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本开展语用训练的尝试

2019-10-25 01:55王伟阳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语文素养语言文字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文本开展语用训练的方法,提出从文本出发,紧扣语言文字运用,建构语用型语文课堂的教学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用训练 文本 语言文字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20-02

语用能力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情感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其最直观、最显性的表征之一便是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当把握课堂,关注文本,紧扣语用训练,在课堂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在语境创设中转换人称,激发表达欲望

把知识融入语境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以及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发教材,通过转换人称的方式,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在执教《黑孩子罗伯特》时笔者是这样创设语境的:

(在课堂中,师已带领生品读、感悟了罗伯特为丽莎捐钱的善良之举。此时,生已被罗伯特的高尚品质所打动,师则顺水推舟创设语境设计小练笔)

师:尽管罗伯特捐出了自己积攒的所有的钱,最后丽莎还是去世了,一朵玫瑰花就这样凋零了。在丽莎的葬礼上,罗伯特得到了谁的拥抱?

生:丽莎的爸爸。

师:诶?难道丽莎的爸爸已经改变了自己对黑孩子罗伯特的看法了吗?别着急,让我们齐读丽莎爸爸对罗伯特说的话。

(生齐读丽莎爸爸对罗伯特说的话)

师:孩子们,丽莎爸爸的喉头——

生:哽住了。

师:他似乎还有很多的话想说,但当时却没能说出来。此刻,你就是丽莎爸爸,请你把你哽住未说完的话宣泄出来。

(生进行小练笔,师指名生展示小练笔)

生1:你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战斗机模型,把辛辛苦苦积攒的钱捐给丽莎治病。真是谢谢你!好孩子,你能原谅我吗?我真不该歧视你们黑人啊!

生2:你真是一個善良、宽容的孩子。你虽然在物质上贫穷,在精神上却是富裕的。你让我懂得了人人平等,白人并不比黑人尊贵。谢谢你,孩子!是你改变了我对黑人的看法。你理应得到白人的尊重。

……

以上案例通过转换人称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饶有兴致地参与其中,情感得到了释放。这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在融入语境的过程中言自己所思,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二、在拓展训练中巧借标点,搭建想象平台

我国著名学者朱自清说:“标点符号表明词句的性质,帮助达意的明确和表情的恰切,作用和文字一样,决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在语文教材中,看似微小的标点,却能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拓宽文本的不尽之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标点符号,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巧妙借助标点符号开展语言拓展训练,继而为学生从阅读到写作搭建一座桥梁。例如,在执教《学步》时,笔者巧借标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在教学中,师带领生感受作为父亲的作者看到儿子学步时的惊喜,并学习课文的表达特色与方法。接着,师将生的目光引向课文第3自然段,引导生尝试运用已领悟到的表达方法进行拓展训练)

师:同学们,从那时起,儿子甩开了爸爸的手,走去哪儿呢?

生(全体):“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师:同学们,这句话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你们是如何理解句中的这个省略号的?

生(全体):这个省略号就是儿子还靠着自己的脚走了许多地方。

师:说得真好!请你们展开想象,儿子还可能走去哪儿呢?请你们仿造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仿写句式:你在_____走,走着去___________。

生1:你在阳台走,走着去看明媚的春光。

生2:你在花丛走,走着去摘一朵鲜艳的小花。

生3:你在鹅卵石上走,走着去追赶美丽的蝴蝶。

……

师:多么调皮可爱的小孩呀,难怪父亲对儿子说——

生(全体):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

师:从你们的想象中,我看到了踉跄学步却勇敢向前的儿子。请你们也学着作者的表达方法,把你们眼中“儿子”那可爱调皮的样子描述在本子上,让想象的成果化作笔尖下的文字!

(生进行写作训练)

作为无声的语言,标点符号承载着大量的语义和情感信息。在教学中笔者抓住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打开了想象的大门,使学生言之有语,写之有话。巧借标点,促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为了可能,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学做文本资源的开发者,如通过巧借标点拓展训练,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领悟、思想的体悟由点延伸向无限,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

三、在引导仿创中迁移写法,锤炼语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字、词、句、段、篇都各有特点,各具特色。无论是遣词造句、表达方式,还是谋篇布局,都可进行写法的引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的某个角度出发,拓宽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穷人》时,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迁移写法,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情:

师:桑娜的邻居西蒙死了,桑娜毅然决然地收养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可是她的内心却是——

生:忐忑不安。

师:“忐忑”二字,说明心是忽上忽下,不稳定的。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桑娜忐忑的心理写清楚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桑娜的心理描写。

生(读):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一段心理描写中用了4个问句。我从中读出桑娜内心一直在自问,可见她为自己这样做充满自责。

生2:我发现了这一段心理描写有三个感叹句。我从这三个感叹句中读出桑娜宁可挨丈夫的打也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的坚定决心。

生3:我发现这段话中省略号有挺多的。从中我看出桑娜内心很糾结,很矛盾。此时她的想法时断时续,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

师:是的,在这段文字中,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复杂的心理体验,比如:你背着父母偷玩电脑时的忐忑心理;考试考砸了,面对老师要求让家长签名时的心理活动……请你选一个情景,用刚才学过的写法把自己的内心真实地再现出来,可尝试用一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并迁移写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用素材,学以致用。正如皮连生教授曾指出:“模仿如果没有规则指导,或有‘规则而学生不理解,即没有通过‘举三反一的发现过程,那就容易导致机械模仿。”教师紧扣情境进行语用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情境、思想进行拓展与丰富,使其领悟文本结构的奥秘与真谛,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锤炼语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会表达和思考,是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责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紧扣语言文字运用,从文本出发,建构语用型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王伟阳(1991— ),男,福建惠安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语文素养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