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0)王磊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方法,已逐步取代开放性手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效率高等特点。本文对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4例肾结石患者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9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47例。研究组中男性研究对象26例,女性研究对象21例,年龄33~77岁,平均(51.9±6.2)岁;常规组中男性研究对象27例,女性研究对象20例,年龄31~75岁,平均(51.5±6.9)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行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取F5~7输尿管导管置入患侧后,患者保持俯卧,穿刺肩胛下角线与下腋后线(第11肋间或第12肋间)。经超声指导下,穿刺至肾盏,针芯拔除后溢出尿液,顺着穿刺针,将斑马导丝予以置入并到肾盂、肾盏或输尿管,皮肤用尖刀切开10mm,导丝妥善固定后,退出穿刺针。顺着导丝并以穿刺的方向,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6,留置F16Peel-Away鞘,金属同轴扩张器予以扩张至F24,将工作鞘予以置入,进入Wolf肾镜,灌注水压进行清洗,移动探查结石,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清理结石之后,输尿管导管撤出,直接送斑马导丝至膀胱,导丝顺延,取双J管留置,最后妥善固定肾造瘘管。研究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超声定位方法与常规组一致,扩张至F16时,置入WolfF8/9.8输尿管硬镜,经气压弹道碎石,钳取大结石,用灌注冲洗的方式清理小结石,取双J管留置,妥善固定肾造瘘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并发症、结石清除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22.0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数据差异;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1。
2.2 并发症、结石清除率 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且结石清除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s)
附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s)
小组 病例 手术时间(min) 术中失血量(ml)住院时间(d)研究组 47 90.5±15.5 105.6±15.6 6.1±1.7常规组 47 119.8±13.2 166.7±22.1 8.9±1.5 t - 9.866 15.484 8.466 P -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并发症、结石清除率对比[n(%)]
肾结石在临床泌尿外科中比较多见,结石好发于肾盏、肾盂内部,肾皮质部位的结石比较少见,在泌尿系统中,结石主要形成于肾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转移到他处,故而临床需引起高度重视,尽早予以有效诊治[1]。现阶段临床治疗肾结石通常以外科手术为主,既往所采用的传统术式虽然疗效尚可,但存在创伤大、高复发率、结石清除率低等问题,特别是复杂性肾结石,有可能会导致肾周组织瘢痕粘连,不利于患者康复[2]。本文中,经观察分析,研究组手术时间(90.5±15.5)min、术中失血量(105.6±15.6)ml、住院时间(6.1±1.7)d均少于常规组(119.8±13.2)min、(166.7±22.1)ml、(8.9±1.5)d,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38%低于常规组17.02%,且结石清除率93.62%高于常规组74.47%(P<0.05)。说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微创、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本文所用的小通道,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对肾实质的损伤,尽量降低创伤程度,肾脏或皮肤的实质穿刺扩张通道较细、较短,故而术中失血量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综上所述,通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可显著改善肾结石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