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汝涵
一、调查乡土资源的社会实践在培养政治认同中的作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乡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最直接、最广泛、最接地气的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乡土资源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深厚情感。笔者在本文以“砀山县水果种植及深加工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为例,探究开展社会实践对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二、利用社会实践培养政治认同的基本路径与案例
1.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知”与“行”的初步结合。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学习,受年龄、时间、活动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停留在表层,是浅显的。他们只有走进社会,去接触最真实的生活,才能知道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才能领会国家方针、政策、制度的合理性。
在“砀山县水果种植及深加工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实地走访了本县4个镇36个行政村的果农水果种植及深加工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县果农果树种植规模小,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存在着生产成本较高,缺乏专业技术的指导等问题;生产资料市场中存在着制假售假现象;水果深加工比例较小,附加值不高。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深入果农真实生活,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自觉运用所学学科理论去分析遇到的经济问题,达到对课本理论、观点的“知”与“行”的初步统一。
2.在反思问题的解决中培养政治认同。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直面本县果农在水果种植与加工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感触深刻。在认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为寻求解决之道,学生先后走访了多家从事水果深加工的企业,试图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之道。同时,学生还与县农委工作人员交谈,了解本县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由此,学生整合多方意见,结合收集的信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县政府应引导、扶持企业或果农建立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使我县的水果生產、加工与销售一条龙,形成规模效益;注重品牌建设,培育砀山县果农自己的知名品牌;加大宣传无公害果园,提倡(推荐)果农使用残留时间短的农药,生产绿色、健康、无公害水果,提高水果有效供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平台,实现企业与水果产地有效对接,打通信息通道,指导(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品质水果。
学生在反思并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创新、开放、绿色”等发展理念。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认识到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形成竞争优势、绿色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认识到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制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我国的方针、政策、理论、制度的认同。
三、利用社会实践培养政治认同的展望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在实践中寻求解决之道。从怀疑到坚定信念,到在实践中做出价值评价,再到对国家方针、政策、理论、制度的价值认可、确信,一步步在实践中培养政治认同。
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中,政治认同位列首位,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在我看来,政治认同不仅是“知”“信”的接受过程,更应该是外化于“行”的过程。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体现和反映政治认同,还能检验政治认同的深刻性,更是政治认同的落脚点。当学生把自己的认知、信念外化于行,自觉转化为推动自身、社会发展的动力时,这样的政治认同才是深刻的。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政治认同的培养关乎学生的成长,关乎民族的振兴。探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任重而道远,是每一位一线政治教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应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