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亚梦/谭秀民/赵恒勤/张永兴
(1.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6;2.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6;3.自然资源部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6;4.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
矿产资源是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矿产资源全球化配置进程的加快,矿业资本和矿业公司全球化经营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需要统筹协调的问题逐渐增多,单一传统的资源调查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大格局[1-2]。在此大背景下,进行资源—环境—经济综合地质调查,促进矿产资源勘查优化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对于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的研究始于1972年,Meadows发表增长的极限理论,首次阐明了资源、环境、人口、粮食的相互关系,提出用模型方法看待全球资源环境问题。McCammon等[3]开发了大部分用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技术和方法。Adisa Azapagic[4]及Damjan Krajnc等[5]针对矿产资源在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维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国内方面,秦震[6]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矿产资源优劣做了定量评价,提出开发优势矿产资源的建议。王志宏等[7-8]先后建立了矿产资源地质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杨昌明等[9]建立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动态考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陈芳莲等[10-11]依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竞争力、矿产资源协调力构建了矿集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王建伟等[12]从工作程度、矿产地数量、资源分布特征、技术手段及政策支持五个方面建立了矿产资源地质调查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了各矿种优劣及保障程度。由此可见,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矿产资源、地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及全国性的定性综合评价,而较少地进行系统的地质调查从而得出定量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
本研究以综合地质调查为基础,构建了资源勘查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为例,对矿产资源基地进行资源潜力、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形成矿产资源勘查优化布局,旨在为制定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可靠依据,为稳步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提升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基础支撑。
资源勘查布局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评价,必须既能够反映能源资源基地基础地质、矿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也能反映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环境质量水平等因素。指标的选取应体现评价目的,反映所在区域分异规律[13],应遵循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前瞻性与引导性相结合的原则[14]。目前,矿产资源勘查评价还没有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应从文献上、理论上、专家调研中等多个角度进行筛选,综合考虑资源因素、自然条件因素、生态因素、社会及经济发展因素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专家研讨,从矿产资源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及环境影响三个维度,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确定12个二级指标及17个三级指标(表1)。
(1)矿产资源条件(M1):评价能源资源基地勘查布局的首要因素,用以反映基地内矿产资源潜力及战略地位。其中矿种资源稀缺程度(N1)主要反映国内需求程度;矿种重要性类别(N2)和资源规划中定位(N3)主要反映国家有关政策性文件对矿种及矿区重要性的规定;找矿靶区可靠度(N4)和找矿信息丰富度(N5)则用以反映区域内矿产资源潜力。
(2)技术经济条件(M2):指影响勘查工作布局的外部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助于促进勘查的进行,反之,矿产勘查活动因失去外部动力而趋于疲软。基础设施(N6)及工矿业基础(N7)用以反映基础设施条件;而探矿权市场(N8)及矿产品市场(N9)主要用以反映市场的活跃程度。
(3)环境影响(M3):指勘查区所处区域的环境适宜性。生态功能定位(N10)反映政策和生态环境约束条件,环境政策性功能定位分为鼓励、允许和限制勘查区,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则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区来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越强,越不适宜开展勘查工作;水资源丰度(N11)用以反映勘查工作的水资源保障程度;区域水工环地质(N12)则用以反映勘查工作的环境影响。
运用德尔菲法[15]及层次分析法(AHP)[16-17]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表1)。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反复多次与专家交流,促使相关意见逐步收敛形成较为统一的评分意见。AHP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将复杂事情分成若干层次,建立模型树,然后客观地对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定量判断,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重;通过对各层次的分析,进而导出对整个问题的分析。
