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旭 李白露
韩都衣舍的互联网品牌创新孵化器(云孵化+场内孵化)很好地诠释了创新的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为各类品牌提供销售渠道、促销经验和内外部资源。通过研究入驻孵化器的品牌或项目吸取内外部资源完成“守、破、离”的创新过程,我们发现,当品牌成功毕业时,该项目或品牌的经验和技术又成为了孵化器新的资源。因此,在创新“ba”(场)中,项目不断地进行“守、破、离”式创新,对于资源来说并不是资源消耗型创新,而是资源再生型创新,即在不断的“守、破、离”的动态创新中为创新“ba”(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
据统计,日本寿命超过200年企业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匠人精神”又被认为是日本长寿企业的秘诀。在2016 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然而匠人精神并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在传承中不断改进,并将工艺技术做到极致。有关匠人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颠覆式创新,而是循序渐进的改良式创新。这种不断精进的创新方法用学习日本剑道的三字诀概括为:“守、破、离”。
“守”意味着认真学习老师教授的方法,通过练习达到纯熟。“破”表示当基础夯实后,尝试突破原有规范。“离”代表自创方法,另辟蹊径。“守、破、离”是一种从模仿到创新的华丽转变之路,其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叶恩华和布鲁斯·马科恩的新书《创新驱动中国》提出,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的阶梯性转变。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又应该如何“守、破、离”呢?
如何“守”?
对于学习而言,很多时候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并不代表完全地复制,重点在于深度理解内涵并找出精髓。在周而复始的学习中,关键在于深度理解要领和掌握核心技术。“守”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去探索涉猎面的广度,而是强调理解的深度,即专注于一门技术或一种方法,将其学透彻。因此,在“守”的阶段,“匠人精神”绝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一种专注的深度学习。
如何“破”?
在“破”的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去思考,或者说是思变。对一门技术的熟知是基础,那么为何要思变呢?因为当引入一门技术时,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都会发生变化。即便是将一门技艺做到顶尖的程度,如果没有市场,那么对企业来说又何以生存呢?所以在“破”的阶段,企业应当结合技术在市场应用价值层面的思考,对所掌握的技术进行改良,从而更好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
如何“离”?
“守”和“破”这两个阶段,充分体现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深度学习中掌握技术要领,在思考中去适应环境变化。“离”的阶段,是对前两者的系统性总结。总结是思与学的产物,也是提出更适应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型技术和方法。因此,“离”并不仅限于完全去颠覆或者必须去“另立一派”,而是建立完整的独立体系。匠人的“离”代表“出师”,说明其可以单独面对不同环境的变化,并能在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找到新的方法。所以对企业的创新而言,从引用一个技术,到面对不同环境变化,再到可以灵活应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了企业创新的“守、破、离”。
“守、破、离”与创新“ba”(场)
“ba”(场)的概念,最初是由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提出,之后日本管理学者野中郁次郎将这个概念引入其知识创新理论中。野中教授认为“ba”(场)并不仅限于物理空间,也有可能是虚拟或精神上的空间,而所谓的知识转化的过程均发生在不同空间。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对于“ba”(场)的概念有了更加广义上的认知,其中互联网是典型的虚拟“ba”(场)。举例来说,传统会议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举办,而这种活动现在完全可以依托互联网进行视频在线会议。因此,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背景下,人、事、物的活动所发生的场所“ba”可以简单地分为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
创新有很多种类,例如颠覆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整合式创新等等,诸如此类概念的产生应接不暇。本文所提到的“守、破、离”源自日本剑道,这一概念被引入企业创新的最有名的案例是日本丰田。在上世纪50年代,丰田一直停留在对美国福特汽车进行深入的学习、解刨、模仿和改善中。上世纪中后期,丰田才逐渐从最初的模仿转变为自主创新。丰田的创新发展很清晰地展现了“守、破、离”的过程,从最初的深度学习到寻找突破,再到具备独立体系,最终实现了在不同环境变化中独立面对新问题并找出新的方法。
事实上,这种“守、破、离”的创新模式和开放式创新都是在描述如何借助外部的资源,如机会、技术等进行创新。亨利·切萨布鲁夫被誉为开放式创新之父,他强调将外部资源(如想法,知识和技术等)结合企业内部的研发,并依靠自身和外部的渠道来开拓市场。企业外部创新的渠道和资源包括合作伙伴、技术伙伴、产业联盟、学校等。所以,在创新模式上,“守、破、离”与开放式创新都强调对外部资源、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利用与经验学习。“守、破、离”是对创新过程的描述,而“ba”(场)的概念是表述创新活动发生的场所。图一的理论模型展示了“守、破、离”与创新“ba”的关系。
企业创新孵化器与创新“ba”(场)
孵化器的本意是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化设备,通俗来讲是“人造蛋壳”,后来将这个概念引申到经济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等领域。本文提及的创新孵化器是指为企业创新提供物理性场所、资源和服务等,助力与促进企业实现创新。中国第一位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颜振军博士认为孵化器的功能是节约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提供创客聚集平台并且提高创新创业效率。因此,从概念上来说,企业创新孵化器是具有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功能的“ba”(场)。
