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水珍 李任平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在某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按照跨理论模式的阶段划分,制定其血压控制行为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采用专题讲座与发放宣传材料相结合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前后比较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平均血压水平及门诊规范复诊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门诊规范复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升门诊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患者的平均血压,提高其规范门诊复诊率,是可以在臨床开展的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 跨理论模式; 健康教育; 高血压; 门诊;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2.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2-0-03
近年来,我国慢性疾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报告(2015年)指出,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的86.6%,引起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约70%[2]。高血压是临床发生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占20%,而>60岁的老年人发生率为49.1%[3]。健康教育是改变人们不良行为和促进健康的最有效而经济的方法[4]。跨理论模式(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TTM)是系统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式,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5]。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该方法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行为改变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6月在某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年修订版)》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性别不限;患者为首次发现高血压病并在本研究单位定点治疗;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本研究共纳入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40~76岁,平均(61.4±3.2)岁。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39~79岁,平均(62.2±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采用中国医师协会专家组对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定义,其在充分分析国际及中国相关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将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确定为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6-7]。
1.3 方法
1.3.1 成立门诊健康教育小组 健康教育小组共有7名成员,其中心内科医生1名,心内科护士2名,保健科医生1名,门诊部护士3名。由心内科医生负责临床诊断,心内科及门诊部护士负责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指导并发放和收集调查问卷,保健科医生为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在进行干预前,健康教育小组成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按照跨理论模式的阶段划分,针对行为变化阶段的5个阶段即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为阶段和维持阶段[8],制定了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行为的健康教育方案。在各干预阶段开始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确认其所在的行为改变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1)前意向阶段。患者在确诊高血压病前对其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没有采取控制血压行为的意向,通过讲解高血压的健康注意事项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引起患者的重视。此阶段采用健康讲座的形式,课程共两次,授课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首次由心内科医生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讲解,并要求患者课后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健康危险因素,引发患者的意识觉醒;第二次由保健科医生总结诱发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组织患者讨论各自存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唤起情感和刺激控制的目的。(2)意向阶段。患者开始考虑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并准备在未来3个月付诸实行。健康教育团队在患者每次就诊结束后,对其进行访谈,时间为15~30 min。了解患者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高危因素,如是否吸烟、高盐饮食等,结合患者自身特点提供个体化的血压控制方法。观察组要求患者每月至少就诊一次,对未按规定就诊的患者,及时进行干预,确保患者按时就诊。(3)准备阶段。患者已经做好了进行控制血压行为的行为转变的准备,并计划在未来1个月内采取控制血压行为。此阶段主要指导患者如何控制血压,如定期复诊、服药依从性、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和控制情绪等。通过组建高血压病友会,请高血压控制较好的病友现身说法,使患者获取直接经验。开展高血压亲属联谊会,使高血压患者的亲属对高血压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4)行为阶段。患者已经实行了高血压的控制血压行为,但有些行为一时难以改变,如按时复诊、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情绪控制等。通过查看患者的门诊记录,对未按时就诊的患者及时进行电话或微信联系,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跟进,保证控制血压行为的有效落实。(5)维持阶段。患者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行为至少6个月。在患者确诊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2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督促患者进行血压控制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1.3.3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专题讲座与发放宣传材料相结合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9]。专题讲座每月1次,时间30 min,形式为统一讲解。宣传材料由医院保健科统一制定。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患者首次确诊及开展干预6个月时,通过自制问卷,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问卷采用百分制计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知晓情况越好;使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患者在坐位时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查阅门诊记录,收集患者6个月后规范门诊复诊的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組干预后血压和规范门诊复诊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干预后,观察组规范门诊复诊率97%(97/100),对照组为76%(7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8.88,P=0.00)。
3 讨论
3.1 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高血压是全球及我国的第一大慢性疾病,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最新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7.8%,控制率仅为9.7%(<140/90 mm Hg标准)[10]。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其应具备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等特征,通过有效的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预防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目前,国内开展的高血压健康教育方法较多[11-12]。本研究通过成立由多学科人员共同组成的健康教育小组,按照跨理论模式的阶段划分,针对患者行为变化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其血压控制行为的健康教育方案。在各干预阶段开始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确认其所在的行为改变阶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
3.2 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行为
高血压病可以预防和控制,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13]。但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即身体状况、性别、年龄、体重、生活习惯、文化水平、职业环境等因素,其在血压控制行为上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其行为转变的5个阶段,循序渐进地改变患者的行为方式:前意向阶段通过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健康注意事项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引起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意向阶段使患者掌握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高危因素并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血压控制方法;准备阶段指导患者如何控制血压,如定期复诊、服药依从性、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和控制情绪等;行为阶段督促患者实行高血压的控制血压行为;维持阶段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行为至少6个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门诊规范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行为。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促进了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行为的改变,提升了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水平,降低了患者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提高了其规范门诊复诊率,达到了开展有效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可以在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未对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研究,在下一步研究中,可在住院患者中开展,以巩固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郁丽媛,蒋葵.我国高血压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26(4):17-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EB/OL].[2016-07-20].http://www.moh.gov.cn/jkj/s7915v/201504/7f0916f264c84508850ac6e80d8dd267.shtml.
[3]姜博,李镒冲,张梅,等.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门诊及药店购药费用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48-253.
[4] WHO/ISH.Hypertension guidelines[EB/OL].[2016-07-20].http://www.who.int/cardiovascular-diseases/guidelines/hypertension/en/.
[5] Prochaska J O,Diclemente E C.Stages and processes of self-change in smoking:towards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J].Consult Clin Psychol,1983,51(3):390-395.
[6]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348-349.
[7]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0-25.
[8]孔德华,陆皓,汉瑞娟,等.跨理论模型在健康行为改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3):28-31.
[9]李玲.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5,5(33):300-301.
[10] Li Y,Yang L,Wang L,et al.Burden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A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174,621 adults[J].Int J Cardiol,2017,227:516-523.
[11]朱坤琼.体检中心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总结[J].当代医学,2015,21(36):121-122.
[12]梁云.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J].现代妇女,2015(5):289-290.
[13]王新田,彭娴,张延霞,等.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的循证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6734-6738.
(收稿日期:2019-03-18) (本文编辑:马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