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燕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毕业论文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二级指标,论文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都是评估的主要观测点[1]。作为检验本科阶段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理应体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而好的选题则是迈向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张金福曾统计过2000-2016年间国内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现状,发现在各专项研究中对论文标题/选题的关注度是最高的[2]。这反映了学界对论文选题重要性的普遍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问题,目前相关研究多以公立院校为对象,针对独立学院的屈指可数,相关统计数据更是极度缺乏。张金福也指出过在该领域参与研究的学校类型不平衡这一现象,74.9%的论文都是针对二本公立院校的研究[2]。而独立学院与公立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以及教学管理等许多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会更多、更复杂。在历届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都对独立学院的论文完成质量产生了影响,其中选题环节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探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问题。本文收集了我校2017-2019届英语专业共516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与分析,总结了学生的选题倾向特征,并就如何提高论文选题质量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同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提供参考和帮助。
我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共分为文学、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翻译、语言与二语习得、教学法五个方向,本文也以此作为统计选题方向的分类标准,这与郑秀恋[3]、王晓燕[4]、吴红岩[5]等人在研究中使用的分类标准一致。本文首先依据该分类标准对近3届516篇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我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存在如下倾向:
表1 2017-2019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统计
从表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论文选题高度集中在文学和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两个方向。其中文学方向的论文比例居首,高达40.5%,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方向紧随其后,占38.2%。选择以上两个方向的论文篇数合计占到了论文总篇数的78.7%。这与上述郑秀恋[3]、王晓燕[4]、吴红岩[5]在几所公立院校的统计结果都不相同,说明独立学院学生的选题倾向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对文学、文化类选题有更浓厚的兴趣。部分原因是这方面的论文参考资料非常丰富,容易收集,而且文化方面的论题更容易结合生活实际找到切入点。
与文学和文化方向论文扎堆的热闹景象相反,翻译方向的论文篇数只占10.1%。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翻译理论高深难懂,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太容易驾驭。
语言与二语习得方向和教学法方向更是少人问津,分别只占总篇数的7.9%和3.3%。尤其是教学法方向,近三年来只有17篇相关论文,是所有选题方向中论文篇数最少的。究其原因,教学方面的论文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甚至需要教学实验来进行实证研究,由于我校开出的相关课程较少,学生也缺乏教学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因此难度较大,选择人数较少。而语言学方面的资料比较专业,抽象难懂,因此也乏人问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具有选题高度集中的倾向。而选题的过分集中显然不利于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性的发挥[6]。
对各选题方向论文分别进行微观梳理,发现选题同类化现象比较严重。
文学方向209篇论文中有205篇都是作品文本研究,视角无非主题分析、人物分析、婚姻爱情观分析、写作手法分析、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几类。且大多是单一文本研究,只有11篇论文涉及比较文学研究。陆道夫提出学士学位论文中的文学研究可以围绕作家传记研究、作品文类研究、批评理论研究、思潮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五个方面来思考选题[7]。由此可见,独立学院文学方向的论文选题还有极大空间待发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文学研究。
翻译方向的论文大半都集中在影视剧的字幕翻译,翻译策略和翻译错误分析也较多,理论视角几乎都是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如《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的翻译》、《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的翻译》之类的题目比比皆是。
文化方向论文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差异、教育观、价值观、婚恋观、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几个方面。
语言方向论文主要涉及词汇,或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研究各类语言现象,如委婉语、禁忌语、言语幽默等。
以上分析说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视角非常有限,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从而导致相似题目较多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论文选题忽视了专业相关性,与英语的关系不大,如《论动画片对现在儿童的启蒙作用》、《论当代整容热》、《父母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论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方式》、《电子商务在酒店业的应用分析》、《寡头政治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论游戏的电影化进程》、《论苹果公司的成功》等。一般来讲,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应在英语语言研究、英语学习与应用研究、英语教学研究、英语文学研究、英语国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等相关学术范围。与英语或英语国家完全无关、或是学术性不强的题目不应在考虑之列。
