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肖锋
中国最具全球化的企业华为遭遇阻击:近日华为手机再遭谷歌釜底抽薪,新机型Mate 30的后装路径被“堵死”。这意味着华为今后新机型不仅不能后装完整谷歌应用,而且即便之前已经安装的也将受影响。有使用华为手机的网友也证实,出国期间不能使用谷歌地图。
这是华为的困境,也是所有有志于全球化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困境。追根溯源始于美国政府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科技企业的禁令。贸易摩擦演变为科技战,一切才刚刚开始。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走出去”战略构成新的挑战。
中国企业要走向全球,一个华为是不够的。比如,就华为手机而言,其内部也需要我们自己的搜索、地图、支付等软件一齐挺进世界,否则华为手机势必独木难支。中国企业“走出去”更要呼唤千万家华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姿态。从战略上看,国家的角色必不可少,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法律、人才和金融等诸多方面国家层面的努力运作来配合。
首先,在政策方面,需要充分调研“走出去”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经济、法律和金融风险,并订制好相应措施和法规。尤其要研究投资所在地政局稳定性及政府办事效率、投资所在地贸易保障或保护政策、人力资源市场情况、投资所在地社会治安、物价稳定性等外部风险因素。
其次,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做好品牌传播,这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许多中国企业在国内已经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产品一旦出口,短时间很难打开当地市场的大门,遭遇反华浪潮也不知如何应对。有调查发现,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年推进的海外并购中,60%的企业并购均以失败告终。并购失败84%的原因都与人员和文化有关。中资企业构建全球统一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并被当地接受成为当务之急。
再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挑战同样不小。调研发现,全球化人才不足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最主要的制约因素。除了企业自身集中培训以外,也可通过在岗实践、内部分享、海外轮岗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最后,在金融支持方面,需要为助力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强资金扶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已势不可挡,这背后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得了国际化品牌、车企管理能力及部分核心技术,这样大手笔的国际并购没有金融支持,断难完成。
總之,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从而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具备了国际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才能吸引人才流、技术流及各类资源向中国企业汇聚,才能让“走出去”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