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正松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系,四川 广元 6280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结合教育部技能大赛的要求和标准,研究适合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使技能大赛更能全面提高学生技能和教学质量;协调好技能竞赛训练与正常技能教学关系,使技能竞赛的训练过程成为技能教学的过程,让全体师生真正参与到技能竞赛中去[1];为进一步完善技能竞赛项目、内容、组织形式和评判公平公正,提高技能竞赛的实效性,根据技能大赛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和培养目标,深入改革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目前国内围绕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办学思路、学校“品牌”创建的积极作用研究较多,而对技能竞赛对专业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多,具体体现在: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脱节;技能竞赛产业化;技能竞赛只能让少数学生受益,即全面地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学生技能整体水平提升关系的研究较少;技能竞赛本身很好,但竞赛内容未实质性进入课堂;只有指导技能竞赛的教师关心技能竞赛,其它教师都不关心。因此,需探索出一套职业技能竞赛对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改革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物联网产业联盟的理事单位,已经连续主办四川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职技能大赛6 届,具有相当丰富的大赛经验与技术实力。在全省首次公开发布《四川省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白皮书》,为行业(专业)制定了标准,引领行业(专业)发展。在实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构建“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专业教育与技能大赛教育、创新教育深入融合。
(1)培养目标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适应技能大赛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课程建设融合。依托技能大赛重构课程体系,将技能大赛能力与创新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植入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和课程资源。
(3)教学方法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大赛思维、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4)教师队伍融合。在师资队伍培养上采用“四进”方式,即坚持“内培”与“外引”相融合,采取“送出去、送下去”的办法,通过采用“专家进学校、骨干进协会、教师进企业、技艺进赛场”的“四进”方式,拓宽教师视野,将技能大赛能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作为专业课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指导技能大赛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专业教师队伍与技能大赛、创新的深入融合。
(5)实践平台融合。整合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实现资源与平台共享,拓展技能大赛训练项目与创新项目开发实施空间。
(6)课岗深度融合。以新大陆公司深度合作为例,开发出了高职“课岗深度融合”课程标准和管理评价标准,设计出了包含岗位数、岗位操作及技术要求、在岗人数、在岗工作时间、轮岗等具体内容的课岗课程安排表,明确了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依托四川省物联网产业联盟与学院物联网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确立培养技能大赛与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共同建立课程标准、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审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标准。目前,物联网专业按照公共基础模块(技能大赛与职业通用能力)、技术平台模块(技能大赛与职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方向模块(技能大赛与职业综合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课程体系重构示意图
该课程体系以“拓宽口径、发展个性、注重创新、适应需求”为基本特征,实现了技能大赛能力、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天生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按照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要求,分析整合竞赛内容,将竞赛知识点分解到各课程中,建立课程大纲与课程教学资源。目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有国家“物联网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 个、混合式课程4 门、在线开放课程6 门、项目式课程4 门、信息化教学课程5 门、产教融合课程1 门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知识面与技术技能知识,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学生根据各自特点,通过不同课程体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根据技能大赛与岗位能力重构学习情境,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线,以技能大赛能力、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调整课程体系知识序列和内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单元(工作任务)为依托,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国家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课程、信息化课程、项目式课程建设中,邀请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编写紧跟技能大赛技术、工艺发展的教学资源与教材,扩大教学课程范围,并针对不同性质课程融合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新方法,如图2 所示,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图2 课程教学方法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灵魂,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的根本途径。物联网技术专业与新大陆公司开展了产教融合,实施了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和技能大赛对接[3]。在教学上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分阶段到该公司实习实训,实训期间还开展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树立了“全方位、开放式”建设理念,确立了“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目标,建立了“校企共建、分配激励”机制,构建了“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模式,全面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紧紧依托“双师、双高、名师、团队”工程,实处发力,加强专兼职骨干师资队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大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几年研究与实践,以大学生技能竞赛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人人知创新、人人想创新、人人去创新、人人争竞赛”的浓郁氛围,带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技能竞赛累累硕果,进一步引导和推进了专业群课程内容改革,加强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竞赛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个性化”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技能竞赛项目。“双渠道”是指课内、课外双渠道,打破了课内教学的传统模式,将学生课外渠道的创新学习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三结合”是指学研产结合、课内外结合和校内外结合。学生实践项目均来源于生产实际,学习对象都是一个个“系统”,有助于学生把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课内教学的有机结合、学校和社会的有机结合[4]。“多模式”是指课内多样化研究性学习模式和课外多样化自主创新学习模式。教学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系统为对象”,强调“以产品为目标”。
学院大力支持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通过6 年承办四川省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完善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体系。近年来,师生参与技能大赛热情高涨,备赛、参赛、获奖数量逐年攀升,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共获奖20 余项,其中国家级奖10 余项。稳定性的技能竞赛获奖体现了专业拥有一流的教师,学生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5]。
通过以技能大赛为依托进行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率。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改革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并增进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用”的目的,并在竞赛中培养了教师、学生工程实践、应用的能力,为高职高专其它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