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创新

2019-10-28 03:33孙继荣
清华管理评论 2019年9期
关键词:电网企业发展

企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国家保持同步,它需要远见卓识、注重长远、立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为了这个地区这个国家。只有从社会需求中寻求源源不断的价值创造潜力,企业的发展才具备有天然的基础。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发展方式,所采用的经济理论,是亚当斯密奠定的,它主导了市场经济发展上百年。其中原本包括以道德情操为前提的条件,但在实践中往往偏重以经济效益效率为中心,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资源和环境两方面的约束以及社会公平和公正方面的要求。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经济系统是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定义的参数的话,那么到了21世纪,经济发展将不仅取决于经济这一个参数,还要取决于环境和社会这两个变量,这是全球发展的趋势。

未来的经济的发展,是必须以环境和社会的要求为先决条件的发展,要在此条件下追求和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过去,我们讲“科学发展”,現在我们讲“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它们都表达了同一个核心的理念:经济、社会、环境的统一,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是一个基本的发展理念,也是未来全球发展的中心思想。

这样一个中心思想,犹如一个经济发展的框架,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模式和企业管理的方式。如何将它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全程过程,这是关乎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三大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1983年,我走出国门,到了欧洲的德国。可能和其他许许多多出国的人一样,有过很多经历和感受,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取得了所期望达到的成就。在过去的这20-30年里,我亲历了一个特别的时代,一个国际上三大潮流并行的时代,在与时俱进的奋进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三大潮流是:

一、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潮流至今还没有结束。当然当下也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倾向。

二、中国改革开放。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下半场。

三、全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今天我们关心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

过去长时间来,我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与这三大潮流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在变化的世界当中与时俱进,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在时代的潮流中炼就的。

出国之前,花了好长时间思考,出国为了什么?那时心中的人生理想是:必须要利用走向世界的机会,够掌握一套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思想,将它带回中国,为中国急需所用。这个考虑实际上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总的目标。

可以说,为了这个目标我坚持了近30年,在人生各种不同的阶段逐步一一实现。无论在大学,还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无论我做什么工作,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时代怎么变迁,我所坚守的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从来没有改变,也从未动摇。这样一个定位刚好使得我在三大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在企业战略、变革、创新的实践中,顺势而为,最终成就了一套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论。

技术系统跨界融合

早先,我是从事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了通信领域,此后又进入了计算机领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进入跨国企业以前,在国外我完成了电力、通信、计算机三大领域的融合,也就是强电、弱电、信息各技术系统的跨界融合,这在当时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走出国门,彼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前夜,那时的中国,能源紧缺,电力供应不足,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急需建立一张全国统一的电网。这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工程,也没有后来那么多的核电站。

要建立一张全国的电网,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大电网的管理和控制,不言而喻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全国控制系统。对于我这样一个到国外取经的人来说,走捷径的“拿来主义”没有意义。我观察到,德国和欧洲的电网是分布式的,各国电网之间也是靠契约、合同,来保证电网的经济、安全、高效的运行。而我们中国需要建立的是一个统一的全国电网。所以,要带回一套与此相关的先进而又有用的思想首先在这里遇到了问题。

经过研究我发现,表面看来电网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其实反映了中国和德国、欧洲在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一个是以个体为基础的、分散的结构,而另一个是一种集中的、差序的社会结构。

我们要建立一个集中的、具有差序结构的电网,它所需要的电网控制中心结构应是什么样的呢?它应当是一种怎样的构建方式?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德国进行了差不多五年的努力,研究了这个领域全世界大约一个世纪的发展的历史和最新状况,总结了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构建的方式,在世界最有名的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至今在德国、瑞士、奥地利都是研究生教材的著作,首次实现了电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跨界融合。我把研究电网控制中心的方案带进了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被邀请作为中国代表进入国际大电网会议,在国际上获得了发言权。后来,随着国家领导和企业家等相继进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为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改革、开放、合作与创新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颠覆式技术创新

按理说,立即把这套思想带回中国,为建立中国的统一的电网,建立一套新的电网控制中心,作为一种最前瞻性的、最系统化的、最先进的适合中国的一种方式,作为理想的第一步应该可变为现实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考虑到世界领先企业的管理经验对改革开放的中国一定是有用的,是必须学习和借鉴的,或许可以探索比技术更高的层次实现价值的途经和方式。

1989年,我加入西门子公司。一个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的教授,要转向企业从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这是职业生涯的一次转型。我在德国和奥地利之间来回穿梭,和其他同事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跨国项目管理,把一个分布式系统方案变成了全世界的第一套、新一代电网控制系统。实际上所实现的是一种颠覆式的技术创新。

