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分析的武汉渔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2019-10-25 15:00樊厚瑞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武汉市渔业

樊厚瑞

摘 要:武汉市水域面积广阔,生态得天独厚,在面临淡水资源退化的现实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境遇下,提高武汉市渔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PEST模型针对武汉市渔业发展所处的宏观环境,以环境保护为靶向,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4个纬度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探索渔业转型升级路径,制定渔业绿色发展战略。

关键词:武汉市;渔业;绿色发展;PEST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7-0070-04

1 武汉市渔业发展现状

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泊库塘星罗棋布,现有水面总面积2117.6km2,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全市水產养殖面积9.66万hm2,2017年水产品总量43.65万t,渔业总产值103.68亿元,水产苗种繁育量101.28亿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合格率达99.36%。目前,全市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 PEST分析

PEST模型是对影响组织的宏观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经典工具[1],通过分析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4类影响组织建设发展和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制定发展战略目标。

PEST模型属于动态型模型。由于组织的行业特性、发展阶段、时代背景不同,PEST模型的指标体系需进行相应的调整[2]。根据武汉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水产处提供的年终数据、政策文件、方针措施等资料的整合,并对武汉市淡水渔业的结构、规模、政策、法律、管理、技术、消费转变等关键因素进行文献梳理,结合我国渔业现状、政策保障和发展方向,确定武汉市渔业发展的PEST模型(图1)。通过该模型,结合武汉市渔业发展现状,本文系统分析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制定新时代武汉市渔业绿色发展战略。

2.1 政策环境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确定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水产养殖业急需创新发展方式,从过去拼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全要求生产率,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和更可持续的发展[3,4]。当前,我国渔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和渔业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5]。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恢复水域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6]。2017年年初,武汉市推出了“四水共治”政策,出台了《武汉市“四水共治”工作方案(2017—2021年)》,从改善保护武汉市水系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以打造滨水生态绿城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该政策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水系完整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和重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武汉市拆除湖泊渔业三网设施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规〔2016〕17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章精神要求,促进全市禁养区以外养殖湖泊发展生态渔业。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新时期全市“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全市水产系统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政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障了渔业的健康发展。全市拆除湖泊渔业“三网”设施,市政府、市农委和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武政规〔2016〕17号,武农文〔2016〕71号,武农防办〔2016〕1号)推动工作的落实。同时,为了巩固成效,配套政策促进“三网”拆除,一方面制定政策,落实奖补资金,另一方面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拆除湖泊渔业“三网”设施验收工作的通知》(武农防办〔2017〕1号),提出了全面细致的验收办法,指导湖泊验收。

2.2 经济环境 在我国渔业发展中,淡水渔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约占渔业产量的40%[7]。被誉为“江城”和“百湖之城”的武汉,其水体面积超过市域面积的27%,2017年全市渔业总产值103.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8%。在产业结构方面,商品鱼养殖生产仍是最主要的方式,水产苗种培育方式其次,其他方式占比较小。2017年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50t左右,以河蟹、鳜鱼、黄颡鱼、鲌类、虾类等多品种、多模式的名优养殖规模达到8.07万hm2,比2016年增加3300hm2。全市水产苗种繁育量101.28亿尾,其中,名特苗种繁育量达58.63亿尾。全市水产加工转化量7.8万t。生产经营方式仍以养殖密度高、污染排放重、质量风险大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而现代化高科技节水减排的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占比不高,渔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武汉市淡水渔业流通途径中省内主要的销售流通渠道如下:零售渠道、批发渠道和超市连锁渠道,省外渠道主要是产地直接批发和批发市场流转[8]。自2013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资源环境需求,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9]。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和趋势,对淡水渔业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渔业经济发展紧随新常态发展,调整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变野蛮粗放增长方式[10],使淡水养殖区的角色由单纯产品提供者转变为生态经济服务者,成为了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社会环境 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呈现出短缺和污染2个方面的严重问题。中国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利用率低,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土资源污染状况不容乐观[4]。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美丽中国一文中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调共生的新路径。中国农业正在并且必须朝着保护水土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品牌竞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为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代表着广大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正发生着重大改变。近些年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倾向于购买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在新时代的中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良好生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对健康安全的产品需求上,对优质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生态环境在国人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提高[4]。

2.4 技术环境

2.4.1 技术主体 武汉市高校科研机构群英汇集,具有优质的科技支撑,专业从事淡水研究的科研机构众多,例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有利于开展各式各样的技术服务工作。与之不配套的是武汉市涉渔龙头企业稀少,渔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

2.4.2 渔业模式应用 武汉市农委大力推进养殖湖泊开展生态养殖,2017年1月发布《关于在全市养殖湖泊进一步推行渔业生态养殖技术的指导意见》,以湖泊水产品产量负增长为目标,全年完成湖泊产量负增长2.0个百分点的拼搏目标任务。同时,以“以渔促稻(菜)、稳粮(菜)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为发展理念,渔业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到了蓬勃发展,发展了“稻-渔”综合种养基地666.67hm2。2017年11月,印发了《2017年全市渔业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市渔业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验收标准》。

2.4.3 新技术进展 近年来,总结并筛选了一批适宜的养殖品种和技术,并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形式进行推广。2017年,先后推广了杂交鮊“先锋1号”、黄颡鱼“全雄1号”、中华绒螯蟹(河蟹)、黄鳝等10大主导品种和杂交鲌“先锋1号”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等10大主推技术。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武汉市水产业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渔业经济运行平稳,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精养鱼池基地老化现象仍较突出,配套设施不完善,改造速度不快,使现代化渔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二是未形成渔业产业规模效益,发展步伐不够快,养殖户严重缺乏合作和市场意识,生产过程被动[11],抗风险能力极差;三是惠渔政策力度不够,社会化投入动力不足,渔业金融创新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四是渔业从业人员结构分布不均,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水产科技服务质量水平有待提升,新技术模式推广服务和产业对接不匹配等。

