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高俊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7月收治的7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8±4.4)岁。参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3±4.8)岁。两组患者症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选择性进行抗休克、胃肠减压、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解痉等对症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参照组同时给予奥曲肽治疗,将0.3mg奥曲肽注射液在250ml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后于12h内以25~40μg/h的速度静脉泵注。症状有所好转后,可减少剂量,给予0.1mg奥曲肽皮下注射,3次/d,连续治疗3~7天。实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乳果糖灌肠联合治疗。将30mg乳果糖融合于250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进行灌肠,1次/d,连续治疗3~7天。
附表 两组各指标比较()
附表 两组各指标比较()
肿瘤坏死因子α(ng/L)实验组 2.2±0.3 6.1±1.3 6.2±1.4 101.8±9.4 33.4±6.7参照组 3.6±0.5 9.4±1.6 8.3±1.6 121.7±10.2 52.6±7.9 t 15.1350 10.0731 6.2128 9.0208 11.6607 P<0.05 <0.05 <0.05 <0.05 <0.05组类 降钙素原(ng/L) D-乳酸(mg/L) 超敏C反应蛋白(mg/L)白细胞介素6(ng/L)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降钙素原、D-乳酸)、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1]显效:患者腹部胀痛、体温异常等症状消失;经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经CT检查显示炎症反应消失,未见不良反应;有效:症状明显好转,经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明显下降,经CT检查显示炎症减轻;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炎症反应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0处理,%、表示计数、计量资料,用x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总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37/4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1.79%(3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实验组降钙素原、D-乳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低于参照组(P<0.05),见附表。
奥曲肽是一种八肽环状化合物,由人工合成,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时间长,药理特点与内源性生长抑素相似,对胰液、胃酸、胰腺消化液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能控制胰酶对胰腺组织的自我消化的作用,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2]。炎性因子及消化酶进行肠道内会对破坏肠黏膜细胞,增加肠壁通透性,降低肠黏膜屏障功能,引起腹膜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使用奥曲肽单独治疗能控制炎症反应,但对已经损伤的肠黏膜没有修复作用。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二糖,通过灌肠直接作用于肠腔,刺激性小,具有双糖的渗透活性,能够在肠腔内持续呈高渗状态,充分湿化肠道,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能够被结肠菌分解为醋酸、乳酸,调节肠内PH值,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体内毒素蓄积,排除炎症物质,促进肠黏膜功能恢复[3]。经研究得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奥曲肽、乳果糖灌肠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能短时间内控制患者临床症状进展,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