当时,我们在电网控制领域所用的技术,和其他通常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一样,所选择的突破方向是力求基于主机系统,热备用系统,冷备用系统,三级系统、四级系统等解决系统瓶颈问题。但事实上,计算机主机系统的发展到了一个顶点,提出一种以局部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分布控制系统,但要完成集中控制任务,这在全球就是一个系统创新。因电网控制不同于其它工业控制,它的功能复杂、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异常严格。

率先在中国开启合资企业的时代,受到了国家和合作伙伴的认可。我亲历了五个合资企业。从可行性研究、经济核算、政府合作、地点选择、伙伴选择,包括实施战略规划的全过程等。之后,合资企业模式从一个业务领域推向另一个业务领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的体会是,企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国家保持同步,它需要远见卓识、注重长远、立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为了这个地区这个国家。只有从社会需求中寻求源源不断的价值创造潜力,企业的发展才具备有天然的基础。这也是在企业全球化运营中,多元文化建设对企业成功为什么会那么重要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与商业模式

2000年以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显,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已经达成了一种广泛的共识。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世博会、F1赛车、足球世界杯等全球赛事全球瞩目,全世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资的趋势——超级公共项目投资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关键举措。

在中国,2008奥林匹克、2010世博会也是一个国家特别关注的投资项目。企业如何以最好的方式为此公共赛事做出贡献,如何参与、合作获得巨大的商业机会?这既是企业的机遇,也是企业的挑战。例如2008奥林匹克是一项特大超级工程,涉及许多新建公共设施,如机场、港口、高铁、地铁、轻轨、发电厂、垃圾厂、水厂、以及60多个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其心脏部分全是高科技。体育场馆的门禁控制、图像监视、防爆系统、反恐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息数据系统,安全防卫等其安全性要求极高。鸟巢作为主场馆更是如此,灯光及其控制的计算数学极其复杂。即使在太阳光线明暗变化的时候,也要保证足球场里面的光线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开幕式系统必须百分之百的起作用,不能有任何一丝一毫的问题出现。这样容纳数万观众庞大的体育场馆,回声的控制也是一个世界难题。

奥林匹克是体育赛事,是一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也包括一个崭新的商业活动。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能不能在关键的技术、关键的项目上取得成功,从而为中国成功举办国际赛事做出贡献?

充分认识一个企业参与其中的意义十分重要,也必须倾听参与各方的期望。了解了奥林匹克委员会、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与所有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在内部各级统一认识,所有这些都可构成决策的基础。

在我看来,奥林匹克作为一个国家极为重视、全世界瞩目的项目,它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在于技术,不仅仅在于质量,不仅仅在于交钥匙工程的集成能力,而应当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竞争。

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要在奥林匹克公共基础设施的参与中取得成功,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中国需要什么呢?其实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绿色奥运,和谐奥运。

绿色奥运和谐奥运的要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运作这样一个超级项目,参与和实现这么一个特大工程,就必须要采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个商业模式也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要求相统一的模式。

将“绿色奥运、和谐奥运”作为参与该项目公共设施的原则和规范,贯穿在各项工程实施中,超越价格、技术、质量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方式落实可持续性,这是在奥林匹克关键项目获得巨大的成功关键。

企业、政府、NGO合作: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0年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的主流,要求一个跨国企业成为企业公民,不仅实现自身发展,为本国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应成为全球企业公民,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贡献者和全球化的构建者。

中德政府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由德方提供人才援助,在全球范围内为中方挑选推荐所需的高端人才,中方最终决定其聘任。

2009年,我受聘成为中德政府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国际专家,受中国政府特别邀请回到中国,结束了20多年国外生涯,圆满实现了出国的初衷,就是掌握一套世界上先进的思想,带回中国为中国急需所用。

德中政府合作经历过几个不同的层次,早期是无息贷款与低息贷款,中间叫技术援助,然后就到了人才援助的阶段。作为政府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国际专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助力中国的经济转型、產业升级、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构建组织转型及其发展战略。

