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泽红 甘佺鑫
【摘 要】本文从广西经济发展现状、广西产业结构情况、广西财经学院人才供需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社会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就业环境、政府要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等建议,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 高校 大学生就业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176-03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就业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这无疑会放大就业压力。2019年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已经上升到了834万人,再创新高。随着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能否实现更充分就业已经是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重点,也是政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出促进广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一、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
广西财经学院2018届毕业生人数为6808人,截至2018年8月31日,有6498人顺利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95.4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16%,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15%。该校就业率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是法学院(就业率为99.35%)、信息与统计学院(就业率为99.09%)、商务外国语学院(就业率为98.96%)。
从该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情况来看(见表1),截至2018年8月31日,2018届毕业生选择在广西区内就业的毕业生有4786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3.65%;选择在广西区外就业的毕业生有1291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9.87%。具体来看,区内就业人数排名前三的城市为:南宁(2893人)、柳州(276人)、桂林(273人);区外就业人数排名前三的省份为:广东省(834人)、浙江省(51人)、湖南省(45人)。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看,60.91%的毕业生在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作,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吸纳该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14.34%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工作,7.53%的毕业生在金融机构工作,详见表2。
从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情况来看,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具有较明显的地域选择偏好和单位性质选择偏好,说明该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不平衡现状。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以及用人单位人才供需有密切关系。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一)从广西的经济发展现状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将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根据奥肯定律,GDP变化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发展,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逐渐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广西2016—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7.3%、7.15%和6.8%,经济增长率的下降随之带来了就业率的下降,这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上也体现明显。此外,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企业出口纷纷下降,2018年底该校对5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中美贸易摩擦对用人单位就业需求的影响,70%的单位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招聘呈负面影响,八成用人单位表示在今后三年将减少用人需求计划。从广西14个设区市来看,近三年来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地区生产总值居全自治区前三位,提供了更大的就业岗位空间。另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也受到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从工资水平、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学毕业生更容易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就业区域。
(二)从广西的产业结构情况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要產业。第三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该校六成以上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广西五成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而目前中小微企业普遍遇到了发展瓶颈,融资难、用工难、营商环境不好。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往往已经不愿意去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中去求职,他们向往体面的工作,不喜欢流水线等工作,“90后”和“00后”毕业生更倾向于白领的工作,而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岗位是他们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但是现在广西等西部省区第三产业由于营商环境等各种原因发展缓慢,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不多。
(三)从广西财经学院人才供需情况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广西财经学院2018届毕业生中经济学和管理学毕业生共有0.53万人,占了全自治区经管类毕业生的五分之一。但从2018年进入广西财经学院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看,2018年进校用人单位1790家,提供就业岗位37138个,大部分岗位集中在销售、银行柜员等基层技能型岗位上,这些岗位往往需要专科毕业生就足够了,本科的财经类毕业生往往不愿意从事基层技能型岗位;而高层次财经类岗位数量很少,供给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本科财经类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如会计等专业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有将近2000人,但社会需求量却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看,学校2018届毕业生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会计学、财务会计教育和工程造价等专业,都在90%以上;而农林经济管理、公共关系学、会展经济管理等专业则不理想,都在50%以下,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对策
(一)社会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就业环境
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流动困难、就业歧视、劳动力市场分割、三方协议维权难等问题,促进社会就业环境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是要想方设法促进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通过改革大学毕业生报到证等制度,让毕业生报到证电子化、个人档案材料电子化,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促进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自由流动就业。二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消除社会招聘中存在的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现象,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三是要破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现实中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一级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具有工资水平高、工作条件优越等特征;二级市场则工资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等。此类现象极大阻碍了毕业生的求职,要破除劳动力市场中的二元分割现象,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营造公正就业环境。四是维护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的合法权益。目前高校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的有效期从协议之日起生效至到用人单位报到之日自行终止,在签约中,三方协议内往往只注明了毕业生违约需赔偿的违约金,但是对用人单位违约却往往缺乏相应的违约责任,即使是有违约金的,金额也不高,但是学生在毕业时用人单位如果违约不给毕业生就业岗位了,毕业生已经错过了寻找就业岗位的黄金时间,失去了求职的机会,已经很难再找其他工作了,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是极大的损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社会营造法治的就业环境,保护毕业生的合法就业权。
(二)政府要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产业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广西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10.2%,超过工业7.2个百分点,创2009年以来的同期新高。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制造业不再仅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新消费、新零售以及新服务等新的服务体系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政府要积极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就业的主力军,广西每年有超过5成的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工作。政府要多措并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落实国家的商事制度改革政策,建立“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登记审批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二是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壮大。下大力气引进更多的民营企业到桂发展,鼓励更多的本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民营企业享受到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福利,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发挥民营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主导作用。
(三)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高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使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更加适应。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对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培养的人才市场已经不需要、专业对口率不高、专业课程设置已经和社会脱节的专业,要停止招生直至暂停举办该专业,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促进产业和专业全面对接。广西财经学院已建立了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机制,制定了《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招生计划编制与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对学校本科专业进行综合评分、排名,在2018年排名中,农村区域发展、文化产业管理、公共关系学、农林经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近三年招生情况不好,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在学校平均就业率以下,且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比例不到50%,学校2018年暂停了6个本科专业招生,进一步缩减了招生专业和规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仍然需要根据社会发展、毕业生就业和学生生源情况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要强化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注重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容易受到经济社会的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对毕业生就业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引导毕业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到基层的广大天地回馈社会、服务基层,实现自身价值。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对学生就业的引导作用,现阶段“90后”毕业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子女选择什么工作、选择在哪里工作,家长往往起了比较大的主导作用,良好的家风是子女成长成才的关键,家长要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上對子女进行正确教育,鼓励子女大胆追梦敢于圆梦,要在青春最美的年代拼搏奋斗,不辜负自己的美好年华,要鼓励子女做奔跑者和追梦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文在分析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时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较明显的地域选择偏好和单位性质选择偏好,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不平衡现状,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杨柳.就业能力视角下地方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8(12)
[2]吴迪.大学生就业:愿景与现实-教育经济学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4(4)
[3]蔡翼飞,任媛.中国未来就业规模与结构预测:一个国际比较的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6(4)
[4]王飞鹏.就业理论综述与研究新动向[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6)
[5]付晓,陈永磊,范文洁.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
[6]蔡昉.为什么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N].光明日报,2019-03-2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2018年度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应用型本科财经类院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探析”(2018ZJY247)阶段性成果;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生态创新理念下西部地区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研究”(2019KY06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韦泽红(1963— ),女,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甘佺鑫(1980—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财经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