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塔区按照“五位一体”的总要求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始终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以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有力支撑、作为加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助推器,以实施“七改三清三完善”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具有陕北特色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2017年,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乡村,创建生态乡村12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47个。万花乡佛道坪村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甘谷驿镇代家沟村、冯庄乡康坪村、河庄坪镇赵家岸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冯庄乡康坪村被中国农业农村部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年度考核在全省109个县区中排名第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改善农村人居先进县区”。在全面巩固和提升2017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18年,创建生态乡村80个,创建率达70%;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37个,创建率达26%。其中,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7个,打造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示范区,继续保持省、市领先水平。
一是编制完成了《宝塔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2017-2020》等多个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为乡村长远发展预留空间,保证功能布局完善。将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等“多规合一”,实现统一衔接、相互协调、功能互补,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逐村逐户制定规划方案,在建筑风格上彰显黄土风情、陕北符号、红色元素,不搞大拆大建、简单复制、形象工程,防止农村城市化,让农村留得住乡愁。
二是全区建立落实了“区级领导包抓乡、部门单位包抓村、乡镇干部包抓户”三级包干制度,与群众一起抓整治、抓项目、抓进度,不见成效不收兵,举全区之力打整体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既是建设者又是受益者的主体地位,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干、村民管”做法,保证过程群众参与、成效群众享受。农民义务投劳8.2万人次、出资1.2亿元。各村大力实施“七改三清四化”工程(即: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厕、改圈、改灶,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1.1亿元,新建改造民居3718户,硬化进村和村內道路218公里,新建三类标准以上公厕63座、改造卫生厕所10535座,安装路灯3611盏,铺设污水管网268公里,建设生态湿地246亩,农村垃圾收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4%和45%,村庄林草覆盖率达到78%,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0%,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比如,甘谷驿镇罗家湾村因地制宜,引进了新型食物链反应器工艺,建成了日处理量40m3村级污水处理站。
三是围绕苹果、棚栽、畜牧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个,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124个。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民宿经济,今年可新增民宿床位1000张以上。其中70%左右为农民农房改造,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相促进。围绕增强群众幸福感,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农家书屋、村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文化广场68个,安装健身器材450套,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178处,宽带覆盖率90%,发展村级电商服务网点168个,让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深入开展农村“十个没有”平安创建,组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比活动,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自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评选“延安模范”11人。创建文明村108个,全面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路网通了,客人开着小车来了,带来了消费,带走了土特产,留下的是交口称赞。水管通了,清水入户,污水收集,带来了清洁和便利,乡村的良好自然生态得以维系;电网通了,路灯亮了,广场上歌舞升平,乡村的夜晚更精彩;网络通了,wifi有了,电商起步了,乡村美景、美食各个圈里传,收获点赞一片。人们坐在家里都可以购物、看病、了解外面的世界,幸福指数也随之增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宝塔区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