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利,檀晓东
(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 2.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常见的颈椎病,主要的病因是由于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压迫脊神经根,从而导致颈肩部位发生疼痛、麻木症状[1-2]。目前临床上除药物治疗外,外治在临床上的应用颇为广泛。随着近现代中医的发展,中医在颈椎病治疗中逐渐发挥出优势,例如传统中医中的针灸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3]。另外,中医毫火针治疗具有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4]。本研究选取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探讨传统中医中的针刺联合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为(50.48±7.69)岁,病程为3~24个月,平均病程为(14.56±5.74)个月。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0.55±7.72)岁,病程为3~23个月,平均病程(14.63±5.77)个月;治疗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为(50.40±7.65)岁,病程为3~24个月,平均病程为(14.48±5.7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5];②患者既往伴有慢性劳损病史,并且肩颈部活动受到限制,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并且通过颈部X线片确诊。
1.2.2 排除标准 ①患有外伤性及其他分型神经根型颈椎病;②患者患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③伴有不同程度肝肾功能异常者;④患者伴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
对照组给予毫火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根三穴”治疗。
1.3.1 毫火针疗法 选取颈夹脊、凤池、阿是、肩井、曲池、大椎、合谷、外关,采用酒精棉球针刺部位进行消毒,左手持棉球钳,右手持无菌针灸针,将针体以45°倾斜角度置于火焰上进行灼烧,当针体颜色变红时,将针体迅速准确地刺入所选穴位,进针深度稍入表皮即可,留针5 min左右。针刺之后,局部皮肤如果出现红肿和瘙痒等症状时,均为正常反应,在治疗后6 h内不能接触水,防止皮肤感染。1 次/2天,5次是1个治疗疗程,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
1.3.2 针刺“根三穴” 取穴:在肩胛冈下窝,肩胛骨下角和冈下缘中点间的中l/3和上1/3交点即为根3穴;身柱穴向患侧旁开16.67 mm处即为根2穴;位于C5~C6棘突间隙向患侧旁开16.67 mm处即为根1穴。操作:保持患者侧卧位,对穴位进行消毒,选用一次性针灸针(0.25mm×40 mm),右手持刺迅速刺入,进针深度在15~20 mm,采用提插法得气之后,采用捻转补法将针尖顶住感应部位,推弩守气1 min(将针尖顶住有感应的部位,推弩针柄,或用拇指向前或向后捻住针柄,不使针尖脱离经气感应处,保持1 min),从而使根1和根2穴的针感能够传达到肩臂部,使根3穴的针感能够沿上肢传到手指部,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1次/天,10天为一疗程,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
临床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没有变化,严重者甚至加重[6]。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1 VA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0~10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最剧烈的疼痛为10分,无痛为0分,评分越高代表疼痛度越高。
1.5.2 生活质量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评价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36个条目,满分为1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China Stroke Scale,CSS)[9]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该量表共包括 8 个维度,分别是面瘫、意识、言语、水平凝视功能、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以及步行能力,最高评分为45分;重型31~45分,中型16~30分,轻型0~15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
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中是否出现针刺感染和血肿等不良事件情况。
本研究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进行比较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CSS评分显著下降(P<0.05);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VAS评分和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SF-36和CSS评分对比分)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钩椎关节处的骨赘发生病变后插入椎间孔,对颈脊神经根造成压迫,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多为颈部短暂性的剧烈疼痛或持续性的隐痛,并且可放射至肩、臂或或手指等部位,该疼痛在活动时会加重,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10]。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过度劳损或者外伤导致气血瘀滞,并且造成经脉血流不畅、气血失调,局部组织缺血、代谢失衡,可造成颈椎的韧带、骨膜等软组织缺乏营养物质发生病变性水肿或炎症反应,长期发展最终可累及到其他器官,并且病程较长,不易完全治愈[11]。《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其上输在于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 自过其度 ;髓海不足 ,则 脑转耳 鸣,胫酸 眩冒 , 目无所 见 ,懈 怠安卧[12]。”张景岳指出:“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所以应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益气升阳为主要治疗原则[13]。王天宝等提出针刺“根三穴”配合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4]。《金针赋》言:“运气走至疼痛之所,气至而痛立止。”通过“根三穴”的针感传导能够直达病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使病变的韧带、关节、脊柱等组织结构以及血管、神经邻近组织发挥良性调节作用,调整脊柱内外环境,使之平衡而减轻压迫。根三穴的位置决定了针刺后的作用,根1穴和根2穴所在的生理位置为夹脊穴,针刺后可显著改善上肢和肩背部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缺血缺氧的改善,减少疼痛刺激因子的聚集,从而显著改善上肢和肩背的病疾和酸痛麻木等症状。因此,针刺根1穴和根2穴也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可首选。除此之外,根 3 穴所在位置为手太阳小肠经穴,针刺后可治疗肩臂部病症,并且可以缓解颈椎病变挤压造成的压力[14]。毫火针治疗是针灸中特种针法之一,有别于常规火针也有别于毫针,该针法具有无痛、微创等优势, 由于针处于灼热状态,刺入后带入的热能有利于疏通气血,从而达到改善颈背部的血液循环、疏通经脉的作用[15]。
本研究采用针刺“根三穴”配合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用针刺“根三穴”疗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CSS评分显著下降(P<0.05);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VAS评分和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用针刺“根三穴”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治疗组的优势在于联用针刺“根三穴”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是本研究也出现一定的不足之处,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并且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可能对实验结果有所影响,需要长期应用该治疗方案,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根三穴”配合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降低VA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