根据以上推论,企业创新孵化器可以看作为具有提供创新服务、资金支持等功能的“ba”(场)。企业资源可以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資源,很多企业在进行创新孵化时都是兼备内外部资源的。创新孵化所借助的外部资源包括利用企业合作网络、战略伙伴、供应商等协助进行创新孵化。创新孵化的内部资源包括内部资金分配、孵化器项目内部资源共享等。不管是亨利·切萨布鲁夫的开放式创新理论,还是本文所提及的“守、破、离”创新模式都强调了对内外部资源的结合。那么,企业创新“ba”(场)在实际中是如何协调内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呢?本文将通过对韩都衣舍的品牌孵化模式进行剖析,以作出进一步说明。
韩都衣舍品牌创新孵化模式
韩都衣舍电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生态运营集团之一,目前运营的品牌已经超过200个。韩都衣舍的创始人赵迎光曾说过:“电商企业的常态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去创新,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韩都衣舍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如表一所示。自2016年开始,韩都衣舍全面开放其品牌孵化和配套的服务系统,企业由单一品牌商转化为“品牌商+服务商”。2016年7月,“智汇蓝海互联网品牌孵化基地”正式成立,并由政府与企业进行联合运营,采用GCP(Government-Company-Partnership)的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器。依托数字化商业系统,韩都衣舍在腾讯、京东、唯品会等“互联网基础设施一级生态”的基础上建立了“互联网品牌二级生态”系统。二级生态系统的实质是在“云孵化+场内孵化”的体系下进行电商代运营。目前韩都衣舍运营的品牌已经超过100个,自有品牌22个,云孵化品牌超过80个。场内孵化在“智汇蓝海互联网品牌孵化基地”进行,“云孵化”则由韩都衣舍的全资子公司韩都动力负责。韩都动力成立于2016年,基于韩都衣舍的运营及系统能力,为跨区域、跨国家的各类品牌提供互联网运营的解决方案。在韩都衣舍创新孵化器(智汇蓝海孵化基地+韩都动力云孵化)中进行孵化的品牌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企业自主品牌,一类是合资品牌,最后一类是韩都衣舍进行代运营并提供服务的其他品牌。
场内孵化:指进入孵化器的品牌入驻基地内,基地向进入孵化器的品牌或项目导入“政府-韩都衣舍-社会”三方的资源。按照孵化器内部和外部来划分,可以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这些资源使品牌和项目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7月,孵化场场内项目累计超过200个,正在孵化项目100余个,在孵化项目总计近50亿元。创新孵化基地与毕业项目保持密切联系。因此,已毕业出孵化器的项目的经验、知识等又成为品牌创新孵化器的新的资源。
云孵化:前者所提到的场内孵化在智汇海蓝的孵化基地的物理空间内完成的,而云孵化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空间。对于“ba”(场)的空间概念,野中郁次郎教授延伸到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精神空间。和智汇海蓝的孵化基地的物理空间不同,云孵化由韩都衣舍的全资子公司韩都动力全权负责,打破了传统物理空间的地理限制,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ba”(场)。由于没有物理空间的限制,孵化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截至2019年6月,韩都动力已成功为古井贡酒、23区、MVELY、NERDY、makeheal、rosebullet、顺清柔等300多家国内及国外品牌提供提供电商整合服务,品牌地覆盖中、韩、日、意、德、美、英等国。
图二展示了“云孵化+场内孵化”内外部资源相结合的联动模式。截至2019年上半年,累计230多个项目入驻智汇蓝海互联网品牌孵化基地,云孵化项目累计280个,其中包含服装饰品、家居、食品等多个板块项目。
韩都衣舍已经连续7年荣获互联网服装品牌销售冠军。在韩都衣舍的消费侧是基于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唯品会等一级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并为孵化品牌提供销售协助,根据韩都衣舍的互联网品牌运营经验为入驻孵化器的品牌提供方案。基于一级互联网基础设施生态系统,为入孵化器的各个品牌提供有效的出路保证,并为各品牌如何在互联网平台成功运营提供经验和渠道。
图三展示了韩都衣舍孵化品牌的供销模式。“一级互联网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是进行孵化的品牌或项目的销售平台或渠道,而“互联网品牌二级生态系统”则展现了品牌创新孵化器中,不管是在物理“ba”(场)还是虚拟“ba”(场),为进行孵化的品牌和项目提供服务与资源。入驻品牌经历了“守、破、离”的创新过程,从最初的模仿学习、赋能升级,到最后项目能够顺利毕业并能在各类环境中独立高效运营。不管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是其他代运营的品牌,只要进入孵化器中,孵化器就会综合内外部资源的空间,为其提供发展要素。本文列举了韩都衣舍的双重品牌创新“ba”(场),一个是智汇海蓝基地主导的场内孵化物理场,一个是韩都动力主导的云孵化虚拟场。因此,品牌或项目在孵化器中完成“守、破、离”,最终到达独当一面的“离”的阶段,在復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独立运营。而出孵化器的项目的经验、技术和知识,又为孵化器带来新的资源。因此,这种模式并不是资源浪费型,相反是不断地更新并产生新的资源。
结语
“守、破、离”源自日本剑道,这一概念后来被引入到创新中,最有名的案例是日本丰田公司从最初的模仿美国福特汽车到最终实现自主创新。受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提出“ba”(场)的概念的启发,管理学大师野中郁次郎将“ba”(场)的概念延伸为物理上的空间、虚拟空间和精神空间。本文用“ba”(场)的概念来形容创新活动进行的空间。韩都衣舍的互联网品牌创新孵化器(云孵化+场内孵化)很好地诠释了创新的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为各类品牌提供销售渠道、促销经验和内外部资源。通过研究入驻孵化器的品牌或项目吸取内外部资源完成“守、破、离”的创新过程,我们发现,当品牌成功毕业时,该项目或品牌的经验和技术又成为了孵化器新的资源。因此,在创新“ba”(场)中,项目不断地进行“守、破、离”式创新,对于资源来说并不是资源消耗型创新,而是资源再生型创新,即在不断的“守、破、离”的动态创新中为创新“ba”(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
丁威旭:日本立命馆大学博士生、加州伯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访问博士研究生
李白露:山东职业学院科学技术处讲师,创新创业教研室双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