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节令行乐之赏菊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2019-10-24 01:36黄婵媛
紫禁城 2019年10期
关键词:赏菊市井菊花

黄婵媛

农历九月,已是暮秋,落叶纷纷。而在一派萧瑟之气中,唯有菊花鲜艳夺目、凌霜飘逸,故菊花被尊为「九月花神」,九月又称为「菊月」。元稹《菊花》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花期是菊花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之一—它不与寻常花一般有柔风暖阳相伴,也不愿在百花齐放之时争艳,偏偏择万物将凋之时傲然而立。这样的生长习性,向为文人雅客所好,以此来比其心志、彰其气节,菊花也就被赋予了高洁、淡雅、坚韧等人格特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尽管菊花因其不落俗流的特质成为历代隐士所偏爱的意象——无论是屈原的夕餐秋菊,还是陶渊明的采菊悠然——但其亦为皇家宫廷或寻常百姓所喜,无论走入市井还是宫廷别苑,常可见大面积列植颇具规模、形式繁复的观赏性菊花。看来,对菊花的欣赏与赞美,向来不是「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那样文人们的专属。汉魏时期,在重阳之日便兴赏菊,且「置酒华堂,高会娱情」。(钟会《菊花赋》)《梦粱录》亦有记载南宋临安赏菊的情况:「禁中与贵家皆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赏。其菊有七八十种,且香耐久。」

九月赏菊作为我国节令传统习俗历代相沿,至清代,已具有极其世俗化的一面,可谓「全民」同乐。故宫博物院藏《胤禛十二月景行乐图》描绘的九月之景就是「赏菊」。画中庭前、后院、篱边、坡间均簇拥着各色菊花,前庭的部分菊花还用型制各异的精美花盆栽植,并整齐摆放,宛如一个小型的菊花展览,或有老者凭栏相望,或有人驻足花前,手作指点状,似在点评鉴赏。甚至连坐船出游之人,都特意采菊花几枝于身旁相伴。虽然画中主人公是作为一国之主的雍正皇帝胤禛,但其热闹、繁盛与融洽一如《帝京岁时纪胜》中对市井百姓赏菊的描述:「秋日家家胜栽黄菊,采自丰台,品类极多。惟黄金带、白玉团、旧朝衣、老僧衲为最雅。酒垆茶设,亦多栽黄菊,于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都人结伴呼从,于西山一带看红叶,或于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传统菊花以黄色为多,亦见紫色、粉色、红色和白色者,前引南宋时期菊花品种即达七八十种,清代则有「京师之菊种极繁……共一百三十三种,皆所记忆者。其余新陈粗细之类,尚有二百余种」的记载。(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将各色菊花有创意地摆放、造型也是市井赏菊的一大乐趣。街巷之中,一旦有新堆起的菊花山,便会贴市招,百姓蜂拥围观,可谓盛事。何谓菊花山?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有九花(即菊花)山子、九花塔,「……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中山文史·小榄菊花大会史记》更记载了乾隆年间形形色色的菊花山样式——「其花式甚多,如三丫六顶式,双飞蝴蝶式,扭龙头式,扒龙舟式,林林种种,不一而足」,又有「层层如园之规,幢幢若伞之盖,每株花头多者,动辄四五百朵,占地丁方可八九尺许,俨然若一座花丘……」

赏菊之外,人们还簪菊、食菊花糕、饮菊花酒,乃有张岱《陶庵梦忆》中夸张至「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肴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更有讲究者,必要持螯赏菊,恰合苏轼诗句「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而这,便是秋日最值得享受与回味的事吧。

猜你喜欢
赏菊市井菊花
菊花赞
安昌古镇:一轴老绍兴市井长卷
风俗人情 市井百态 古代风俗画漫谈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赏菊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叹流年
金秋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