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450000)贺伟娜 杨洋 杨文
肠内营养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患儿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鼻胃管、鼻空肠管两种方式。本研究分析两种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在急性胰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该病的营养供给治疗提供有效方案。具体过程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儿,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7.46±1.87)岁;病程1~6d,平均(3.46±0.87)d。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11岁,平均(7.39±1.74)岁;病程2~6d,平均(4.02±1.01)d。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附表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禁食、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抑制胰腺分泌等治疗,待患儿肠胃功能恢复后行肠内营养供给治疗。对照组(鼻胃管):测量鼻胃管插入长度,后使用等渗盐水激活鼻胃管,经鼻腔插入并固定,当日给予半要素膳持续泵注喂养。观察组(鼻空肠管):经胃镜下置管,确保营养管头端处于屈氏韧带20~25cm处,置管后第2d以等渗盐水于空肠管内持续24h泵注,若无不适,则于第3d给予半要素膳持续泵注喂养。两组初始输注速度均为1~2mL/(kg·h),后逐渐加速至3~4mL/(kg·h),待患儿适应后按10~20mL/(kg·d)增加,5~7d后达正常生理需求量。持续喂养10~15d后若无不良反应则改为间歇性喂养,待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后给予米汤,后逐渐过渡至普食。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统计两组拔管时间、恢复经口喂养时间。②并发症:统计两组出现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胃潴留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指标 两组拔管时间(19.62± 7.43)天vs(24.06±14.81)天、恢复经口喂养时间(17.86±8.49)天vs(20.07±12.9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两组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
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胰腺炎患儿肠源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既往有研究显示,鼻空肠管营养供给具有较多优势,如不刺激胰腺等[1]。本研究对比分析鼻胃管肠内营养供给与鼻空肠管营养供给发现,两组在拔管时间、恢复经口喂养时间方面及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但观察组胃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小,结果提示急性胰腺炎患儿行鼻空肠管营养供给可在不影响其拔管时间及恢复经口喂养时间的基础上减少胃潴留发生率,提升患儿治疗安全性,这与既往研究相一致。急性胰腺炎患儿早期肠内营养供给应选择半要素膳食,且营养输液速度要严格控制,无论是鼻胃管还是鼻空肠管营养供给均会影响患儿机体代谢,故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儿血糖浓度变化,及时调整营养供给速度及供给量[2]。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儿行经鼻空肠管营养治疗可在不影响患儿拔管时间及经口喂养时间的基础上减少胃潴留发生,提升其治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