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春》创作始末

2019-10-25 07:09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北京画院长卷颐和园

《首都之春》是北京画院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六位画家为国庆十周年绘制的献礼之作,全卷纵67.6厘米、横4560.6厘米,现藏于北京画院。卷首有郭沫若题写的引首“首都之春”。

六位画家自1958年11月初开始创作,到1959年6月初完成。全卷分通县、八里桥土高炉群、热电厂、天安门、柳浪庄人民公社、颐和园、石景山炼钢厂、丰沙线及官厅水库九大段,全景式地展现了国庆十周年之际首都北京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组织与创作

《首都之春》是北京中国画研究会“首都第五届国画展览会”的重头戏,是研究会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之作。

1958年11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与北京中国画院成立了国庆献礼创作领导小组。创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成立专题创作小组:一是“我们的首都—北京”(暂定名)长卷创作小组,由古一舟、惠孝同负责;二是“密云水库”创作小组,由关松房、周怀民负责。另外推定陈缘督、潘絜兹负责组成一个历史画创作小组。三个小组先后组成并展开体验生活、实地写生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准备工作。1959年2月20日,“我们的首都—北京”一组墨稿完成,国画研究会专门召开墨稿观摩会,会后作者们根据意见对墨稿进行了修改。当日下午,北京市文联美术工作组再次召集初稿观摩座谈会,国画献礼创作领导小组成员和新闻出版界以及国画界人士共37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二、合作与分工

目前掌握的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每位画家具体的分工情况,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画家们的创作经历做出大致推测。

周元亮在1950年代以水库题材著名,他的作品《官厅水库》曾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1958年,周元亮创作《我们一定要把水库修好》并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四届展览会。基于以上信息,周元亮绘制官厅水库段应是可以确定的。另一个能确定的分工信息即何镜涵负责绘制的应为颐和园和古建筑部分。何镜涵描绘颐和园可以追溯到1953年,是年3月何氏结识蒋兆和,受其影响开始学习西画技法,并创作《颐和园小景》,该作品在1954年7月的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次展览会中获得二等奖。1956年,何镜涵创作的《颐和园写生全景》被北京市文化局收藏。从留存的一张何镜涵绘制的颐和园素描来看,其与《首都之春》中颐和园的部分如出一辙,这也是何镜涵负责绘制颐和园部分的力证。陶一清于1958年创作的《春到丰沙》曾参加了当年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这幅画与《首都之春》中丰沙线部分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也可以推测,长卷《首都之春》的丰沙线段应是陶一清所作。

三、从墨稿到《首都之春》

根据惠孝同的题跋,长卷“分通县、八里桥土高炉群、热电厂、天安门、柳浪庄人民公社、颐和园、石景山炼钢厂、丰沙线及官厅水库九大段”。其实,从北京画院收藏的《首都之春》墨稿来看,几位画家最初的构想并非如此。这份墨稿的创作时间大致为1958年11月到1959年2月中旬。1959年2月20日的观摩会进行了一整天,研究会内部及北京市文联的专家均对墨稿提出建议。《国画通讯》中并未记载有关建议的具体内容,不过,可以通过将墨稿与最终作品进行对比来推测、还原当时的建议。

这幅墨稿的完成度相当高,与最终作品高度一致,甚至有些细节都保持了原样。存在较大区别的地方有三处:其一,八里桥土高炉群做了较大改动。墨稿中只是粗略地交代了若干形状相似的土高炉,而且仅有几个人物。在终稿中,画家对其中的两个土高炉作了重点刻画,“四姐妹”“跃进炉”的名称也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其二,对一些建筑作了新的调整,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长安街的南侧,例如在人民大会堂左侧增加一些建筑。同时,也对某些建筑作了微调,例如人民大会堂和北京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屋顶部位就有少许修改。人民大会堂实际竣工时间为1959年9月3日,北京历史博物馆则为1959年8月,由此可知,六位画家在创作《首都之春》之时,这些建筑尚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傅抱石的记叙:“画家为了表现这些建筑,只有参考建筑图纸,或者部分的模型。”其三,在颐和园左侧增加了柳浪庄人民公社。翻看《国画通讯》上巨细靡遗的“本会动态”,即可发现其中并没有关于研究会成员前往柳浪庄人民公社写生的记录。据此可以推测,墨稿中之所以没有这段,是因为创作者之前没有积累相关的写生基础。而在1959年3月至1959年6月短短三个月的长卷绘制期间,六位画家也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赶赴柳浪庄体验生活、搜集素材。

综上,作品中的此段描绘应该是经观摩会一致建议后加上的。可以说,土高炉段和柳浪庄段是从墨稿到终稿修改过程中改动最大的部分。由此,我们便可以大致推测出1959年2月20日观摩会上相关建议的具体所指,即增加反映首都“大跃进”的内容。

四、写生

20世纪50年代,国画研究会多次组织画家外出写生,其中多处写生地点安排在北京市区和京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为《首都之春》积累素材。