举例来说,中国是一个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进口大国,除工业原材料外,我们还进口大量的软商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食用油等等。研究全球商品贸易链的可持续性,不仅涉及原产地生产国生态环境、消费国的供应链可持续性,也关系到全球生态平衡,因而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棕榈油作为软商品是食品工业、日用化工及许多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原料和添加剂。棕榈树只生长在地球赤道正负7度之间的地区,巴西亚马逊、刚果盆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这些地方是全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的生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极为相关。由于上述国家地区种植棕榈树是它们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至使热带雨林遭受了破坏,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从供应国的种植、生产、加工,经国际贸易,商品到了消费国又进入下一个价值链,生产出的产品除本国消费外,还出口到其它国家,因而构成了一个长长的供应链。如何能够保证在这样一个供应链上实施可持续的原则,实现国际商品贸易供应链可持续性?为应对全球挑战、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工作期间,制定了全球商品供应链转型的战略,这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通过实施国际标准,防范供应链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实现供应链上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2009年一回到中国,我确定了人生的三大理想,也就是我的使命,工作的三大任务。

第一,将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知识贡献给有理想的年轻一代。第二,把我的知识经验贡献给中国有远见的企业。第三,将我一生这几十年国内外所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回馈中国社会,包括政府和各类组织。回国10年来我始终不遗余力忙的就是这三件事。

这些年我帮助了许多有理想追求的年轻人,很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其中包括跨国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等,通过提供咨询及培训,落实责任担当,推进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回国后,我用两年的时间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国的经济社会,在三年的时间内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著作——《现代企业社会责任》。

时隔五年,也就是2018年11月,又出版了第二套关于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著作——《责任时代:变革与创新》,系统地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方法,这是为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提供一套以责任担当为使命,去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系统化的方法论。我相信这一系列丛书阐述的思想和方法,在构建可持续市场经济,提升企业和产业全球竞争力,在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品牌形象,打造百年老店等方面定会成为有用的指南。

可持续发展对个人意味着什么?

一个管理者也好,一个企业也罢,要想获得成功,都需要有战略思维,需要有一个能指导行动的战略,这就需要做到思想和行动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要注重长远,注重价值创造,注重服务的对象的利益,注重合作伙伴的利益。合作共赢、价值共享应当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决策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

要引领世界,则必须站在世界之巅,站得高方能看得远。

归根结蒂,对一个管理者、一个企业,认识其存在的目的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论其所作所为,则首先应回答三个问题,即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上下功夫。

我想说,影响我一生最重要除了我要做什么外,影响我一生成功的还有我不做什么。

其实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别人不愿意做的,我做了也成功了。第二是别人做不了的,我做了也成功了。认真一想,不正是这样的两件事蕰含着创新的潜在因素吗?

如果按照阶段来划分的话,我一直坚持的都是每五年就有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事情。如若不是二三十年的持之以恒的坚守,会有今天的成就吗?很难想象。所以,老老实实做你自己应该做的,做自己想要做的,而且专注于把要做的事情做好,长远的成功和机会都在这里。

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

首先,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范式,也意味着经济发展范式的转变。今天经济发展目标远远不只是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看GDP增速究竟是10%好,6%太低,还是其它一个说明数字更合理?这只是看待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的是,要在满足环境和社会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去获得经济效益的组大化。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一个可持续的观念,把它当作一个范式,从宏观到微观,落实到实处,一以贯之。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范式。

我以为,可持续发展新范式包含四个层次。第一是思维方式,第二是发展的方式也叫决策的方式,第三是管理方式,第四是行为方式。这四个层次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他们也共同构成了21世纪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普遍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其次,它意味着企业运作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无论是在全球化的初期,还是在全球化的下半场,环境的改变对企业就会是新的挑战,只有当企业真正认识和理解了其具体的挑战是什么的时候,才可能知道应该做什么,方向在哪里,定位在哪里。否則,战略、创新、竞争力都将无从谈起。

再次,它意味着在整个市场经济中,市场的规则和竞争的机制发生了改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质量、在于销售渠道、客户关系、在于流量或数据吗?当然可能是,但是远远不止这些。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不经是约束条件,而且是风险控制的核心要素。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目标,每一个国家都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议程。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实现自身并贡献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目标是通过责任来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是目标,社会责任是实现其目标的路径。落实社会责任是一个变革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赋能和构建。

中国的企业要从传统的管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尽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这是不可避免和必须经历的。特别是,在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全球化、参与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冲突等形势下,对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特别是对系统性风险防范等,实现可持续转型,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了。

具备可持续发展领导力,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和任务、也是政府和各类组织的责任和任务,更是管理科学的责任和任务。

(本文根据作者2019年5月8日在清华演讲整理而成,已经作者审阅。)

孙继荣:德国西门子前亚太总裁

猜你喜欢
电网企业发展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穿越电网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