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构思

2019-10-25 12:20杨福军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职业需求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杨福军

摘 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趋重视,高职各学科的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时期的高职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应关注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优化模块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将体育锻炼与职业能力联系起来,让体育教学发挥出指导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职业需求;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之路至今已十余年,许多一线教师对课程改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仍在沿用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忽视了学生未来职业与体育学科的匹配度。教学仍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学生的职业体能得不到充分发展。笔者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体育课程为例,谈谈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构想。

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现行体育课程为四学期制:第一学期为体能训练+篮球(或拓展);第二学期为体能训练+拓展(或篮球),即在大学一年级阶段,体育课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一般体质为教学目标。在大学二年级阶段(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学校体育课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的选项教学,设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飞盘、健美操、形体、乒乓球、拓展、体能训练、健美、橄榄球、动感单车、太极扇等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学校现行体育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职业导向性不强。教学内容的选取几乎与学生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直接联系,没有把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作为教学内容选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还应该关注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应注重学生的职业体能培养,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教会学生把体育锻炼与职业能力联系起来,让体育教学也发挥出指导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

学校所有专业未来岗位姿态的体育学分类

1.关于岗位姿态

本文所提及的岗位姿态是指某一工作岗位的从业者,在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从体育学的角度看,岗位姿态大致可分为静态坐姿、静态站姿、流动变姿、工场操作和特殊岗位姿态五大类。例如:文秘、会计、设计师等职业,工作时的体位以坐姿为主,称之为静态坐姿;迎宾员、保安、商场导购人员,他们工作时的体位以站姿为主,称为静态站姿;导游、市场销售人员等,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属于流动变姿类从业者;建筑工人、装卸工等职业,属于工场操作类姿态职业;公安、消防、空乘人员等职业,属特殊岗位姿态人群。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姿态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是不一样的。

2.学校所有专业未来岗位姿态分析

现代社会分工精细,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职业分类方法。西方国家一般把职业分为8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共列出1,881个职业。1995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颁布。在此基础上,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目录》中将专业分为农、林、牧、渔类;交通运输类;生化与药品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材料与能源类;土建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环保、气象与安全类;轻纺食品类;财经类;医药卫生类;旅游类;公共事业类;文化教育类;艺术设计传媒类;公安类;法律类,共计18个专业大类。

目前,学校设有6大专业群,25个专业方向。这25个专业有着各自不同的未来岗位特点,笔者以岗位姿态为主线,从职业需求角度出发,对学校所有专业未来岗位姿态进行分析(见表1)。

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学校体育课改革构思

第一,对学校现行体育课进行改革,要从改革教学目标为切入点。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内容开展的引领,也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的依托。学校现有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在职业导向性上体现不够充分,第一学年以发展学生基础身体素质为目标;第二学年以掌握专项技能为目标。很显然,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并没有强化和突出职业院校职业化、行业化的办学特色。高职体育课应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实用为原则,将职业需求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目标。

第二,要大胆革新体育教学内容。前文中提到,学校目前的体育课设有众多主修选修项目。这些项目的设置,其突出的弊端就是职业导向性不强。对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体育课应充分结合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科学精准、差异化地设置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一般体质的基础上,开展职业类型体育模块的实施,真正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由此,可将体育课程分为通用基础体育模块和职业类型体育模块两种。第一学年的教学内容为通用基础体育模块内容,延续目前的部分教学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一般体质,特别是对于基础体能—有氧耐力,要特别强化训练;第二学年,对目前的体育选项课进行改革,开设职业类型体育模块。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未来职业特点、未来职业需求以及职业病防治等,设置不同的专项内容,既突出学生的职业体能,又帮助学生提早了解和预防日后容易产生的职业病。

由于学校属于金融类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的就业岗位均属于坐姿类职业。这一类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从业者需长时间的静态伏案工作,工作体位改变较少。针对这类学生的职业类型体育教学模块应以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和心肺功能的提高。在课程设置时,第一学期职业类型体育模块要设置球类内容,因为排球的传球,篮球的运球、投篮,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握拍等均能有效锻炼手指、手腕的灵敏度,并能增强颈、肩、背、腰腹肌肉的相互协调以及有氧耐力。第二学期开设瑜伽、普拉提、健美操等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有氧代谢能力,不仅能有益地刺激身体各个重要器官,而且还能缓解肌肉紧张,使身体更加柔韧,更能帮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预防心理疾病。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机场运行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工作期间需要长时间站立,全身的体重从脊柱传向下肢和双足,腰腹和下肢的肌张力负荷相当大,对肌肉力量与耐力要求比较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展这些专业学生的下肢和腰腹力量。在此类专业的专项模块中不妨考虑开设形体、健美操、轮滑、动感单车、健身等课程。

流动变姿类职业工作要求从业者各种身体姿态不断交替变换,对人体各部位要求较高,因此从业者要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相关专业的专项模块中,可以开设田径、足球、健美操、游泳、长跑、健身走、爬山、跳绳、攀登、轮滑、跆拳道等项目,其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灵敏性素质和心理素质。

工场操作类职业要求从业者能长时间在室外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同样没有固定的姿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容易出现心肺功能不适、肌肉劳损、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在开设专项模块时可以考虑野外素质拓展、定向越野等项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抗疲劳能力,环境适应力。

空乘服务是一个特殊岗位,从业者往往要长时间在高空、高危、高紧张度的颠簸环境下工作。这给空乘人员的身心带来巨大挑战。该专业的体育课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耐力、平衡力、抗眩晕力和身体力量与灵敏度。在专项模块设置中应从有氧、无氧、体育舞蹈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形体美。中距离长跑、短距离折返跑、健身、瑜伽、普拉提、体育舞蹈等都可以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除了常规体育内容外,高职院校还可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特性,自主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其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是学生步入职场的“最后一公里”,体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必须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样要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统一起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岗位必备的体育素质,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谭丽清.素质教育视角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建构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6:231-340.

[2]闫升,高山桂,郅宏宇.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职业体能需求分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6:179-245.

[3]史辉.实用职业体育与健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97-117.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体育部)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职业需求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探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