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瑶
遇见六点半婆婆的那个夜晚,我和多多同学拎着超市的大口袋,在济州岛黑漆漆的荒凉公路上迷路了,走了两个半小时也没到民宿。
忽然,一阵犬吠打破了村庄的沉寂,只听一阵仓促的小跑,一只身形硕大的土狗就从某个院子里蹿了出来,气势汹汹挡住去路。
就在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忽然听见了人声,似乎是老婆婆的声音,但底气十足,特别洪亮,她重复着一个简短的韩语单词,我们虽然听不懂,但从那条挡道恶犬的表现便能猜得出,老婆婆大概是它的主人,正喝住它,叫它回家。
我们连忙向她道谢,她笑眯眯地摆摆手,大着嗓门说了好几句话,我们自然是一句也听不懂。老婆婆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某个方向,而后转身就在前面走。我们连忙跟上去,明白婆婆是要给我们领路。
明明看起来已经70岁上下的老人,脚力却那么好,我和多多都无法轻松跟住。
顺利回到民宿后,我们只能一直说谢谢。老婆婆也笑呵呵地说了些什么,做了些我们不太看得懂的手势,又和在前台忙碌的大叔挥了挥手,大声嚷嚷了两句,便离开了。
老婆婆就像在电影里常常会看见的韩国老人一样,衣服穿了很多层,许多颜色叠加在一起反而看不出一点鲜艳来,驼背,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
大叔说他往超市打了很多电话,询问是否有中国客人在找旅舍,一直担心地在等我们。大叔还说了婆婆姓金,至于名字,从发音来判断大概类似贞淑。他竖着大拇指说金婆婆是村子里最厉害最有钱的海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片海湾,从他记事起就日日看她与其他海女一起下海抓鲍鱼,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济州市,今年已经72岁。
在做济州岛的攻略时,许多地方都提到了在城山日出峰和济州市有海女表演,看过了解过,和触手可及,是两回事。
次日清晨六点多,我们哈欠连天地起床,清晨的大海蓝得不像话,太阳还没有升起,海水看起来格外温顺。如果日日都在这样的窗边醒来,大概就不会有什么烦恼了吧。
差不多六点半的样子,窗外的近海处忽然多出了一些彩色的圆球,仔细看了看才发现那是类似浮球的东西,进而看到有三四个身着黑色胶皮潜水服的身影,整齐地排成一排,上上下下反复扎进水中,扎下去的时间很长,脚蹼露在水面上,有些滑稽。
愣愣地看了一会儿,我才意识到那是海女啊!是真正的海女,是在工作,而不是表演的海女!
我连忙隔着窗户抓拍了一张照片,随后披了外套飞快出屋下楼,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穿过满天星盛开的小院,我这才发现院子边上有间小屋,起皮的外墙上挂了好几套潜水用具,还有网兜、浮球,这大概就是海女们共同使用的更衣室。小屋外是一条不算长的栈道,方便海女下水。
我在栈道边随便坐下,看海女们一下下倒扎进清晨冰冷的海水中,连续地,没有一秒钟的停顿与休息。非要亲眼看到,才能感受到那种在海中求生计的壮烈。没有专业装备,一切全靠自己老迈的心肺支撑。
大概七点多的样子,有两人出水上岸,我立即认出了金婆婆,连忙拍拍屁股站起来同她打招呼。金婆婆也认出了我,扯开大嗓门同我说话,我也“嗯嗯啊啊”地点头回应,鸡同鸭讲了好一阵子,其实谁也没明白谁在说什么。
之后的两天也是如此,金婆婆总会在六点半钟准时下海。于是我学会守株待兔,早早在小屋门口等她,好奇地看她穿潜水服,做准备,还要趁机伸手去摸上一摸那套在我看来无比神奇的装备。金婆婆依旧会不停地和我说话,我总觉得她是在告诉我什么样的时候鲍鱼抓得多,什么样的时候会白忙一场,而我最想问她的,是做了一辈子海女的她,对大海,究竟是喜欢还是厌恶,她怕过吗?
有一次金婆婆抓上来一条章鱼想放在我手上,我慌忙把手背到身后弹开三米远,引得她哈哈大笑。我猜她在洪亮的笑声里说的那句话大概是,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没用啊……
大叔说,金婆婆的老伴十年前病故,现在一直一个人住,除了极端的恶劣天气,什么也阻挡不了她每天六点半准时下海。金婆婆的大儿子在出海打鱼时出了事故,小儿子在这里结婚后和妻子一起去了首尔开餐厅,生意做得不错,好多次要接婆婆去首尔,都被婆婆拒绝了。
在并不发达的海边村落,有海女的家庭几乎就算得上是“首富”,所以村里人总说金婆婆是财迷,舍不得那些等着被她换成钱的鲍鱼和珍珠贝。
“她每个月都要单独汇给读大学的孙子很多钱,儿子给她的钱她也全都给了孙子。”
“孙子会常常回来吗?”
“小时候放暑假就回来,但是金婆婆不让他下海,要是发现他偷偷下水,就会饿他一晚上。读中学以后,也就新年才会回来了。”
听大叔说这些的时候,我和多多刚从牛岛回来,坐在大厅里喝老板娘手冲的咖啡。
离开前的那一天,我们回来得依旧很晚,走过第一次遇见金婆婆的路口,忽然看见她在灯下冲我们招手,依旧很大声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塞给我们一袋通红的泡菜。
那天晚上我们在房间里煮泡面,加了金婆婆给的泡菜,听着风吹海浪下饭。
第二天的六点半,我们没有看见海女出海。大叔说婆婆们是结伴去了济州市赶集市。我手里还握着相机,想在离开前为她拍一张郑重的照片,结果却连说再见的机会也没有。
虽然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次见到六点半的海女金婆婆,可我竟然见过她下海的样子,见过她的笑容,听过她的声音,吃过她可能是专门为孙子腌渍的泡菜,到现在,我依然觉得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