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门薇薇
板球,又称木球,是棒球和垒球的前身。它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盛行于印度次大陆和澳洲等地。板球运动是如今印度国内最受欢迎并且媒体化程度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板球在印度的地位如同足球在巴西的地位,它的球迷不计其数。印度国家板球队曾经在世界上大放异彩,取得过1983年世界杯、1984年亚洲杯和1985年世界板球锦标赛的冠军。
板球运动对于印度的民族独立和政治邦交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印度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从孔雀王朝起,印度几乎没有过上几天独立的日子,先后遭到希腊人、塞种人、匈奴人、阿富汗人、莫卧儿人的入侵与统治;在近代又遭到欧洲列强的疯狂掠夺和殖民者的侵占,特别是19世纪以后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各族人民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板球刚传播到印度时,仅局限在殖民者内部,禁止印度人參与板球运动。随着印度拜火教买办阶级与英国人联系的日益密切,他们率先开始了板球运动。19世纪末期正值印度民族主义崛起,印度人民迫切追求民族独立之时,帕西人组建的板球队在孟买打败了英国板球队。由此,印度国民关注板球比赛的风气一时盛行,人们对板球运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而印度板球队也频频出征各种比赛,印度人民用强大的板球实力向殖民当局宣告自身的力量,板球运动承载着厚重的民族主义意识。
此后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时期,板球运动发展更加职业化,板球赛事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人气,这为民族独立运动打下了群众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发出民族声音的又一重要场所。国大党以板球为工具,通过罢赛形式声援1940年“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与1942年“退出印度运动”。伴随着领袖甘地在这一时期的影响,人民对于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热衷板球运动的爱国者们以拒绝观赛等方式宣告对英国殖民者的反抗,而贱民板球明星则运用罢赛抗争种姓歧视。此时殖民语境下的板球,在民族、国家、帝国三者的关系上展现出独特的光芒。当大英帝国的殖民离开这片南亚大陆后,印度板球开始走本土化路线。
在印度和平外交方面,板球运动的作用也非同小可。以印巴关系为例:自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来,双方处在兄弟阋墙的状态,两国既是对方的最大假想敌,也是冷战最前沿的对手。1971年,印度借助孟加拉危机向巴基斯坦宣战,成功使孟加拉国独立,更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裂隙。1987年,印度进行了一次提高军队机械化的军事演习,巴基斯坦方面非常敏感,在边境地区集结大量部队,形势相当紧张。就在危急时刻,巴基斯坦当时的领导人齐亚·哈克将军决定访问印度,观看印巴间的板球比赛,并与当时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举行会谈。印巴人民举国上下关注此场比赛,也正是因为两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才避免事态恶化而演变成一场战争。“板球外交”一词便应运而生。
2005年4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印度进行访问时,也应辛格邀请在新德里的体育馆观看了印巴两国间的一场板球赛。印方在板球比赛期间向巴基斯坦球迷发放了8000多张签证,同时印度铁路部门也安排专列运送来自巴基斯坦的球迷。这两次“板球外交”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板球之于印巴如同乒乓球之于中美,印巴之间的“板球外交”和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热点,在世界范围内传为佳话。
20世纪末,板球运动在印度国内尤为兴盛,逐步发展为最能代表印度的体育项目,板球也取代曲棍球成为印度的国球,承载并彰显着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享誉印地语影院的宝莱坞今日在亚洲电影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宝莱坞的很多电影中时常出现板球比赛的场景和情节。比如电影《印度往事》通过板球运动讲述了一段民族主义故事。影片中的板球比赛,正是1890年由帕西人组建的板球队打败由维尔农领衔的英国板球队的真实写照,印度人通过板球运动这种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也用胜利向殖民当局证明了印度人拥有跟英国人一样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
板球在印度本土化发展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并且孕育了一套与自身相适应的独特的制度文化。印度板球管理委员会作为独立的机构管理着国内众多板球联赛,能够通过拍卖制度确定球员的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管理国家板球队的权力。而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把公司利润和政治利益放在板球发展的核心地位,球队完全根据财务可行性组建,次之才是球员的竞技水平。比如孟买印度人队,它每年向板球超级联赛支付1000多万美元的经营权费用,但仍能够保持2000多万美元的收益,品牌价值也近6000万美元;而加尔加答骑士队则是通过宝莱坞巨星效应的推动成为印度最受欢迎的球队,其特许经营权费用只是孟买印度人队的三分之二,而品牌价值却与孟买印度人队不相上下。过度商业化的板球运动常常被人诟病为吸金联盟,球队生命力也不在于运动技术,而是球队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
这样的特色制度也为板球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民族主义被商业主义绑架,印度精神、板球精神等众多良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向资本主义利益低头,这也是如今印度板球频频出现败绩,甚至出现假球、赌球等各种丑闻的根源。比如2000年印度的报纸头条全部被操纵比赛的丑闻占据:德里警方暗示前南非国家队队长汉斯克罗吉收受贿赂,参与假球赌博,指控满天飞,该丑闻对国际板球运动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球迷在很大程度上对比赛失去了兴趣,基金会越来越不稳定,汉斯克罗吉则被国际板球理事会终生禁止参与任何板球运动,4名印度球员和两名巴基斯坦球员均因与博彩公司有牵连,涉嫌透露信息和收受贿赂而被处理。
对于板球印度人可谓狂热至极。毋庸置疑,板球为印度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价值。它不仅是一种为10亿人服务的赛事活动,而且成为一种表现印度民族精神的体育实践的象征。
2008年,印度板球总会创立了印度板球超级联赛,谁也没有预料到此项赛事之后所展现出来的能量。同年,第一届印超联赛的决赛就吸引了超过6万名球迷前往现场观看比赛,约30亿世界各地的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了这场比赛。如今IPL是印度人最关注的体育赛事,也是全球最多人收看的板球比赛之一。根据美国专业公司体育智能在2015年发布的报告,NBA所有球员的平均年薪以458万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联赛,而印度板球超级联赛以433万美元的平均年薪位列世界第二。就转播权收入而言,“星空印度”以25.5亿美元取得2018—2022年IPL全球转播权,平均每年获得5.1亿美元转播权收入,仅次于美国橄榄球联赛和英超联赛。就赛场门票收入而言,在印度容纳3万人左右的球馆通常座无虚席,其门票价格常常高达200美元。2019年6月在英国板球联赛的印巴比赛前,面值300美元的白金门票赛前一周转售到6000美元,26000张曼彻斯特球场门票在48小时内售罄,受到超过10亿人的关注。在以上过程中,各大跨国公司和赞助商的涌入和支持更是将比赛带入国民经济的最前沿。如今,印度板球行业提供就业人数多达50余万人,是印度经济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