1955年,研究会组织会员进行分组写生,分别到颐和园、陶然亭、丰沙线珠窝站及斜河涧站写生。1956年,研究会组织会员前往京郊金山、鹜峰、官厅水库、雁翅、色树、香山、碧云寺、卧佛寺、植物苗圃等地写生。1957年,研究会组织会员前往西郊香界寺、八大处进行风景写生。1958年,写生活动达到高潮。是年1月,研究会与北京美术工作室联合组织会员51人去往南苑区参观修渠工作并写生。3月,研究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中国画院、北京市美工室联合组织分两批前往十三陵水库工地参观写生,并安排会员参加了临时劳动。7月26日,研究会组织会员15人前往怀柔水库参观写生。8月下旬,研究会分别前往卢村五一农业社、颐和园、门头沟、玉渊潭、紫竹院、八大处、香山碧云寺、陶然亭、天坛等处写生。8月,研究会组织会员10余人两次前往石景山钢铁厂参观扩建工程并进行写生。

上述诸多写生地都出现在了《首都之春》里。由此可见,长卷的写生准备过程长达六年,在此期间,画家们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素材,为《首都之春》的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五、展览与出版

陶一清 春到丰沙 66×288cm 纸本设色 1958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陶一清写。

何镜涵 颐和园 96×177cm 纸本设色 1961年 北京画院藏

长卷《首都之春》第一次亮相是在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办的“首都第五届中国画展览会”。该展于1959年6月22日在北海公园画舫斋举办,共展出200余幅作品。1959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布展讯并特别提到了长卷:“(展览作品)内容有花鸟、山水、人物、反映了首都建设成就的长卷‘首都之春’等作品。”老舍到场观看了这次展览,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画舫斋观画》的评论文章,文中对初次亮相的《首都之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没有近几年来山水画革新的经验,也无从产生这张大画。画城市生活的长卷并不多见。有了几年来的经验,他们才会放胆把山水、人物、新建筑物、新交通工具、工厂与农村、公园与水库都画入一幅图中。可以说:这幅画是近几年来首都的山水画家革新尝试的初步总结。

画舫斋首展结束之后,北京国画研究会内部也举行了一系列总结活动,并于7月19日起在北海公园画舫斋展览现场召开了大组座谈会,连续座谈5次,至7月26日结束。

在“首都第五届中国画展览会”获得成功之后,1960年4月《首都之春》长卷随“北京中国画展览”前往江苏省美术陈列馆展出。傅抱石于当月30日撰写《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的花朵—首都之春—参观“北京中国画展览”》一文,对长卷大加赞赏“南京的观众,无论到过或者还没有到过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瞻仰之余,没有不为《首都之春》而鼓舞而欢呼的”,并对长卷中位置的经营表示钦佩:“我特别佩服画家在长安街这一段的苦心经营和大胆的创造。因为宽阔、平坦、笔直的长安街和两边许多钢骨、水泥、大理石结构的新建筑,都向画家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

1959年6月22日,《文汇报》在国画展开幕当日,以《姹紫嫣红、百花争艳:首都国画展览会美不胜收》为标题报道了这次展览,配图为《首都之春》的天安门段。195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在“百花园”栏目中刊载了《首都之春》丰沙线段。《美术》杂志1959年第8期刊载了《首都之春》的官厅水库段。196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十年中国绘画选集》,收录长卷《首都之春》,刊印了颐和园段。1962年10月,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首都之春》同名画册。

汪慎生 一粟园 133×50cm 纸本设色 1953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一粟园。一九五三年十月,国画研究会同仁六十余人集体赴西山写生,分乘汽车至八大处,沿山脚折向万寿山,过一粟园,车中因写是图。汪慎生。钤印:慎生(朱) 汪溶之印(白)

陈少梅 樱桃沟 102×46.5cm 纸本设色 1953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京郊寿安山之樱桃沟。癸巳七月,陈少梅。钤印:陈云彰(白) 少梅(朱)

白雪石 与严寒搏斗 98.5×196cm 纸本设色 1958年 北京画院藏

胡佩衡、白雪石 报喜 48.5×77cm 纸本设色 1958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报喜。西郊玉渊潭写生。胡佩衡、白雪石合作。钤印:冷盦书画(朱)

胡佩衡、吴镜汀、白雪石、周元亮 山村春浓 63×131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款识:胡佩衡、吴镜汀、白雪石、周元亮合画。钤印:雪石(白) 冷盦(白)

罗铭、陈志农、陆鸿年、黄钧 移山造海众志成城 98×176cm 纸本设色 1958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移山造海众志成城。一九五八年六月,罗铭、陈志农、陆鸿年、黄钧合写。钤印:志农(白) 鸿年(白) 黄钧(朱)

吴镜汀、何镜涵 颐和园之冬 67.5×99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颜地、溥松窗 居庸关 132×176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款识:居庸关。颜地、溥松窗合作。钤印:溥佺长寿(白)

吴镜汀、何镜涵 景山北海 101×175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陶一清 电视大楼 38×51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北京中国画院山水组 十三陵水库 140×356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款识:北京中国画院山水组。钤印:和平万岁(朱)

惠孝同 高山植树 58.5×69cm 纸本设色 1965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高山植树。北京市林业局绿化队在南口虎峪水库开山种树热烈劳动中。一九六五年夏日,孝同。钤印:孝同画印(朱)

猜你喜欢
北京画院长卷颐和园
居幽采真
——北京画院园林主题作品展
延安→北京:北京画院院史研究展之一
颐和园
2021北京画院迎春画展
花好年丰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
王克举油画长卷《黄河》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在历史长卷中品读先贤的传奇人生
颐和园中的『园林博物馆』
把你写进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