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构的审美思维

2019-10-23 03:44马强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大众化

马强

摘要: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时代视觉艺术的“发轫器”,以蒙太奇组接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集中凝练地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及万物百态的信息。舞蹈与电视两种艺术形态在发生之初便注定要结合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称之为电视舞蹈。电视舞蹈的兴起与发展,是观众对剧场舞蹈的审美心理逐渐大众化的“转型”,也是舞蹈与电视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美学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电视为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加适应大众审美的广阔平台。

关键词:电视舞蹈;大众化;审美思维;审美心理

一、被“重构”的审美大众化

“只有高贵的文化人,懂得艺术的少数鉴赏家,才能品味其中的奥妙,领会深厚的艺术内涵、审视其中独特的美学价值。至于普通的老百姓,一直被认为是远离艺术的凡夫俗子,他们与艺术根本绝缘。”(1)传统艺术的美学,古往今来都是与大众有着一段距离的。那么电视的发明,不仅成全了电视本身,也成全了大众对高雅艺术的审美需求。这是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各个门类的艺术相互融合的趋势。若是把电视看作大众的審美“平台”,那么舞蹈将作为这个“平台”之上的“舞者”,换句话说,每一位观众不用再坐到剧场里去观看舞蹈,在电视中就可以欣赏此高雅艺术。电视和舞蹈作为交叉点,在重构美学中,审美思维的变化与大众审美心理的变迁中,其意义不能单从“好”与“坏”来判定,而是需要更加的直面问题,创造跨界融合并和谐发展的目标与趋势。

作为古老艺术门类的舞蹈可以同音乐、戏曲、电影、文学等艺术一样进入电视,并开辟属于“自己”的领域,那么电视舞蹈的价值就清晰可见,迎合观众审美的电视舞蹈才更会让更多人去了解舞蹈的美学意味。例如:2015年春节期间电视舞蹈节目《中美舞林争霸》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其收视率高得惊人,那么在这样的“舞蹈”盛宴中,不仅赢得众多“普通”观众的掌声与喝彩,也引起了海内外“专业”观众的热评。中国的一句俗语:“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目前我国的舞蹈教育还不普及,远不如美术、音乐、体育等,那么观众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高雅艺术还不能良好接受与欣赏,这种“集体无意识”(2)的审美观念在“乌合之众”(3)的群体中不断“盘旋”,高雅艺术审美被大众审美观牵制不前并渐渐随波逐流。这样的审美重构,是电视赋予的美学魅力,是大众呼吁的美学效果,是舞蹈提供的美学思维。将这样的舞蹈美学思维融入电视中,区别于剧场舞蹈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一种欣赏体系。

二、“互利共赢”的电视与舞蹈创作

“新增加的语言,不仅具有对传统语言的超强再造和整合能力,并且使传统语言和新生语言在整合中生发更多的、更为细分的语言类型,从而极大地强化了语言的可生产性。”(4)起初,简单的蒙太奇剪辑与舞蹈身体动作素材拼接,把真正舞蹈该具有的魅力剪的“支离破碎”。不论前期的拍摄录制,还是后期的制作剪辑,都显得如此唐突与凌乱。

首先,如今的观众审美心理与审美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刻板”的电视舞蹈节目已经无法适应目前观众的审美需求,趋于更加“挑剔”的观众心理导致了不断“疯狂外购”的电视节目的模式更新换代。例如:浙江卫视《中国好舞蹈》、东方卫视的《舞林争霸》,湖南卫视的《奇舞飞扬》,央视一套的《舞出我人生》,以及CCTV舞蹈大赛等各式各样的电视舞蹈作品。这一批层出不穷的电视舞蹈节目对观众的审美心理来看,已经开始处于“疲倦”状态,使得中国的电视舞蹈节目也随之进入“瓶颈期”。

其次,电视创新与舞蹈创作时,两者相互借鉴、学习并融会贯通:像经典舞蹈《扇舞丹青》一样,既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舞蹈的“拧、倾、圆、曲”,也可以享受到电视赋予的画面节奏与镜头美感。电视在创作时,要配合舞蹈动作的节奏、速度、呼吸等,在镜头中要匀速放慢,采用俯视近景、臂膀手部特写以及正面匀摇等镜头,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既要把舞蹈身体语言的魅力展现出来,也不能破坏舞蹈“一气呵成”的意蕴。柏格森认为“对于时间确有的两种可能的概念,一种是纯粹绵延的,没有杂物在内,一种偷偷引入了空间的观念。”(5)舞蹈的时空化表达在电视创作中更具有发挥,比如:舞者的腾空跳跃最多停留两三秒,而电视可以延时其腾空的动作和姿势以及表情,通过放慢或者叠化处理,使得这种“稍纵即逝”的美感让观众“尽情享受”虽然拍摄与制作有些繁琐,但这样的表现不仅能够使蒙太奇语言发挥不受限制,也使舞蹈的“力”度美展现出来。

三、结语

电视舞蹈把舞蹈从剧场搬到荧屏的转换,两种艺术美学思维融合的转型,从而使观众对舞蹈审美心理形成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提高了观众的舞蹈审美意识、鉴赏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无形之中普及了舞蹈的基本知识,从而吸引了更多热爱舞蹈的观众,越来越符合大众审美心理的需求,让舞蹈艺术得到了更广泛。

注释:

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第291页.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冯克利 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冯克利 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贾秀清,栗文清,姜娟等编著:《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本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第41页

[法]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商务印书馆,1958.第67页.转引自:卢蓉:《电视艺术时空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浅谈新闻语言的大众化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