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惺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近日发布健康提醒:秋季正是大量海鲜上市的时节,蟹肥、虾美、鱼香,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存在健康隐患。
市疾控中心卫生与食品营养所陆辉介绍,鱼类、毛蚶、螺蛳等海产品体内常存留有各种致病性弧菌、甲肝病毒等,若食用时加热不彻底,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我国每年因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有较大比例,近年来弧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等)性感染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创伤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可自海水、贝壳类及海鱼中分离到。多在夏秋季发病,以沿海地区为多,或患者有去沿海地区旅游及进食海产品史。
创伤弧菌感染发病较急,常在进食后24小时发病。患者大多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症状。除经口感染,还可经皮肤伤口入侵而发生局部感染。病情發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慢性病伴免疫功能低下者、高龄、糖尿病、血液病患者感染此菌易发生严重败血症。
那么,如何预防海产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陆辉为您开出“防控健康套餐”:
1.食用海产品或水产品前要充分煮熟、蒸透,因高温可以杀死细菌;若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到海边戏水或生吃海鲜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者,以免被创伤弧菌侵袭导致感染;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扎伤。
3.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摘自《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