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卡尔曼》的另一种阐释

2019-10-23 03:44张文鹏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吉普赛人卡尔曼西米亚

张文鹏

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巴尔扎克、雨果、左拉等文学巨匠群星璀璨,而同一时期的普罗佩里·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与这些大家相比却毫不逊色。他是著名作家又是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描写吉普赛人生活及风俗习惯的《卡尔曼》最为著名。

一、单一角度的过度阐释

《卡尔曼》这篇小说很早就被翻译成中文,很多人阅读过也看过同名歌剧。在学术界存在着大量对这部小说的阐释作品。

综合人们在评论中以及在阐释作品中观点,可以发现存在着某些误读以及过度的阐释。

1.将卡尔曼视作反抗现存制度的英雄之一。认为她能够彻底反抗当时制度,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男主公唐何塞的批判,认为他的灵魂具有十足的奴性,是无法彻底走出、反叛他身处社会的“金丝鸟”。(1)

2.从美的角度,认为卡尔曼这一人物是一个集美与丑与一身的人物。一部分的观点,认为她的性格中集美与丑、善与恶与一身。(2)

3.将“自由”这一主题紧紧与“卡尔曼”联系在一起,始终认为卡尔曼是一个“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形象。甚至有人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来形容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还有观点认为,她有着对自由理想的忠贞信念(3)。这样既有夸大“自由”这一概念的嫌疑,又忽视了人物所处的文化背景。

虽然上述三个观点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单一角度上的过度阐释。从本源来讲,都是从斗争反抗文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即努力反抗、打破旧的黑暗制度;奔放高涨的感情特色一直被人作为应有的状态;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都是善与恶、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这种对文学的认识,不仅导致了在国内文学创作中数十年的传统不变,而且造成在翻译、阐释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在潜移默化中运用这样的原则与方法,造成了对作品中蕴含的更为深刻的思想的忽视。具体到梅里美的小说《卡尔曼》的阐释中,这样的观念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基督教文明与吉普賽文明的深度冲突

从叙事角度来分析《卡尔曼》这部作品会发现其具有鲜明的特色。全文共分为四节。第一节与第二节,属于限定角度的叙事,是从一个整个故事的“边缘人”考古学家的经历与感知出发,描写了与男主人公唐何塞以及女主人公卡尔曼的相遇。第三节,同样属于限定角度的叙事,但是叙事的主体有所转换,是男主人公行刑前,回忆往事,诉说自己与卡尔曼的故事。第四节,则完全跳出了叙事的模式,记录并评论了吉普赛人的历史、风俗以及文字。在结尾,则有这样一段话:

够了,《卡尔曼》的读者谅必对我在罗曼尼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就让我以一句恰如其分的谚语做结束吧:“嘴巴不张,苍蝇难入。”(4)

这一节,特别是在最后一小段,更多体现的是以作品《卡尔曼》作者身份的记录与评论,更有与读者的交流(5)。

从叙事结构中人物关系来说,文中的“我”即考古学家,与男主人公都发生了直接接触:与男主人公唐何塞在旅途中相识,救他与危难之中,后来也在紧急时刻被唐何塞所救;在其临终时,考古学家又去听他的忏悔,从而关于卡尔曼的整个故事被叙述出来。与女主人公卡尔曼意外相遇,差点被骗遇害。而唐何塞和卡尔曼之间则是有着更是有着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纵观这三个人的身份,文中的“边缘人”考古学家来自欧洲这一基督教文明的世界,卡尔曼则是一直身处于波西米亚即吉普赛文明之中,而男主人公唐何塞在是一位从基督教世界中因为卡尔曼的缘故叛逃至吉普赛人生活之中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从《卡尔曼》这部作品当中读出其所反映的基督教文明和吉普赛人生活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一)宗教观

唐何塞来自基督教的世界,他的祖辈一直以来都是基督徒,因而他的思想、行为无时无刻不深受基督教传统的影响。卡尔曼是波西米亚人,而波西米亚人却对宗教是无所谓的,但是“他们从来不主张无神论,恰恰相反,他们所在地的宗教便是他们的宗教。但是一旦搬到别处,便改信别的宗教(6)”。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只是他们适应所在地生活的某种需要,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生存的工具,从未深入至灵魂深处,成为生活的指导原则。唐何塞在遇到卡尔曼之初,他认为工作要努力认真,“西班牙人值班时不是打牌便是睡大觉,而我这个老实的纳瓦拉人则总是想找点事情做做”(7);与人相处要和善敬爱对方;对待个人要求时候克制,要做到节俭等。这些都是基督教的影响下基督徒所应有的当然,这些因素并不是通过直接对唐何塞个体的叙述描写中展开的,而是在通过与卡尔曼两人故事描写中,在与两人的对比之下,这样的特色就更加彰显。

