抑郁症的方式简单粗暴:不解决。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他们有完善的医保体系,过度医疗现象非常显著,在美国,有13%的人在使用抗抑郁药物,这个数量远超过抑郁症诊断人数。人们甚至把服用药物当作一种潮流,就像健身和冥想一样,象征着中产阶级追求的格调生活。

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随着物质丰裕,由于饮食过量、过于油腻,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伴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抑郁症。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精神科手册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