评价标准(表1)是指各级评价指标评价值的判别标准,是评价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即在评价工作中,根据什么来判断指标的优劣状态。评价标准起着一把“尺子”的作用,一个评价指标处于什么状态,用这把“尺子”去衡量,就可以清楚这个指标的状态是好还是坏。
表1 资源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利用实地调研、调查及官方网站提供的相关数据,依据资源勘查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评分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计算评价值,评价各区块的勘查优劣度。评价指标的计算包括单项和综合指标的计算,设有n个一级评价指标,m个二级评价指标,p个三级评价指标。
(1)单项评价指标计算:
单项三级指标计算公式:
式(1)中:k=(1,2,…,p)为第k个三级指标;a为三级指标的评价值;c为三级指标的权重;e为三级指标的评分值。
单项二级指标计算公式,当不含三级指标时:
式(2)中:i=(1,2,…,n),j=(1,2,…,m)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第j个二级指标;A为一级、二级指标的评价值;b为二级指标的权重;E为二级指标的评分值。
当包含三级指标时:
式(3)中:l=(1,2,…,n)为该二级指标所含的三级指标。
单项一级指标计算公式:
(2)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为使评价结果更有效地用于实际地质勘查工作的部署中,依据以往经验及专家咨询研讨,本研究将勘查评价结果划分为三个等级(表2)。根据评价结果,借鉴国内外已有大型矿山资源基地的开发经验和管理措施,在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矿产资源基地勘查工作布局,支撑矿产资源规划及矿政管理。优先部署勘查的区域矿产资源条件良好,资源潜力较大,为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保障矿产资源供给,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可以部署勘查的区域在着力解决了限制因素后,可以部署勘查工作。
表2 勘查评价等级划分
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东昆仑复合造山带的西段,是青海省最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之一,2011年被列为全国十大重要矿产勘查基地。区内共有超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1处、小型矿床13处、矿(化)点104处。区内矿业权分布密集,已设采矿权10个,探矿权55个。矿产资源类型以铁、镍、铅、锌、铜为主,共伴生有金、银、钴、锡、铋和钼等。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另外还有岩浆熔离型、喷流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岩浆热液型等。成矿时代以三叠纪成矿为主,另有早元古代,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等。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优化勘查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
为了大力推进矿产勘查工作的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勘查工作逐层深入、稳步进行,将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划分为15个勘查区块(表3)。勘查区块的划分充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最新成果,包括矿床、矿点、矿化点及异常分布,找矿靶区分布等;区域勘查规划划定的预查普查区及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划定的重点勘查区。针对勘查区块,进行综合地质调查,利用实地调研、野外调查及官方网站提供的相关数据,依据资源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计算得出评价值(表3)及一级指标得分率(表4)。
表3 勘查评价等级划分
表4 勘查区块一级指标得分率
图1 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勘查布局图
祁漫塔格矿集区15个勘查区综合评价值均在7.0分以上,无不宜部署勘查的区域,平均值为8.2分,属于优先部署区间,矿集区整体勘查优势明显,依据《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属于矿产资源勘查基地,这与国家及省州级矿产资源规划吻合,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如图1,全区共有9个勘查区的综合评价值在8.0分以上,其矿产资源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及环境影响均属于中等条件以上,属于重点优先部署勘查区域,应按照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要求[18-19],统筹各类勘查资金,集中力量在以上区域开展勘查工作,全面提高相应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为矿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为战略储备和应急开发提供条件。共有6个属于可以部署勘查开发的区域,主要影响因素为矿产资源条件较差,矿业基础薄弱;而且这些区域大多以铁矿为主,目前阶段,铁矿的国际及区域市场较差。这6个区域在着力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后,可以部署勘查工作。
对资源基地进行勘查布局是实现资源勘查工作逐层深入、稳步、有序、高效进行的关键步骤,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对矿产资源勘查的要求。本文通过资源潜力、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三个维度建立了资源勘查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为实例,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矿产资源勘查优化布局。根据评价结果,建议集中力量在该矿集区9个重点优先勘查区域开展工作。本研究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体、量化,建立的评价体系适用性好、可操作性强,可为其他能源资源基地的勘查布局评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