文学方向的部分论文研究对象甚至为非英语作家的作品,包括易卜生《玩偶之家》(挪威语)、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妮娜》(俄语)、莫泊桑 《羊脂球》和小仲马《茶花女》(法语)、席勒《阴谋与爱情》(德语)。虽然这些作品都有英译本,但并不是英语国家、英语作家的作品,不应出现在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内。且学生在论文内对作品内容的直接引用都充斥着大量的语言错误,说明学生甚至都没有去读英译本,引文应该都是对中译本内容自行翻译甚至在线翻译的结果。这一点也可以从参考文献中得到印证。上述论文参考文献中列出的作品版本基本都是中译本。
这暴露出了独立学院存在论文指导不到位、选题审批不严等乱象。同时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不够熟悉,没有养成阅读英文原著作品的习惯。学术态度也不够严谨。
这一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许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论文要研究什么问题缺乏清晰的认知,反映在选题上就是题目范围太大,往往只给出了一个非常宽泛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具体的切入点,因而也未能准确概括要研究的问题。论文选题不能仅仅是界定一个研究范围,而是必须准确概括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5]。大而空的选题对于学生而言便利之处在于比较容易收集资料,有话可说,但实际写作起来必然会是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没有重点,很难在有限篇幅内将问题讨论清楚。只有对论文题目进行限定,才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6]。
例如某篇论文的最初题目是《浅析粤语和英语的关系》。这样的论题其实很难在5000字左右的篇幅之内讨论清楚,因此指导教师建议将题目限定在粤语与英语在某些方面的关系,后来学生将题目改为《浅析粤语和英语之间的借词现象》,这样就有了具体的切入点来研究粤语与英语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清晰、明确的观点。类似的题目还有《浅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后来改为《从英专学生的汉译英错误看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对策》。又如《〈白雪公主〉的人物形象分析》修改为《〈白雪公主〉中公主与王后的人物形象分析》。再如《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艺术魅力》改为《〈道林·格雷的画像〉的写作手法分析》。
总之,题目范围太大,一是很难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二是容易浮于表面,难以形成清晰的立论。
516篇论文中有多达111篇都是在研究影视作品,且多是在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或是挖掘其文化内涵。另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切入点。还有部分论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影视作品中的言语和对话。比较热门的作品有《唐顿庄园》、《阿甘正传》、《生活大爆炸》、《功夫熊猫》、《金刚》、和《肖申克的救赎》。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一些新的电影作品也及时获得了关注。学生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文化元素,反映在自己的论文中。反映美国历史及社会文化的 《为奴十二载》(2013)、《血战钢锯岭》(2016)、《逃出绝命镇》(2017),具有浓厚英伦风情的《王牌特工》系列电影,改编自埃及神话的《神战:权力之眼》(2016),以墨西哥亡灵节为灵感的 《寻梦环游记》(2017),2015年登陆美国Netflix网站、同时也是首部在美国主流播放平台播出的国产剧 《甄嬛传》(美版)都进入了毕业论文的选题。
另外,文学方向热门的研究作品中也有不少是业已经过影视化改编的作品,如 《飘》(《乱世佳人》)、《傲慢与偏见》、《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不难推断这些影视化版本的存在对学生了解相应文学作品、乃至将该作品选做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必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影视作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学生看来影视作品比较容易分析,相关资料也非常丰富且容易获取。但是毕业论文不能只停留在作品赏析或观后感的层面,需要有一定视角和深度,这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要注意到影视作品对独立学院学生选题倾向的影响力极大,建议开设影视文学欣赏类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增加研究深度。
分析发现各方向论文的研究对象许多都来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或是当下的社会热点。各方向论文选题中都不乏一些新颖、有趣的例子。
翻译方向一些论文及时捕捉到了当今社会和生活实际中最新的热点,并能结合相关翻译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如《从目的论角度浅析美版〈甄嬛传〉字幕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中华各地美食英译策略——以〈舌尖上的中国3〉为例》、《从目的论浅谈2012-2017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英翻译》。或是分析其中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如《魔兽世界字幕翻译技巧与策略分析》、《电子游戏巫师3字幕翻译的策略研究》、《论中英文网络流行语的互译》等。这些选题或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或是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都是很好的选题视角,反映出独立学院学生对当下的流行和热点嗅觉非常敏锐、反应非常迅速。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选题中将英语国家文化与中国地方、民族文化结合是一个亮点,相关题目有《浅析基督教对傈僳族文化的影响》、《中国客家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分析》、《从维密秀看西方时尚界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解读》等。
语言与二语习得方向有一篇论文 《论手机APP在高校英语课外学习中的应用——百词斩》选题思路也是值得肯定的。
尽管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热点新事物的嗅觉非常灵敏。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并应以此为突破口,在论文选题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社会生活中的热门和毕业论文的结合点,从而拓展选题范围,找到新的选题角度。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选题集中、题目同类化程度高、忽视专业相关性、选题范围偏大等一系列问题,应集中精力予以解决。但同时也表现出对影视作品和热点现象的强烈兴趣,这一点要加以引导、利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的、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因此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年修订)》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种类型: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8]。