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 王平
[摘 要] “周期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三角函数y=sinx是研究函数周期性质的重要载体. 由对函数y=sinx的周期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出定义在R上的周期函数的最小周期区间的定义,并对函数最小周期区间的定义加以应用.
[关键词] 周期;周期区间;定义;数学运用
“周期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高中阶段周期函数重要的模型则是y=sinx,然而有不少学生对y=sinx的周期区间的认识比较模糊. 笔者试在对函数y=sinx的最小周期区间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定义在R上的周期函数的最小周期区间的定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问题呈现
笔者近期听了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的主题是《正弦函数的图像》. 课中的这样一个问题引起笔者的注意. 开设公开课的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函数y=sinx的周期是2π,那么我们可以首先画出函数的一个周期的图像,然后再根据周期函数图像的性质,将其进行复制,就可以得到整个函数的图像了,那么我们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一个周期呢?”,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其中有两个答案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答案如下:[0,2π],[0,2π). 开设公开课的教师在讲课时,则是选择了[0,2π]. 课后研讨时,笔者与授课教师交流后得知,授课教师是源于课本的原因,因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以下简称“苏教版必修4”)中这样写道:“由于y=sinx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故只要画出在[0,2π]上的图像,然后由周期性就可以得到整个图像.” [1] 那么这两个区间都是表示一个周期的区间吗?他们有区别吗?课本规定了画出[0,2π],难道就不可以先画出[0,2π)的图像吗?
依据教材,辨析两个区间
1. 周期函数的定义域必无界
苏教版必修4中给出了函数的周期定义如下:“一般地,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的常数T,使得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x,都满足f(x+T)=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1]
从苏教版必修4教材中给出的周期函数的定义可知,周期函数的图像具有“周而复始”的现象,苏教版必修4在课文中特别提出:“易知2π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4π,6π,…以及-2π,-4π,…都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即每一个常数2kπ(k∈Z,且k≠0)都是函数的周期.” [1] 由此得出周期函数的周期并非唯一,周期函数的周期有正有负,也就说明周期函数的图像必须是向两端不断地“复制、粘贴”,由此可以得出周期函数的定义域必须是无界的 [2], 这一点可以在最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题中得到验证,本文将在第四点中加以说明.
2. 函数y=sinx周期区间为[0,2π]的重要性
根据上述定义及说明,苏教版必修4教材中指出,由于y=sinx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故只要画出[0,2π]上的图像,笔者姑且称此处的[0,2π]为函数y=sinx的周期区间. 借助三角函数线,可以将[0,2π]的图像绘制出来,然后再将其向两端复制、粘贴,在此不妨先将图像向右复制、粘贴. 当把[0,2π]的图像向右复制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来x=0所对应的点与x=2π所对应的点重合,那就说明在教材提出的周期区间[0,2π]里面的x=0或者x=2π所对应的点是多余的,可以省去.倘若将[0,2π]变为[0,2π),再将图像复制、粘贴过来时,则不会有多余的点,那么课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呢?
(1)学生认知水平的需要. 由具体教学实践可知,苏教版必修4的教学是安排在高一上学期,也就是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不久的时间内. 而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有限,加之学生第一次接触周期函数y=sinx的图像,自然对y=sinx图像的连续性认识不够,而当把[0,2π]的图像复制过来时,原来x=0所对应的点与x=2π所对应的点重合,函数图像在两个周期之间自然而然就连接起来,整个函数的图像就连续了,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学生对函数y=sinx连续性的认识.
(2)五点法作图的需要. 刚开始学习函数y=sinx时,函数y=sinx的图像是借助三角函数线画出来的,绘制过程较为烦琐,为了简化作图过程,教材在后续的教学中提出了五点作图法. 五点作图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画出函数y=sinx的大致图像,五点法作图选择了x=0, ,π, ,2π所对应的五个点,若是周期区间为[0,2π),则x=2π对应的图像是个空心点,教学时不利于构建五点作图法. 五点作图法是在三角函数线之后简化而成的,所以为了后续的教学的需要,教材就有必要将周期区间设置为[0,2π].
3.函数y=sinx的周期区间设为[0,2π)更为合理、精准
出于教学需要的考虑,将函数y=sinx的一个周期区间设置为[0,2π]着实很有必要,但是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也确实有一个点多余. 也就是说,周期区间[0,2π]上有多余的数值,即多出了0或者是2π,可以将其中一个在此区间中去掉,周期区间即变为[0,2π)或者是(0,2π],此时这个周期区间就是最小的了. 在后期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区间再认识,将函数y=sinx的周期区间设为[0,2π)或者(0,2π]更为合理、精准,笔者认为可以称此区间为最小周期区间.
根据理解,提出定义
上述对函数y=sinx的最小周期区间的思考,是基于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来考虑的,以这样一個重要的周期函数的最小周期区间为模型,笔者在此斗胆提出定义在R上的周期函数的最小周期区间并加以应用.
引:区间长度的定义:对于区间[a,b],(a,b],[a,b),(a,b),则b-a为区间长度.
函数最小周期区间的定义:已知周期函数的定义域为R,对于定义域中的非开区间D,若区间D内的每一个x,x+T都不在区间D内,且区间D的长度为T,则称区间D为最小周期区间,其中T为最小正周期.