4 渔业绿色发展战略探析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12]。通过PEST模型对武汉市渔业发展环境的分析结果,能够看出,武汉市渔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阻力,但在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层面体现出优势和机遇。据此提出以下几点渔业绿色发展战略对策(图2)。

4.1 总结国内外经验启示,细化渔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 作为上层设计和监督管理者,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新绿色发展理念,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渔业转型发展建设制度化、法治化,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渔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激励环境,鼓励社会大众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1.1 以环保低碳政策为引导,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取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加强约束和限制性质的环保目标,完善渔业活动区域、陆基养殖用地等规划设置。加大环境督查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反向约束与激励引导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财政支持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机制[3],保障渔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4.1.2 以市场化运营为主体,支持涉渔产业融资合作 加大政策资金等的扶持力度,促进龙头示范企业发展,扶持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调动相关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渔业产业市场活力。鼓励水产品批发市场等渔业交易场所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增加对市场建设的补贴。以市场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发展的多元化、多层化,推动水产品深加工发展。

4.1.3 以“责任-安全-风控”为重点,加大监管力度 采用监管监控等行政管理手段推动渔业发展、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相结合,规范渔业生产加工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水产品生产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设定严格的产品检测标准和水产养殖业废水污染检测标准,切实为渔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提供可靠保障。注重渔业生产生态风险评估,尽快实现全市水产养殖业保险,增强政府补贴投入,降低渔民投保份额,提高渔业生产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4.2 优化升级生态渔业环节,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4.2.1 改善渔业基础设施,实现工厂化智能化零排放生产 升级改造破旧渔业基础设施,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重构低碳循环节水型生产体系,通过工厂化运行、智能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打造“零排放”的高效节能、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的可持续性现代化渔业。提高先进养殖机械及技术的引用率,提升全市淡水渔业的现代化程度。

4.2.2 创新生态环保多模式,保障渔业多维化健康发展 在加大渔业自然增殖养护力度,实施水体生态修复的同时,创新多种多样的渔业模式,提高渔业附加值,使渔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湖泊生态渔业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净水渔业养殖模式、旅游休闲渔业模式等,致力于创建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渔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4.2.3 扩展电商营销渠道,打造优秀知名品牌 随着武汉自贸区便利化发展,响应《市人民政府关于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武政规〔2018〕2号)要求,加大产业链条加速力度,发展现代渔业产品流通和服务网络,加快向現代水产综合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同时,推进电商品牌化,发展以质量安全、营养健康为竞争优势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和推广,注重品牌形象树立和维护。

4.3 发挥技术主体优势,引领绿色渔业发展变革

4.3.1 鼓励高新科技投入与推广,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培育科技型水产行业骨干企业,在企业中加大高科技引进和技术创新的财政比例。针对行业科技创新薄弱环节,加大科研开发资金和人员投入,提高成果转化能力。重点加强养殖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模式及技术的研究,因地制宜地采样技术路线和工艺方案,对各种先进、经济、适用的技术进行综合与集成。

4.3.2 发挥科技支撑优势,着实提高培训教育和扶持力度 结合武汉市各水产相关专业研究院所,密切与技术部门和研发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发挥合作优势。合理配备高质量的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站和水产推广站建设,完善水产养殖防疫体系。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和科技人员,编写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标准化培训教材,对渔业从业者进行集中培训和产前指导,着力提高涉渔人员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

4.3.3 优化涉渔人员结构,保证成果可持续性推进 引进和培育高质量科技人员,提高从业人员收入,给予政策补助。对进行水产研究的科研人员,合理增加课题经费投入,完善成果转化评价体系,调动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不同主体在生产与管理中的作用,为绿色渔业转型升级成果的维持和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5 结论

生态优先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水产养殖新模式健康发展的驱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渔业正朝着集约化、生态化、有机化的方向转型[13]。只有顺应了新时代的生态优先理念,迎合了工业化、信息化、電商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在富有远见的科学管理下,运用应用生态学知识,从各个主体着手进行深刻的模式和管理变革,才能解决环境、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相互交织的难题,制衡渔业发展需要和水质净化的关系,繁养出消费者需要的水产品[14],又使湖泊和池塘环境得到净化,这才是武汉渔业得以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武汉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Amponsah CT.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prioritizing road projects for implementation using AHP[J].Journal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2015,8(2):128-143.

[2]赵希勇,张明海,马建章.基于PEST模型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3):272-283.

[3]唐啸,胡鞍钢.绿色发展与“十三五”规划[J].学习与探索,2016,11:120-125.

[4]于法稳.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与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16,5:2-9.

[5]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强调多措并举压实责任努力开创新时代渔船和渔业资源管理新局面[J].中国水产,2017,12:10.

[6]薛飞.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思考[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四:畜牧与养殖业[C].2018.

[7]Wang QD,Li ZJ,Gui JF,等.Paradigm changes in freshwater aquaculture practices in China:Moving towards achieving environmental integrity and sustainability[J].AMBIO,2017,47:410-426.

[8]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9]周生贤.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境界的重大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环境保护,2014,10:10-12.

[10]张婷婷,张世龙.经济“新常态对浙江渔业经济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9):89-90.

[11]刘海江,刘海军.关于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3:185.

[12]张海琪,周志明,夏佳佳,等.基于SWOT分析的德清渔业绿色发展战略[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9):1705-1713.

[13]桂建芳,张晓娟.新时代水产养殖模式的变革[J].长江技术经济,2018,1:25-29.

[14]Vance E.Fishing for Billions[M].New York:Scientific American,2015:52-5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武汉市渔业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