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亭:三产融合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

2019-10-28 02:20郭盼盼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文化

郭盼盼

有着“苏州西北门户”之称的望亭,近年来成了乡村旅游“新宠”。

望亭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坐享太湖、运河等生态资源优势,被称为“运河吴门第一镇”。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望亭深挖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着力打造“典型江南、稻香小镇”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型美丽城镇。

在望亭,现代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不仅成了主流,乡村环境也大变样。位于北太湖旅游风景区核心地段的迎湖村南河港村,白墙黛瓦、农田环绕、河水潺潺,漫步其中,江南水乡之美跃然眼前。走进农家小院,还能看到村民门口挂着的木制“身份牌”,上面写着户主姓名、家风家训,让游客赏美景时,还能领略乡村民俗文化。

“颜面”与“内涵”兼顾的望亭,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有数据显示,仅北太湖旅游风景区年接待游客就超300余万人次。9月丰收季,有着“稻香小镇”之称的望亭,更是迎来“旅游新高峰”,就在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前一天,“千年稻乡 丰收望亭”2019年第二届北太湖稻香小镇丰收文化节在望亭开幕,不仅为农民搭建了风采展示和创新创业的舞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

京杭大运河在望亭蜿蜒流过,串联起古镇千年历史与繁华。

作为本次丰收文化节的重点活动,由《中国新闻周刊》、相城区委宣传部、相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相城区望亭镇党委、相城区望亭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探寻乡村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望亭举办,一批关心乡村振兴的政产学研代表也同来,并针对乡村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乡村高质量发展要补齐哪些短板

当下正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期,但各地因发展基础、阶段等不同,在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时,“人才稀缺”“无产业支撑”“环境污染”等难题成了发展绊脚石。如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在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贺军伟看来,乡村振兴在规划上实际是社会经济和空间的重构,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应是了解乡村,而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抓落实,所以就需要懂乡村的人,能摸清“家底”,理清“特色”,做到对“乡土”基因门儿清。

反之,同样需要打造吸引人、留住人的乡村。“乡村的主体是农民,乡村应该是有农事、有农业、有农文化、有温度的社区。”他说,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文化治理等乡村功能配套应齐全,才能焕发持续的吸引力,否则不但留不住“自己人”,更吸引不来人才。

目前,我国农民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状况依旧普遍存在,有数据显示,全国91.8%的农业从业人员仅具备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对此,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表示:“乡村的现代化根本是农民的现代化,应以农民为中心,培养现代化新型农民,要真正尊重农民,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给乡亲们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农民是乡村的主体,而农村发展驱动力关键靠产业,但这也往往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很多地方存在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引入“水土不服”等问题。在张照新看来,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功能化、服务化、平台化、安居化和绿色化,要促进产业资源整合重组,实现市场化运营,打造产业共同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对此表示认同,尤其是针对当下产业污染严重等问题,他表示:“现在乡村最重要的产业是绿色产业,生态宜居是我们所追求的愿景。”此外,他还谈道,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除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等“面子工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生活方式落到实处。

现场,与会嘉宾对望亭的乡村振兴探索给予肯定。方世南评价道,望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文情怀,系统性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老百姓不仅更富裕、更幸福了,主人翁意识、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更强了,使各项工作能够落地生根,这些经验在全国都有推广和示范价值。

三产融合的“望亭样本”值得推广

很多曾走出望亭的人,再回家乡总是不禁感叹“家乡变化翻天覆地”。

自2013年以来,苏州市相城区逐年推进美丽村庄示范点和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望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引领性角色,不仅走出了一条带有江南水韵的发展之路,也成了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征程中颇具示范意义的代表。

相城区副区长周立宏表示,近年来相城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推动相城区高质量发展,其中望亭紧扣产业振兴主线,在农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其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引进优质项目超30个。

望亭镇党委书记顾敏介绍说,望亭的产业发展不只局限于农业,而是三产融合发展。望亭在发展农业、旅游业的同时,还通过“盘活存量”和“开辟增量”发展高端制造业,对农业和旅游业进行反哺。一方面通过对低效落后的企业及“散乱污”地块进行清理,规划了面积2000多亩的望亭贡湖新兴产业园,建设高端制造和创新研发社区;一方面通过“三优三保”等,规划了1600多亩望亭智能制造产业园,吸引创新要素聚集。

“‘产业是核心、文化是灵魂、生态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组织是保障,望亭正着力推动乡村振兴。”顧敏总结道。这也是望亭模式的核心所在。

望亭有着独特的文化根基,望亭镇各级领导也深刻意识到文化对长久发展的重要性,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切口,望亭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如建设运河公园、望运阁和文化展示馆,修复御亭等古迹,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编写著作,制作文艺情景剧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近几年,望亭还实施了城镇污水治理等生态提升工程,并推行“区域化党建,小型化管理”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同时还引进培育了一批技术高、素质高的产业发展领头人,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新型职业农民在内,望亭现有人才资源1.3万余人。90后青年朱赟德就是其中一位。他大学毕业接过父亲的农业事业,带领一帮新农民,用新技术和新思路支撑起公司的新发展。如今,他们种植的“金香溢”牌大米还获得了苏州市“有机食品证书”。

在望亭,不仅能看到江南古镇与现代化碰撞,也能看到人民生活日益变得美好。正如《中国新闻周刊》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王晨波所说,望亭的丰收节不仅是农民农业的丰收,也是产业建设者、创新创业者的丰收。近年来望亭镇现代农业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美丽乡村和高端制造业和谐相处,堪称现代版“鱼米之乡”,值得点赞、解读和推广。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文化
耕牛和农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民
谁远谁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