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晓
【摘 要】 目的:观察痰火扰心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痰火扰心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观察组46例增加养心祛痰汤煎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室早频数、室早指数、TP-e间期值、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室早频数及TP-e间期值均低于对照组,室早指数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室早频数、室早指数、TP-e间期值,安全性高。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痰火扰心型;频发室性早搏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3-0120-03
频发室性早搏是心律失常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轻者无临床症状,重者甚至可引起患者猝死,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1]。常规治疗以药物为主,通过阻滞特定离子通道,调节局部电活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但是由于离子通道分布不均匀,在改善原有心律失常的同时又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不能达到临床预期疗效[2]。中医药治疗立足整体,着眼局部,综合治疗下更为符合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病机制,且毒副反应低。该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91例痰火扰心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2~76岁,平均(63.39±6.22)岁;病程1~9年,平均(5.02±0.63)年。观察组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53~76岁,平均(63.43±6.18)岁;病程1~9年,平均(4.99±0.6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经心电图、症状体格等检查确诊符合频发室性早搏诊断标准[3],心电图显示QRS波间期>0.11s,R-P时间0.12~0.20s,宽大QRS波群提前出现,早搏次数>5次/min。中医符合“心悸”诊断标准[4],辨证为痰火扰心型,症见胸闷、心悸、头晕烦躁、气短乏力、失眠纳差。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上述診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排除药物禁忌症,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心功能Ⅲ-Ⅳ级,因手术、药物、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室性早搏,合并恶性肿瘤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AstraZeneca AB生产,国药准字J20150044,规格47.5mg)口服,23.75mg/次,1次/d;观察组增加养心祛痰汤煎服,方中牡蛎24g、龙骨18g、茯苓18g、陈皮12g、半夏12g、黄连12g、枳实12g、竹茹9g、甘草9g,水煎后取汁液400mL,分早晚两次分服,1剂/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0d并对比疗效。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中医证候积分、室早频数、室早指数、TP-e间期值、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疗效判定 ①中医证候:心悸、胸闷、头晕烦躁、气短乏力每项计分0~6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5];②室早频数、室早指数、TP-e间期值: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早频数、联律间期及QT间期值,计算出室早指数,室早指数=联律间期/QT间期值;记录心电图检测值,依据TP-emax法测定TP-e间期值并对比;③临床疗效[6]:显效:室性早搏次数减少>9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5%;有效:室性早搏次数减少50%~9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45%~75%;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④对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室早频数、室早指数、TP-e间期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早指数高于对照组,室早频数及TP-e间期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2%(3/46),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头痛1例,恶心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6/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频发室性早搏在心律失常的总发病率中可占到12%~27%左右[7]。有研究指出[8],心肌缺血缺氧,前后负荷加重,心肌自律性提升,异位起搏点兴奋,手术损伤等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折返现象、冲动异常、平行收缩等情况出现,最终引发频发室性早搏,在此过程中,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细胞电活动异常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治疗时主要和通过调节细胞电活动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常用方法之一,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是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之一,其血药浓度峰值较相同剂量平通平片低,有效提升了β1受体的选择性,作用于机体后能够通过提升心脏射血分数,调节心室舒张收缩期容量,阻断交感神经活动,调节起搏细胞自律性及室上性传导时间,消除患者症状体征[9],但是由于离子通道分布不均特性,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频发室性早搏在中医学中属于“怔忡”、“心悸”、“脉结代”等范畴。中医认为,现代人群肥甘厚味食用过多,以致机体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聚而成痰,积存日久,化瘀蕴热,交结于心,以致心脉痹阻,或痰火互结,上扰心神,悸动不安,发为心悸,是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时应以健脾理气,清热化痰,养心安神为治疗原则[10]。养心祛痰汤中以半夏、黄连共为君药,清热泻火,解毒燥湿,化痰理气;以陈皮、枳实、竹茹、共为臣药,降逆止呕,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以牡蛎、龙骨、茯苓共为佐药,燥湿祛痰,宁心安神;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扶正养阴,宁心安神,双心调摄,祛除外邪,标本兼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11]提取物小檗碱能够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除折返性心律失常,同时通过阻断迟后除极,对抗羟自由基,有效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龙骨[12]清热除痰,活络解毒,茯苓[13]利湿不伤正气,宁心安神,其内所含茯苓酸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茯苓聚糖镇静抑菌,陈皮[14]煎剂能够提升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半夏[15]内含有的生物碱能够抑制中枢,调节唾液分泌量产生镇咳祛痰效用,同时能够消除室性早搏,降低全血粘度,枳实[16]改善机体微循环,通过提升内源性交感介质释放,兴奋肾上腺素α、β-受体发挥强心效用。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室早频数、室早指数、TP-e间期值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心祛痰汤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与相关文献[1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中西医结合疗法改善心肌血供及代谢,促进心肌细胞电活动稳定等,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207.
[2]罗霏霏,张雨薇,刘平,等.室性早搏性心肌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2):129-131.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04-206 .
[4]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31-132 .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7-72.
[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1-141.
[7]姚焰.我国心原性猝死的防治水平亟待提高[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2):105-106.
[8]杜为,曹克将.室性早搏心肌病及其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22(5):458-460.
[9]温慧敏,尹小娟,杨沙,等.不同剂型琥珀酸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9,31(1):30-35.
[10]吴琼.顾宁教授辨治频发室性早搏经验撷萃[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4):724-726.
[11]盖晓红,刘素香,任涛,等.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49(20):4919-4927.
[12]陈琪,杨德爽,李诗梦,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17):3441-3443,3444.
[13]徐硕,姜文清,邝咏梅,等.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3):327-330.
[14]李庆耀,梁生林.陈皮的药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8,30(2):246-248.
[15]王光明,周蓉.半夏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7,13(2):97-99.
[16]李琳,滕佳林,王加锋.枳实、枳壳本草考证[J].西部中医药,2015,28(6):36-38.
[17]郭学军.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合并抑郁状态療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5):538-539,540.
(收稿日期:2019-05-06 编辑: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