卡尔曼一出现时,她的装束就让唐何塞觉得这样女人的装束在他家乡被人看到一定要在胸口划十字;与一般基督教女性的收敛自重不同,卡尔曼出演调笑唐何塞,让他顿时满脸通红;在工厂做工,卡尔曼因为与对方发生言语冲突,便用刀在对方的脸上划一个斜十字;在被押送到牢房的过程中,她用谎言使得唐何塞意乱情迷,成功逃脱;后来再次相遇,她使用唐何塞钱毫无联系,购买昂贵的食物;为了报答唐何塞,便委身于他。卡尔曼的奔放、冲动、不顾忌的撒谎、在金钱上毫无节制,在性观念上也同样如此。这都与当时基督教社会的道德要求背道而驰,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这种不同在产生冲突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张力,让来自基督教世界的唐何塞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他疯狂的爱上了卡尔曼,追随她,进入了只吉普赛人的世界,成了被当地文明所痛恨的强盗。

(二)故乡的理解

唐何塞虽然走进卡尔曼的世界,但是无法真正的融入,两人对很多基本问题的理解都是大相径庭。唐何塞一直都在追寻着“故乡”。“故乡”并不只是指一个特别地方,或者仅仅是说亲人朋友的所在地,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信仰。而对故乡的追寻则是在努力坚持信仰和延伸这种生活方式。

唐何塞在回忆自己与卡尔曼故事开端的时候,就这样讲述到“那时我还年轻,老想着家乡”(8)。而卡门之所以能够被押送的过程中成功逃脱,也是因为她趁机撒谎,谈到家乡,谈到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因而才能说服唐何塞趁机逃脱。等到若干年以后,唐何塞已经成为强盗,在他杀死卡尔曼之前,他仍然幻想着能够说服卡尔曼跟他一起离开欧洲,去新大陆,“老老实实的过日子”(9)。这其实也是在追寻故乡的一种举动。而对于卡尔曼来说,波西米亚人没有故乡,因而任何地方都能被她视作故乡。她可以是纳瓦拉的女孩子,吉普赛的女艺人、和英国人在一起的贵妇人等等。故乡对于卡尔曼来说,不是一个需要追寻的生活方式和坚持的信仰,而是一种适应的能力和在变化环境中生活下去的勇气。

(三)婚姻观

尽管唐何塞能够与卡门在一起,但是她们的生活却不是基督教世界的常见的一夫一妻的生活,以为以上宗教的信仰不同,对“故乡”这一重要的概念理解不同,两人对婚姻和爱情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唐何塞从小所经历的,他的信仰所决定的,必然是要对于爱情专一,对于婚姻要忠贞不渝,因此当他得知他所爱的卡尔曼已经嫁人后怒不可遏,最终杀死了卡尔曼本来的丈夫;因为卡尔曼跟其他男人的纠缠,他痛苦不堪;最终因为不堪忍受这样生活,他杀死卡尔曼,并去自首忏悔,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结局。值得一提的是,他杀死卡尔曼后,找回他送给卡尔曼有象征婚姻意义的、被她摘下来扔掉的戒指,并且还有一个小小的十字架一起埋葬掉。这都是唐何塞基督徒式样的、对自己爱情和对神圣婚姻尊敬的最后的表達。

卡尔曼,这个美丽的波西米亚女子,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却没有唐何塞基督徒般的忠贞与执着。在这方面,她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完全是在遵循自己的内心。她不忠于婚姻,在已婚的状况下,依然委身于唐何塞,让他为自己疯狂;当她真正爱上唐何塞后,唐何塞因为嫉妒难平,杀死她原来的丈夫,她也没有丝毫的悲痛;在和唐何塞在一起的时候,虽然能让对方体会到她的爱意,但是人仍然能与其他男人纠缠在一起。可以这样说,卡尔曼这一波西米亚女子,她对爱情和婚姻的观念明显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甚至有20世纪才出现的“爱情与婚姻可以分离”、“性与爱可以分离”的色彩。

唐何塞和卡尔曼对于爱情和婚姻的不同理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卡尔曼被唐何塞所杀,而唐何塞自首忏悔,自愿走上绞刑架。

梅里美的小说《卡尔曼》是西方文学的杰作之一。卡尔曼也成为西方文学中的一个不朽形象。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的叙事方式为小说主题的表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注释:

参看《外国文学评价丛书—梅里美》,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47页

同上。

参看张冠尧著:《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译本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选》:梅里美著 张才尧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53页

这里也涉及到“隐含作者”这一问题。参看《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选》:梅里美著、张才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49页

同上,515页

同上。

同上,541页

猜你喜欢
吉普赛人卡尔曼西米亚
状态变换扩展卡尔曼平滑算法在AUV水下航迹修正中的应用
波西米亚夏日住宅
波西米亚狂想曲
WARMING IN THE U.S.A
基于卡尔曼算法的动力锂电池SOC估算
小李子影帝背后是这样一对波西米亚式父母
基于卡尔曼预测的逆变焊接电源信号处理方法
基于扩展卡尔曼估计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模糊控制
吉普赛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