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李会
[摘 要]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经营模式。同时也导致了经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经管学科正面临颠覆性改变,“新经管”概念的提出旨在主动迎合这种变化。立足“新经管”,从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强化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大力开展学科竞赛以及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四个层面,提出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技能,为新时代发展培养新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经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7-0138-03
Abstract: Currently, the modes of peoples production, life and business are changing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popularity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ative of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hich results in great change in talents demand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s a consequence, traditional disciplines in economy management field are confronted with essential shift. In this situation, the idea of “New Economy Management” is put forward to cater to the shift. Based on “New Economy Management”, the paper makes analysis into this them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undergraduates tutorial system promotion,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reinforcement, academic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and on-and-off 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ment. Furthermore,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relate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desirable innovation atmosphere cre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wareness, innovation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new high-quality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Economy Management;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bilities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发展,经管类专业的发展也迈入由量变积累进入质变飞跃的新阶段。“新经管”概念的提出就是在这种学科界限模糊、学科融合普遍的背景下产生的。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技能,是当前高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素养、智慧的能力,是一种“转识成智”的能力[1]。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技能。
三、“新经管”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导师制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引导学习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需注意的是导师的职责定位应随着学生的年级差异有所不同。
首先,针对大一新生,由于大学与高中阶段相比,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教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大学新生会普遍感到不适应。此时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定位一般包括:第一,帮助大学新生保持积极健康心态、更新学习方法,并在选课、学习目标的制定、社团活动等方面给予及时指导,以降低其学习探索成本,助益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二,由于大一至大二年级是学生创新知识积累的关键期,此阶段导师在指导学生认真学好学科基础课的同时,可以侧重启发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理念。第三,针对大学新生,强化“双创”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时,本科生导师要帮助新生明确其学业目标和职业前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相关方面的课程和讲座,拓宽学生认知领域,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学校可在大一下学期就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其次,从大二年级开始,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定位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状态下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并在校内外实践活动、申报创新创业课题等方面给予指导,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强化学生科研能力训练
1.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国外相关研究证明,鼓励大学生申请科研课题研究,或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在科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运用其所学知识,采取有效方式和途径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逐步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有着相对丰富的科研资源和科研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想法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付诸实施。通过学生独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开拓知识视野,夯实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创新能力得到系统训练,以此培养其养成求知、求真、爱学习、勤钻研的好习惯,并激发其认真学习欲望。
需要关注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不同,分年级、分阶段采用不同形式的训练方式。例如,针对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对其基本科研技能的培养,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可以在导师的带领下选择较为简单的科研项目,采用探索式模式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通过让学生撰写研究总结,让其对科学研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针对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则侧重引导、鼓励学生基于个人发展和专业知识,有步骤地独立开展有一定难度的科学项目研究工作。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相关大学生科研课题,按照科研课题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选题、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申请书、提出解决方案、修正方案直至问题解决,通过系列的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
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相关大学生科研项目。例如各院校自己设立的各类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研项目。通过科研项目训练,让学生全程负责课题选题、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研究论证、解决问题及修正方案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都得到大幅提升,并且大幅度提高和锻炼学生的文献搜集、整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等。同时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团队自行组织讨论、分工合作、寻求解决方法,这也使得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都得到有效锻炼。
此外在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确定合适的项目选题,兼顾项目可行性和专业性。例如建议学生最好选择与本专业关联度较大的课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做到学以致用,项目开展有技术可行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本专业的创新能力。第二,学校和指导教师层面应强化项目推进中的过程检查与监督。第三,在项目完成时,要逐項检查与验收,严禁弄虚作假、蒙混过关,保证大学生科研项目达到预期效果[2]。
(三)积极开展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育人的重要载体。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赛促学,充分突出专业知识在学科竞赛中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早在2012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就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指出“要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3]。通过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在竞赛中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可以磨砺学生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勇气。让大学生广泛参与到学科竞赛活动之中,不仅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而且在比赛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达到充分历练。因此,各类学科竞赛一直以来都备受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推崇。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性、应用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其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技能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一是高校要做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践训练主要是在专业实验室开展,因此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努力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实验室,学生在仿真的实验室中进行相关的实训锻炼,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进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一般来说,校内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验(实训)、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
专业课程实验(实训)指在学校专业实验室中,由本专业教师指导,依据专业教学大纲,带领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实验实训活动。例如,金融专业开展的金融银行模拟演练实训;财务管理专业开展的企业筹资财务、企业投资财务及项目评估财务等实训;工程造价专业开展的CAD绘制施工图、工程量计算等实训。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前主要是在大四学期开展,学生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开题、撰写和答辩四个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旨在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能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是高校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由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和设施,让学生进行认识学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及寒暑期社会实践等,通过真正实训来提升学生认知、动手及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实施校企合作,高校应注意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与企业对接,有效地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额尔敦吉如何.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
[2]付艳.高校转型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122-123.
[3]王向阳.高校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5):95-97.
[4]黄声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存在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8):253-254.
[5]王玉霞.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优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10):109-111.
[6]李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途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4):141-142.
[7]张铁强.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11):87-88.
(责任编辑:郭丽春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