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

2019-10-27 14:56李春霞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园数字化智慧

李春霞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中小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校园建设的必由之路。如何结合山区农村中小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平台、突破困境、规划发展方向和行动路线,从而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形成新型教育教学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数字化校园建设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小学校在这方面较为滞后。首先是平台建设理念意识滞后,盲目建设、投入。不少的地方管理部门和学校前期都重投入、轻应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和前瞻性,导致学校重复性建设,使得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停留在硬件水平建设上,难以在尊重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需求。其次,平台建设没有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设备硬件和软件功能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用户有教职工、学生、校领导、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用户体验良好才能由“要我用”到“我要用”。但实际情况是,无论从管理角度还是教学、服务角度来看,学校前期投入使用的设备在应用中功能单一,大多数管理端脱离台式电脑就无法使用。虽然部分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但移动办公、远程管理还需借助第三方平台,用起来非常麻烦。

二是平台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各部门之间平台和模块兼容性差,数据传输和共享、平台之间的协同工作不能集中管理,导致管理效能低下。首先,各平台建设数据标准的制定容易但推广实施难度大。特别是对各学校已有业务系统的有效整合问题,由于各学校数字化平台系统的开发框架、技术平台不统一,系统几经换代、数据注释不完善以及粗放式管理等原因,要理清业务系统的数据关系面临重重困难,进行数据整合更是举步维艰。其次,各平台业务数据被私有化,阻碍数据共享。业务部门对业务数据有使用权,但现实情况是这种 “使用权”变成了 “所有权”,假以数据敏感、数据污染等各种理由来阻碍数据共享,业务数据囿于业务系统内部的同时,信息化工作者也被业务部门拒之门外。而且,学校数字平台各应用要素相对封闭,数据基本不流动,数据的效率和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是用户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平台建设没有形成特色。首先,学校关于用户信息化的培训没有及时跟上来,应用停留在最低等级。教务系统、服务系统、管理系统、教学评价等系统的应用非常低,从管理者到教师,大多对平台或模块的应用一知半解,摸着石头过河。信息素养的不足和对当前智慧教育发展趋势的差适应性,严重制约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其次,大部分学校在信息化教学创新应用如信息化实验项目、基于网的教育实践、智慧教学模式创新、应用典型案例等方面的“特色发展”均比较薄弱,很少有学校表现出鲜明的信息化应用特色,一般都是常规工作多、特色发展少。此外,在利用信息化进行智慧教学方面,学校利用优质资源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行动比较少,基于技术创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也比较薄弱。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向与行动

要破解以上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中的困境,走出一条让用户、建设者、管理者都满意的道路,需要以“智慧校园”为目标,更新信息化理念、信息化思路,运用智慧,不断探索,有效推进以围绕用户、业务、数据、应用展开的校园信息化工作。

一是更新理念,建立开放共享的数据生态网。首先,以用户服务为中心,建设数字化校园资源库。整合学校之间、学校内部优质资源,搭建桥梁使用外部资源,建设好学习资源库,开放课程库,并常态化推送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成一批能够体现本地特色的优质数字课程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其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分析技术,在校园数字化平台建立校园的虚拟映像,以便从多个层面来把控学校的运行情况,让数据分析对教育教学有支撑作用。

二是发展特色,形成鲜明的学校信息化特色项目。对于大部分偏远山区农村学校而言,特色发展是本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学校特设的应用项目符合智慧教育的需求,将会有力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创建数字化校园特色文化。以学校现有基础条件为落脚点,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建设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学校校园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建设模式,通過建设录播教室、电子阅览室、智慧实验室、创客教室、班班通教室等,与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和谐共生,形成传统与现代辉映成趣的智慧文化特色。其次,锤炼数字化校园特色教师。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各学校联动,制定智慧教师的培训、评价体系,通过区域性或校际间的优课展示、教学研讨、微课制作、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触控式一体机培训、各类应用平台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让每位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熟悉前沿信息化理念,顺应智慧校园发展趋势,不断内化和提高自身素养,锤炼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智慧化特色教师队伍。

三是智慧引领,建构智慧课堂和智慧管理环境。首先,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围绕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四个角色,打造智慧化、信息化的教育环境,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使课堂教学跨越时空限制,师生不断进行意识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形成可供推广和借鉴的成果,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和数字化学习的优秀案例。其次,探索数字化校园的智慧管理。依托“三通两平台”,以县级公共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各类管理和服务平台简化办公流程,科学分析教师成长、教学水平、学生评价、服务质量、校园安全等数据,保障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科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服务顺利高效地开展。除了电脑终端,还要借助移动APP支撑,做到随时随地能查询、上传、分析、监控、分享校园动态,为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校园信息化工作要从学校用户出发、从现有业务出发、从已有应用出发,找寻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之间的差距,理解用户的行为与体验,借力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触达传统信息化服务痛点,激发用户积极性,建立用户与应用间的密切关系,形成信息化有效推进的正向合力,最终提升校园信息化工作的品质和效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数字化校园必将迈入智慧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离不开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软硬件和基本平台框架,它是数字化校园的升级版。所以山区农村学校必须搭建好数字化校园的框架,强化数字化校园应用,培养专业素养人才,在教育实现人与网络交流的基础上,体验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感知与对话,切实做好山区农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数字化智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