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从楚辞汉赋看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传承

2019-10-23 03:44蓝于兰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汉赋楚辞传承

蓝于兰

摘要:本文主要以探究从楚辞汉赋看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传承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国古典舞發展现状为主要依据,从楚辞和舞蹈、汉赋和舞蹈、飘逸、舞容、韵律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楚辞;汉赋;传承

古典舞身韵的不断发展,已变成了中国现代舞蹈内的重要艺术实体,从传承的角度看,极具研究价值,能够充分展现民族个性。现代大众对舞蹈的价值取向及审美特点全面研究,并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十分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最早气源于诗乐舞较纷繁的汉代与文明极高的汉代,从楚辞汉赋看,进一步分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点及历史,对深化中国古典舞身韵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从楚辞汉赋看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传承,具体如下。

一、楚辞汉赋与中国古典舞身韵分析

在我国舞蹈发展史上楚舞与汉舞占据重要位置,传承经典不仅可以升华现代,还能沉淀历史,借助以内在体系与知识,展现其中包含我国古典文化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不管是本质内涵还是动作形式皆体现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皆沿传至今,这也是传承的重点。

(一)楚辞和舞蹈。楚辞的作者是屈原,其思想极具时代特点,其不但秉承儒家思想,还遵守发展思想,崇尚仁治礼政,刑法治国,此外,还兼顾其他诸子思想。在楚国人人都信巫术,注重祭祀,巫术几乎变成了楚国人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楚国人屈原不会不受巫术影响,这点能够从他创作的“九歌”的作品中能够得到验证[1]。但同时,他还质疑神鬼,其在“天问”中整篇都在质疑怪力乱神。屈原一方面讴歌神鬼形象,一方面反对怪力乱神,这一点表示屈原为一名思想远大、知识涉猎极广的诗人,他创作的作品内包含了历史观与天道观,充分展现了浪漫主义精神。

(二)汉赋和舞蹈。楚国同汉代之间还有一个秦代,但是汉代并未传承秦代的文学作品,著名作品“文心雕龙.诠赋”内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也。通俗的讲,汉赋此种文体及叙事风格完完全全继承了楚辞,受到楚辞的影响比较大。“大风歌”不管实在文辞、句式,还是节奏皆有显著的楚辞特点。此外,“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的夫人为定陶人不是楚国人,可以娴熟的跳楚国舞蹈,表示汉代不单单传承了楚辞的文风,还量体轻腰弱的跳舞风格也一起传承下来,这表示了楚国舞蹈的表演风格及韵律能够与中原文化相比,在汉代成为了中原华夏礼仪与南蛮巫风传统有效融合的产物[2]。

二、从楚辞汉赋看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传承特点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表现过程中存在优美、独特的气势神采和韵律节奏以及屋子形态,在传承汉舞和楚舞时,部分特点被详细展现出来。从楚辞汉赋看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传承特点,有助于了解飘逸、舞容、韵律这几方面,详细介绍如下:

(一)飘逸。在“韩非子·二柄”中提到,楚灵王好细腰;在“大招”中提到小腰秀颈,在楚国中,细腰、长袖属于风尚,是楚舞飘逸的关键表现形式,大多都是徒手长袖。从汉赋中可以看出,舞人长袖,舞技熟练,姿态优美。舞人大部分都是通过拂面长袖与曳地长裾进行翘袖折腰之舞,对长袖进行翻卷,拧胯摆腰,舞动出S型的姿态,进而实现辞赋中惊鸿、矫龙的效果,展现出来身韵中曲、圆等运动规律。

(二)舞容。在楚辞与汉赋中,针对舞蹈的描写不仅仅表现在了舞人的技巧精湛和姿态优美方面,并且还表现出了舞人可以把内心情感进行表达,使观看者叹为观止。这不仅仅是对技巧的炫耀,还是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在舞赋中提到气若浮云、志若秋霜。该种表现展示出了古代舞蹈发展成为独立表演艺术[3]。

(三)韵律。楚声有明显的歌唱特征,句式较灵活,每句字数不同,时长时短,其间还有很长的拖腔,应用“兮”表达。舞蹈需要有音乐伴奏,韵律顿挫和楚声统一,还是楚舞比较典型的特征。神韵对舞蹈伴奏的介绍实际舒而不缓,紧而不乱,为规律且自由的弹性节奏,楚国舞蹈的动作力度与韵律并不平均,因此歌声时而延伸,时而顿挫,举手投足之间淋漓尽致的讲韵律表演出来。另外,若来若往、若俯若仰,不仅有行云流水般的顺,还有反律的变化之感,这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独特韵律传承的佐证。

三、结束语

综上分析,楚辞与汉赋为我国国粹,具有民族标志,能够解读出各种有价值的密码,让现代人应用前人的知识来剖析当代意识,通过前人的审美来优化现代艺术,利用前人的智慧释义现代艺术。因此,深入探究经典文学,更好的传承中国古典舞为本文创作的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娜.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训练的重要意义[J].四川戏剧,2019(05):179-181.

[2]王鹏程.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38-239.

[3]舒永智.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6):27-29.

猜你喜欢
汉赋楚辞传承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屈原和楚辞
秋夜读《楚辞》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一篇汉赋一座城
汉赋对水象的诠释
四音格联绵词语音模式分析——以汉赋为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