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虎
摘 要: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应有方法论的自觉,从学科的本质开始追问。基于学科本质,可以将核心素养理解为由学科思维层、问题解决层、双基层构成的“三层结构”,并从对象与管理、设计与制作、合作与协作、系统与工程、规则与安全、伦理与道德等方面入手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计算思维进行划分。这样就可以以计算思维为横向维度,以核心素养为纵向维度,科学地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框架。文章对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素养;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7-009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当前,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要问题。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要从信息技术学科本质出发,结合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学科内涵,精心设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从而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进行研究。
以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为中心,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素养”,抽象自不同的学科,因而对每个学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学生的发展”是其关注的焦点与对象。因此,要构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就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但每个学科有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研究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与学科价值,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精心构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目前,信息技术上游学科源源不断地给予信息技术课程大量的支持,便于信息技术学科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起点,更好地探求自身的本质和核心。这种探求是对学科价值的追问,和课程建设的理念并不冲突,也不会阻碍课程的进步和创新。实际上,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由于其出现较晚,部分师生对其重视程度远不如数学、语文等学科,其基础、本质与核心问题还没有深入探讨过。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真正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并对其基础、本质与核心进行不断的探索。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复合体,涉及学科内容的各个方面,具有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组有着共同特征的概念或者说元素的集合。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时候,必须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而不能凭空想象,闭门造车。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做到师生容易理解,且便于细化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还需要一线教师的亲自实践。
要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就应有方法论的自觉,从学科的本质开始追问。基于学科本质的角度,可以将核心素养理解为由学科思维层、问题解决层、双基层构成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的确定,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强调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考虑了学生发展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因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当然,“三层结构”看起来过于抽象与宏观,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科的具体内容,设立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节点,并将这些节点科学地分布在“三层结构”的框架内,这样才能形成清晰、严密、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素养体系。而信息技术的核心和主干是计算思维,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三层结构”,以计算思维为中心,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如果从对象与管理、设计与制作、合作与协作、系统与工程、规则与安全、伦理与道德等方面入手,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思维即计算思维进行划分,就可以以计算思维为横向维度,以核心素养为纵向维度,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框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求的核心素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足信息技术的基础、本质、核心,制定合理的核心素养体系,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学科本质的研究为核心,结合学科内容,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对象与管理、设计与制作、合作与协作、系统与工程、规则与安全、伦理与道德等六个方面。
(1)对象与管理。即对数字化设备、计算机文件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象与管理的观念和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
(2)设计与制作。即利用数字化工具将相对抽象的对象处理成可视化的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具備良好的可视化思维应该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基本素养。例如,根据现实的需要,将处于抽象状态的信息以相对清晰、明确的形象化方法表达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与研究,或制作成产品为社会服务。
(3)系统与工程。工程思维一般体现在构造系统的实践活动之中,对计算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学生具有科学的系统与工程观念,就能够正确理解系统工作原理,避免受主观经验的影响。
(4)规则与安全。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要学会正确理解并遵守信息世界的规则,警惕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所有活动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过有意义的人生。
(5)合作与协作。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合作与协作,离开合作与协作,很多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将无法顺利进行。青少年学生要正确理解数字化生存,懂得网络交流与共享的基本精神,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6)伦理与道德。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网络社会也是如此。因此,要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青少年学生要恪守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远离网络社会中的不道德行为。特别是要自觉抵制网络中的各种不良信息,避免“网络成瘾、游戏成瘾”,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
总之,设计科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推进学生信息技术科学素养的发展和进步,是值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要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就应有方法论的自觉,要注重从学科的本质开始追问。基于学科本质,可以将核心素养理解为由学科思维层、问题解决层、双基层构成的“三层结构”,并从对象与管理、设计与制作、合作与协作、系统与工程、规则与安全、伦理与道德等方面入手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计算思维进行划分。这样,就可以以计算思维为横向维度,以核心素养为纵向维度,构建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框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精心制定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李锋,柳瑞雪,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01).
[2]于晓宇,唐棣.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小学电教,2017(11).
[3]解月光,杨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
[4]肖广德,魏雄鹰,黄荣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
[5]任友群,李鋒,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07).
[6]李艺,钟柏昌.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讨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