说明:由定义可以看出,定义在R上的周期函数的最小周期区间应为半开半闭式区间,且最小周期区间的个数为无限个,而最小正周期区间只有一个,即为(0,T]. 如:若函数y=f(x)的周期是2,则函数y=f(x)的最小周期区间应为[0,2)或者(0,2]或者(-1,1]等等,其中(0,2]为最小正周期区间.
应用定义,解决问题
1. 命题严谨性中的应用
例1:(2015年江苏高考卷第11题)设f(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1,1)上,f(x)=x+a,-1≤x<0, -x,0≤x<1,
其中a∈R. 若f- =f ,求f(5a)的值.
解题分析:例题1给出的函数是一个定义域为R的周期函数,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周期函数定义域的“无界性”,以下几道试题均是如此,不再重复做说明;同时,由于函数y=f(x)的周期为2,例题中给出了[-1,1)上的具体解析式,题目中的条件f- =f 可以通过周期函数的定义,转化为f- =f ,从而解决本题中的唯一参数.
解:因为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故f- =f 可转化为f- =f ,即- +a= - ,解得a= ,所以f(5a)=f(3)=f(-1)=- .
评注:由周期函数最小周期区间的定义可知,题目给出的[-1,1)这样的区间就是最小周期区间,体现了命题者的命制试题的严谨性. 如若给出的区间为[-1,1],则会产生重复条件,导致该题无解,2014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第13题、2018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第9题亦有异题同源之意.
2. 挖掘隐藏条件的应用
例2:(2012年江苏高考卷第10题)设f(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1,1]上,f(x)=ax+1,-1≤x<0 ,0≤x≤1,其中a,b∈R. 若f =f ,求a+3b的值.
解题分析:本题条件中存在两个参数,需要两个方程才能解决,而从题面上看,似乎题目只给出了一个方程,若是如此,解决两个参数就有困难了. 进一步深入研究题意,函数y=f(x)的周期为2,给出的区间为[-1,1],由周期函数的最小周期区间定义得出,此区间并非最小周期区间,它比最小周期区间多出了一个值,在“复制,粘贴”图像时必然有重复的点,有重复的点也就意味着有等量关系的存在. 分析至此,隐藏的方程就显露出来了,即为f(-1)=f(1);再根据函数的周期定义,条件f =f 可转化为f =f- ,联立成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解:因为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所以f =f 可转化为f =f- ,即- a+1= ,所以b=-1- a(1).
又因为f(x)是周期为2的函数,且在区间[-1,1]上有f(x)=ax+1,-1≤x<0, ,0≤x≤1,
所以得到f(-1)=f(1),得到b=-2a(2).
由(1)(2)联立方程组,可解出a=2,b=-4,故a+3b=-10.
评注:此题给出的区间[-1,1]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这个区间就是最小周期区间,从而无法得出第二个方程来进行求解.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理解了最小周期区间的定义,就能识别出题意中的陷阱,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综合性问题中的应用
例3:(2016届江苏省泰州期末试卷第14题)已知函数f(x)=Asin(x+θ)-cos cos - ,其中A为常数,θ∈(-π,0),若实数x1,x2,x3满足(1)x1 解题分析:对已知的函数f(x)=Asin(x+θ)-cos cos - 运用三角变换等知识,化简可得f(x)= sin(x+α)- . 不妨设f(x1)=f(x2)=f(x3)=k,本题则可理解为y=f(x)的图像与y=k有三个不同交点,并且由条件(1)可以得出,三个交点的横坐标必须在区间[x1,x3]内. 若函数y=f(x)为函数y=Asin(ωx+φ)+m(A>0,ω>0),则函数y=f(x)的周期为T=2π. 又因为x3-x1<2π,很明显区间[x1,x3]应该包含于该函数其中的一个最小周期区间内,由函数图像的变换知识可知,y=k与y=f(x)不可能在一个最小周期区间之内产生三个不同的交点,故此函数并非为函数y=Asin(ωx+φ)+m(A>0,ω>0),由此解决本题. 不妨设f(x1)=f(x2)=f(x3)=k,即为y=f(x)的图像与y=k有三个不同交点,并且由条件(1)可以得出,三个交点的横坐标必须在区间[x1,x3]内. 若函数y=f(x)为函数y=Asin(ωx+φ)+m(A>0,ω>0),则由题意不难得出函数y=f(x)的周期为T=2π. 又因为x3-x1<2π,很明显区间[x1,x3]应该包含于该函数其中的一个最小周期区间内. 由函数图像的变换知识可知,y=k与y=f(x)不可能在一个最小周期区间之内产生三个不同的交点,故此函数并非为函数y=Asin(ωx+φ)+m(A>0,ω>0),所以Acosθ- +Asinθ- =0,即Acosθ- =0,Asinθ- =0, 解得θ=- . 评注:本题的本质还是考查函数的周期性质、函数的最小周期区间,只不过命题者适当改变了题意的表述方式. 教学中,其实只要引导学生细心理解题意,转化题意,即可解决本题. 上述即为笔者对定义在R上的周期函数的最小周期区间的一点思考,这样的一点思考或许还有待进一步的推敲,但筆者认为思考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只有思考才能提高对教材中概念、定理等的认识,只有思考才能严谨师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单墫.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M]. 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2:24-26. [2] 潘劲松,童丽娟. 关于周期函数定义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