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晴 张青正
【摘要】 目的:探讨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严格遵从试验要求,从2016年8月-2018年8月来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36例参加本次研究,使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从而评估本次研究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同时,使其接受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2.053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2-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腰腿酸痛的症状。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根治办法。患者在治疗后,极易反复发作。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针灸、推拿、牵引等方法发挥治疗效果,但易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提升非手术治疗效果,巩固患者的锻炼效果,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2]。从2016年8月-2018年8月来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36例参加本次研究,根据试验要求,使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严格遵从试验要求,从2016年8月-2018年8月来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36例参加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与诊断标准;(2)自我表达能力、与他人沟通能力、精神状况均可。排除标准:(1)患有需要临床干预的胸腔积液、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2)患有多发癌;(3)重大器官严重损害性疾病;(4)不愿配合,依从性差;(5)体力状况较差。使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27例,女41例;年龄44~68岁,平均(51.73±2.56)岁;病程1~8年,平均(4.66±0.53)年。观察组男30例,女38例;年龄44~65岁,平均(51.54±2.42)岁;病程1~7年,平均(4.76±0.44)年。研究人员将两组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学的批准,与患者详细讲解试验过程后,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早日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以促进疾病的好转。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背部朝下,先对双下肢进行康复锻炼,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活动踝关节,可通过屈曲、背伸等方式活动下肢,每个动作保持≥10 s,放松后,再次重复上述动作。随后进行伸腿动作训练,让患者尽可能地将腿向上慢慢抬起,左腿与右腿交替进行,在练习过程中,嘱咐患者要尽可能舒展肢体,不要屈膝。在整个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嘱咐患者要适量,不可超过自身的耐受程度[3-4]。(2)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膝处于弯曲状态,协助患者使用双手抱住双膝,尽可能让双膝贴紧胸部,随后左右晃动,锻炼腰部周围的肌肉。在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将床栏竖起,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导致坠床,嘱咐患者在整个锻炼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状况,应及时告知,避免出现肌肉拉伤等二次损伤[5]。(3)让患者以足部及头部作为支撑点,将双手放置于胸前,背部与床面相隔一定的距离,支撑10~15 s,随后放松,重复此动作约10次。让患者以头部、双肘、双足作为支撑点,将身体抬高,整个身体呈现拱桥状,借助双足与双肘的力量,缓慢活动。整个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在旁指导患者,尽可能地规范锻炼动作。每次锻炼应持续约30 min,每个动作重复进行10次,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嘱咐患者在家中也要进行锻炼[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每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2)临床护理效果:显效为腰椎功能完全恢复,对日常生活无影响,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腰椎功能恢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无效为腰椎功能恢复较差,对日常生活有影响,临床症状存在。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F-36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7]。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大,预后效果不佳,手术后的康复周期较长,大部分患者愿意接受保守治疗,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但是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主要通过提升腰背肌肌力,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坐姿与习惯,提升腰部稳定性,改善腰椎功能[8]。在患者接受锻炼的过程中,若同时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可确保疗效,改善预后。康复护理措施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型的护理模式,注重对患者的体位、锻炼及心理等进行护理干预,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可有效减轻患者身心负担,降低疾病的复发率[9-10]。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接受康复护理的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表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腰背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护理无效2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對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数据与衡英等[11-12]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证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加强康复护理及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改善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提升生活质量及临床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素萍.延续性护理对腰间盘突出症合并骨盆旋移综合征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0):83-84.
[2]许国萍,余群飞,马姚静.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的改进与成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8):1384-1388.
[3]张雅静.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4):101,104.
[4]马少霞.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躯体疼痛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1):119.
[5]宋瑜,李莉.对联用针灸疗法与理疗仪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3):279-280.
[6]徐灵凤,卓高豹,徐晓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康复路径管理措施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8,25(3):221-224.
[7]陈雪,霍婧婧,许春娜.护士主导的重力肌群伸展锻炼对疗养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7):716-718.
[8]郭雅婷,陈红磊,王建伟.快速康复外科下的综合护理在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改善术后谵妄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8):813-815.
[9]韩翠玲.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8):927-929.
[10]吴姁怿,张维林,杜春萍.出院后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复发腰腿痛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8,40(13):1503-1505.
[11]衡英,张敏,马继瑶.针刺结合大面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痹阻症78例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36):35.
[12]吴晓晴.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9):19493-19494.
(收稿日期:2019-02-26) (本文编辑: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