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清
埃及首都开罗约有2500万人口,这个非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为消除首都地区的人口压力和交通混乱状况,政府提出了将行政机关移至沙漠地区的计划,并于2015年开始了新行政首都的建设。仅从外观上看,位于开罗以东45公里的新行政首府的规模就令人为之震撼,可以说,那简直是一项超越古埃及金字塔的大规模城市建设。
据埃及官方人士称,按照面积约达700平方公里、可容纳700万人口的新行政首都建设计划,到2019年底,总统府、国会和中央省厅将开始搬迁,预计2022年可以完成整个搬迁计划。同时,新行政首都还将建造超过600个医院和教育设施、1000多个宗教设施、总计40000个客房的酒店,以及面积相当于纽约中央公园两倍大的公园和一座非洲最高的建筑。目前,虽然开罗仍在发挥行政功能,但政府机关、企业和大使馆等已经移到了新行政首都,而且机场和主干道路也已经修好,新首都可以说已经成为焕然一新的“启动中心”。
在驱车离开开罗进入沙漠地带后,左右两边突然出现了巨大建筑物,一侧是清真寺,一侧是教堂。据称,2019年1月开放的清真寺是非洲最大规模的。在已经修建好的道路两侧,筑好钢筋的建筑鳞次栉比,工人们正忙着搬运建材。埃及政府研究机构的一位研究员透露,他所在机构的一些部门已经进驻到新首都办公。另外,埃及政府还准备将新首都打造成国内首个“无银行卡”城市。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赐物”。世界历史课本中也提到,是尼罗河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但是,当你来到现代的尼罗河畔,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光景。
如今的尼罗河畔,由于深受盐碱之害,几乎没有任何植物可以生长,更别说农业灌溉用水。在距离开罗驱车4个多小时、位于尼罗河最下游的卡费尔谢克县,一条人工运河的终点,被挖起并堆积的泥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物质覆盖着——那就是盐。该县所在地域常年干旱,几乎没有降雨。由于农业用水和地下水含有盐分,灌溉农地表面后水分蒸发很快,留下的就是盐。而且,因地处尼罗河畔下游,水量不足,种植农作物的水需要反复利用,继而使土壤所含盐分更高。在小麦和玉米地的两侧,堆积着可以看见盐的土壤。据埃及农业和土地开发部灌溉与排水专家哈桑·阿布德帕基称,这些土壤因含有很高的盐分,很快就会碎掉。而沿着运河尽头北上,土壤盐分则更高。由于无法适用于种植农作物,一些地区的土地已经变成了养鱼场。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当地人说,这主要是受19世纪建造的堰塞湖和1970年建造的阿斯旺水坝的影响。以前,尼罗河畔由于定期发生洪水,当地人利用洪水进行传统灌溉,河流三角洲地带的土壤也非常肥沃。水坝建成之后,尼罗河畔不再出现洪水,加之水力发电,使得土壤逐渐贫瘠,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来种植农作物。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依靠尼罗河流域的土地创造了悠久历史。但如今人口增加和水不足的状况,令这个文明古国的土地渐渐出现疲态。埃及政府智库、阿哈拉姆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玛尼·塔费尔叹息说,尼罗河流域的三角洲在过去5000多年来一直养育着所有埃及人,但如今她已经尽显疲惫。一直以来,埃及人集中在只占国土约4%的尼罗河沿岸土地上,依靠尼罗河生活。尽管埃及土地中大部分为沙漠土,但尼罗河畔却是裂纹黏土,因此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的大部分农民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他们用水泵引水灌溉农作物,生活无忧。然而,随着人口激增(2019年埃及人口预计将突破1亿),水量却稀少,土壤盐碱化在不断加速。同为四大文明之一的两河流域,曾经肥沃的土壤也因人口增加、森林过度采伐而遭到侵蚀并盐堿化。
目前,埃及政府正竭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土壤盐碱化。不再一味地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带开发土地,而是逐步向沙漠扩展。在距开罗东北约60公里的沙漠地带,一片面积巨大的农地正在利用滴水灌溉种植土豆和小麦。在过去的50多年里,新开垦出约60万公顷沙漠土壤。此外,埃及政府还计划在西奈半岛和阿斯旺上游开发49万公顷的沙漠土壤。
新开发的土地,需要农民去种植、耕作并且移居繁衍。不仅埃及,邻国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也在想办法确保农业用地。
黑土被誉为“土地之王”。黑土土壤中养分丰富且均衡,是一种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壤。
在被称作“欧洲面包摇篮”的乌克兰,近六成的土壤为黑土。有传说称“二战”中,纳粹德国曾用卡车特意从乌克兰运黑土回国。在东部城市哈尔科夫驱车1小时的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着黝黑的土壤,乌克兰国立科学中心土壤科学和农艺化学研究所在那里建有实验田。该研究所研究人员解释说,黑土层厚达1米左右;由于枯草等被微生物分解后的腐殖物残留于地表层,使得黑土养分充足。哈尔科夫丘陵地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有的盛产小麦、玉米和向日葵的地方。
