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鸽 连玉喜
摘 要: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分析了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并以濒危物种长麦穗鱼为保护研究对象,探讨了保护生物教学与物种保护相结合的意义。
关键词:保护生物学;濒危物种保护;教学方法;长麦穗鱼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7-0127-02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兼具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双重特征的综合性学科。保护生物学以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及其保护为主线,其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不同层次上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分析物种形成和灭绝机制;划分、调查濒危种类;探讨物种灭绝的可预防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迁地保护;公众教育、保护法与执法等[1]。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与环境变化所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日益凸显,保护生物学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任务也愈发重要。通过对保护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从不同水平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掌握一定的保护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深刻地理解自然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形成了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为此,笔者从教学及科研实践中梳理了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并且以地方特色濒危鱼类长麦穗鱼为例,探讨了濒危物种保护与保护生物学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1 保护生物学理论教学方法
当前,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保护生物学主要在各综合性大学及师范院校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以及农林院校一些专业的本科学生中开课,其课堂教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学构建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前沿 由于所面向的专业学生不同,任课教师需要对保护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做到既要适应于相关专业,又要保证课堂的授课质量。此外,教学内容要紧跟学科的发展,及时追踪前沿热点,让学生能够了解本课程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1.2 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在保护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口述容易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枯燥无味,以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除了在PPT中插入表格、图形、图片及文献资料将教学内容直观呈现给学生外,还可以将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等资料作为教学素材进行播放[2]。生动的图表和直观有效的影像资料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1.3 合理选取教学案例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案例选取过程中,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适用性等基本原则[3],并通过案例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讲解种间竞争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同一生境麦穗鱼与长麦穗鱼的种间竞争这一案例阐述竞争导致生态位分离的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达到传授理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1.4 培养学生课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保护生物学内容繁杂,有限的课堂教学只能呈现教学大纲罗列的教学内容。基于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外时间有效获取与本课程相关的前沿信息。例如,在校图书馆查阅《生命世界》、《人与生物圈》、《生态学报》等相关杂志,从CNKI、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查找相关文献,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5 开展科技活动 在学生充分掌握保护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将学生分为科研小组,对校园内的动植物开展调查,并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分析。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既可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科研技能。
2 瀕危物种长麦穗鱼的保护研究
长麦穗鱼(Pseudorasbora elongata)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鮈亚科Gobioninae麦穗鱼属Pseudorasbora,为一种稀有的小型鱼类,是我国的特有种。长麦穗鱼的历史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分布于安徽秋浦河、浙江新安江及广西漓江。《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将其列为“易危”种[4]。长麦穗鱼体色对比鲜明,形态优雅,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然而,长麦穗鱼的自然种群较小,且受生活环境的破坏及捕捞的影响,其种群处于下降趋势,分布区域也在不断萎缩。目前,仅在安徽秋浦河中分布有少量的自然种群。鉴于此,亟需开展长麦穗鱼的相关保护研究工作,以遏制其种群不断下降的趋势,对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基于长麦穗鱼分布与生存现状,依据保护生物学的理论知识,笔者对长麦穗鱼种群保护提出了若干研究与保护对策。
2.1 探究长麦穗鱼的遗传多样性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包括种内和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遗传多样性与该物种的生存能力、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有关,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研究长麦穗鱼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追溯其进化历史、探索其进化潜能,制定出相应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措施,并对长麦穗鱼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2 分析长麦穗鱼的种群生存力 种群生存力分析是开展长麦穗鱼物种保护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生物学的重要章节。种群生存力分析是将实际调查数据与数学模型相结合,运用分析和模拟手段来预测某一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生存概率或灭绝概率。根据对长麦穗鱼种群生存力的分析结果,可提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2.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由于长麦穗颜色艳丽,公众对此小型地方濒危鱼类的保护意识低,造成滥捕的现象较为严重。基于此,在严格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濒危鱼类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人群可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例如,针对生活在相关河流附近的居民,可发放长麦穗鱼图谱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对中小学生,以科普讲座的方式,培养他们从小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只有全民保护意识提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保护”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工作。
3 濒危物种保护与保护生物学相结合的意义
3.1 开展实践教学 单纯地教授保护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抽象。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长麦穗鱼的保护研究,让学生参与到实地调查中,通过采集数据、建立模型以掌握安徽秋浦河长麦穗鱼资源动态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科学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这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途经。
3.2 毕业论文(设计) 当前,多数高校都将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4学年,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而在此时期,学生同时面临着考研、择业的双重压力,放在毕业论文(设计)上的精力难免减少,这也是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若将保护生物学教学、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查阅文献、科技活动、实地调查及实验设计等学习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思索,则可缓解学生大四学年的压力,也能提高论文质量。
3.3 服务地方发展需求 大学教育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理念,实现高校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外的第3个重要职能——服务社会。安庆师范大学作为安庆市域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始终牢固树立“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办学定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5],安徽省秋浦河作为濒危物种长麦穗鱼的重要栖息地,保护生物学教学须与该物种保护相结合,为地方生态保护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4 结语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全球环境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保护生物学教学与濒危物种保护相结合,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恒庆,张文辉.保护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龚大洁,牟迈,杨玲.多媒体技术在保护生物学教学中的导向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8(8):77-79.
[3]刘俊华.保护生物学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3(22):119.
[4]乐佩琦,陈宜瑜.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47.
[5]夏光,王勇,刘越,等.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变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43(1):11-22.
(責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