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价值观教育是以价值取向认识与价值取向选择为主的教育。历史是对以往大事的历史性记载和总结。以史为鉴,可以正身,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因此,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也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进行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及现状
价值观是个体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积极向上,使个体健康发展,走得更远。当代高中生都是在电子产品的包围中、在外来文化的浸润下长大的,许多人对好莱坞电影、英文歌曲和西方价值观高度认同,但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理念却认识浅薄,一些人还以背离传统道德为时尚。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价值观教育,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
如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许多教师在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在教学中仍然以历史事件记忆、知识点分析等内容为主,价值观教育被边缘化。此外,还有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价值观教育就是道德观念教育,只要经常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和价值理论知识,就能使学生自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在教学中,他们习惯于进行道德说教和理论灌输,使价值观教育不仅内容枯燥,脱离实际,而且教学手法单一,效果不佳。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思想重视,目标明确。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只有理念先行,目标明确,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取得积极的成效。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将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视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端正心态,明确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价值观教育。例如,在高中历史
必修1中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研读教材、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关注农村,尊重农民;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联系实际,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对农民、农村的情感。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教师再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这样的历史教学才具有积极的育人效果。
2.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
高中生虽然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判断能力,也有着强烈的审美需求,所以他们对新鲜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在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2中的《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近现代城乡在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或者将不同时期的作家描述民众日常生活的作品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如:鲁迅先生笔下的民众,喜欢喝酒、谈天、抽鸦片;汪曾祺笔下的民众,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他们对传统食物却有着特殊的情节。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很少见到人们为吃发愁,人们更加讲究吃的健康。如此这般,从细节处着手,使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当下,让学生感受社会历史的变迁,认识到進步终将取代落后,只有珍惜当下、积极努力,才能实现民族兴盛,国家富强。
3.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效。
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只能让价值观教育给学生留下“假、大、空”的印象。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历史遗址、革命圣地、各种博物馆等应有尽有,这也为历史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价值观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革命圣地、历史档案馆参观走访,或者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更多的史料,并围绕史料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借助实践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在完善人格、改善品质、价值观引导和教育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时代发展规律和文化知识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以增加价值观教育的可接受性,实现历史价值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