黑土的形成与天气有很大关系。乌克兰全年降雨稀少,而草原面积比森林多,草叶、树叶秋天枯萎后,冬天被积雪覆盖,逐渐分解成为土壤养分。虽然表面为黑土,但黑土层之下的土壤却是约1万年前岩石风化而成的黄土,这些黄土富含钙等矿物质,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世界上公认最肥沃的黑土,现如今也开始出现“疲惫”状况。农民将肥沃的黑土改造为农田,却不注重保持土壤的肥沃。研究人员指着实验田说,这里也正受到侵蚀。在实验田里,随处可见数十公分宽的小沟渠。由于农田建在倾斜的丘陵上,如果不妥善管理,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大风也会侵蚀黑土表层。虽然乌克兰为此在农田四周栽种树木以保护土壤,但由于管理不善,许多树木都因为根系不牢而倒塌,导致黑土受到严重影响。另外,侵蚀和过度使用化肥也导致黑土的质量逐渐退化。据该研究所所长斯瓦托斯拉夫·巴留克称,乌克兰三分之一的耕地正受到风和水的侵蚀;而在没有妥善管理的情况下连续种植农作物,也使得黑土土壤养分不断减少。最近的估算称,土壤退化导致每年谷物减产8000万~9000万吨。加之乌克兰东部战火不断,炮弹烟尘对黑土的污染也格外严重。必须阻止土壤退化现象,为此乌克兰正在建立土壤监视系统。
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近郊,农地荒芜现象更为严重。大面积的黑土表面已经显露白色,变成了材料堆放场。不过,这种土壤退化的状况尚未引起当地农民的重视与忧虑,人们也没有预见未来世界性粮食危机的可怕后果,承担起土壤保护的责任。乌克兰2018年召开的专家会议称,农户、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等所有相关人员和单位持有同样危机意识很重要。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举措。在距基辅西南约100公里建立的“KOLOS”基地,一家农业企业积极使用有机肥等种植了4000公顷玉米,同时还种植果树、饲养家畜。该企业将500头奶牛排出的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希望将利用有机肥生产的农产品销往欧洲各地。
国土的60%为沙漠的以色列提出了成为“沙漠开拓之国”的目标,希望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沙漠农业”梦想。
从特拉维夫驱车4个多小时来到与约旦接壤、地处沙漠地带的阿拉巴谷,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树林。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土壤专家艾伦·索罗伊创办的集团农场种下的数千棵枣树。索罗伊40年前移居此地,今年已经66岁。他最初来时,这里可以说是寸草不生,近50名研究人员在此反复进行多种植物培育实验,最后成功种植了枣树和其他果蔬。如今,在这个面积为80公顷的农场里,种植有橄榄、甜瓜和蔬菜等,塑料大棚中还种植了耐旱作物,而且原产于摩洛哥的坚果树上也长满了果实。目前,这里居住着200多名研究人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传授干旱农业种植技术。
農场采用点滴灌溉种植枣树和坚果树。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教授西蒙·拉夫米列维奇说,在沙漠中,植物面临高盐、高温、缺水和氮不足四大困难。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任何植物都可以在沙漠种植。点滴灌溉技术打破了土壤的限制,使沙漠农业遍及世界。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曾说过,以色列的未来在沙漠上,并将农业重点置于“在沙漠中开花”。以色列耕地面积只占国土的24%,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沙漠面积占60%,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以色列政府一直未放弃将南部沙漠变成农田的想法,并在那里实施了“无土农作物”栽培项目,即利用点滴灌溉技术种植生菜、香菜、紫苏和西芹等蔬菜。但是,点滴灌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难以在沙漠地区实现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尤其是谷物种植。虽然以色列的粮食自给率超过八成,但小麦和肉类却要依赖进口。可以说,充足的耕地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不啻为一种奢求。
一般人都会认为,巨树高耸的热带雨林一定有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壤。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热带雨林中的土壤,只有表面数公分保有养分。
印尼婆罗洲岛东部丘陵地区,虽然有众多高达数十米的树木,但树下的土壤却很贫瘠。这个岛上的泥土多是“强风化红黄土”,随着风化的加剧,这些土壤变成了酸性,而且缺乏养分。在热带森林中,树木落叶等有机物集中在地表,这些落叶虽然为土壤提供了养分,但实际上它们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非常之快,这与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食物容易腐烂是一个道理。因此,土壤中难以残留多少养分。加之大量的雨水,土壤的养分流失得更快。这种土壤虽然可以使树木勉强生存,但却难以用来种植农作物。即使将树林烧成灰来种植农作物,养分的使用年限也只有几年,之后农作物又将收成甚微。
热带雨林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复原。20世纪80—90年代,婆罗洲岛森林火灾频发,许多原生林被烧毁。原本以为可以用这些林地来种植农作物,但因土壤养分不足而告吹。因此,许多被焚林地闲置至荒芜。另外,由于薄薄的土壤下面蕴藏有丰富的煤炭,因此当地人宁愿挖煤来获取大得多的利润,也不愿勉为其难地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庄稼。如此恶性循环也导致当地土壤状况更加糟糕。据在露天煤矿附近水池里取样检测的结果显示,水的PH值接近0,这种强酸土壤环境几乎无法种植任何植物。虽然印尼政府规定煤炭企业要将挖掘出来的含硫泥土掩埋,以期恢复土壤表层的养分,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许多泥土都未得到妥善处置而暴露在空气中,并不断产生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