基于此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需要适当增加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比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重专业技能、轻专业知识的倾向,这源自于大部分独立学院的目标定位和办学方针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选题倾向分析暴露出学生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限制了学生选题的广度和深度。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偏好自己熟悉的领域和浅近、容易驾驭的题目,而在翻译、语言、教学等对专业理论知识有较高要求的领域大都存在畏惧心理。可见,要想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该努力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理论素养之间寻求平衡,不能过于片面,忽略专业知识课程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文学、语言学、教学法等专业知识课程要予以足够重视。文学作品选读类的课程也要多开,监督学生多读英文原著。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和研究态度,不能敷衍塞责。
其次,要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融入各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中。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开出的专业技能课程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基础阶段,如阅读、写作、笔译、口译等课程非常丰富。而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则往往是在高年级阶段才会开出。吴红岩认为,帮助学生寻找论文选题应该成为专业课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5]。如果能够在低年级专业技能课程中就开始融入论文写作的训练,学生就有非常充分的时间去寻找毕业论文的选题,而且在日常的专业技能训练中学生更容易获得启发,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乃至迸发出新的创意。
最后,要增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即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如影视、教育、新闻、文化、经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到与英语学科的结合点。例如学生对影视作品兴趣较大,但实际写作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分析影视作品的论文都写成了观后感或是作品赏析,没有角度和深度。这说明学生比较欠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建议增设一些专业选修课程,供有需要和有兴趣的同学选修。
首先要加强学生在教育方向的实习和实践要求。教育教学实践是该方向学生论文选题的最重要来源,脱离实际教学经历的论文选题既难以寻找也难以操作。而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则可以很方便地开展教学实验,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也很容易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灵感。更不要说教育教学实践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实习和实践经历对于其他选题方向的论文写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一方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该校对2015届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一项改革,要求学生首先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完成一项实践项目[9]。无论是教育实践还是翻译、旅游、商务实践,有了在实践活动中记录、收集的数据资料和心得体会,毕业论文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英语不仅仅是知识,也是技能,学生不应该只困守于课堂和书本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展开实践,让他们意识到在应用和教授语言的活动中可以更容易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远胜于闭门造车的艰难。
要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导师制度。指导教师要从选题阶段就开始干预,帮助学生厘清选题角度和方向。如果论文指导介入得足够早,那诸如选题范围过大、选题与专业不相关等问题就能及时避开。同时选题阶段是论文写作的初期,此时的严格要求和管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风和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避免学生产生懈怠和散漫的念头。
同时论文导师要重视资料收集阶段对学生的指导。独立学院学生的学术意识和学术能力较弱,收集参考资料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许多论文的参考文献中都出现了没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来源,如通俗读物、网络科普文章等。更有许多参考资料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大。收集资料阶段导师的介入可以帮助学生规避许多无用或是不够严谨的资料来源,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寻找选题,一举两得。
此外,还可以考虑导师提供选题(范围)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薄弱和实践经历的欠缺,很多学生在选题阶段是完全茫然的,既没有明确的个人兴趣方向,也不清楚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往往要经历多个失败的选题之后才能最终给出一个可行的题目,在选题阶段浪费大量时间。由导师直接来提供选题或是选题范围无疑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而且论文导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提供一个选题范围给学生,指导起来也更容易。林克难就曾明确提出,外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应该由教师命题[10]。
综上,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介入要足够早、足够充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规避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源头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论文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收集到足够资料,形成清晰的观点,顺利展开论文写作。因此,对于论文选题倾向的分析非常有必要。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倾向分析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和趋势绝非个案,提出的相应建议对于其他同类院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