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朝阳
2019年7月,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缅甸的蒲甘古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蒲甘坐落在缅甸中部平原的伊洛瓦底江畔,是一处欣赏佛教艺术和建筑的圣地。这里是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曾经的13000多座佛塔和寺院赐予了这里“万塔之城”的美誉。
该遗址内有大量的寺庙、窣堵坡、修行所、朝圣地以及考古遗迹、壁画和雕塑,展示了11-12世纪的蒲甘王朝文明。虽然历经了千年岁月的洗涤,至今尚有2000多座佛塔和寺院屹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成为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和旅游胜地,为缅族的中心地区。蒲甘约25平方公里,漫步其间,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头巷尾。可谓“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据统计,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就达万余座。当地人自豪地告诉我,在这里,手指之处必有浮屠!
这些造型各异的佛塔,记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它们使蒲甘成为同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齐名的东南亚三大佛教奇迹之一,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朝拜。数百年来,虽历经战火兵灾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的历史遗迹仍然没有在历史中消失!
娘乌、老蒲甘、新蒲甘三个城镇和无数小村庄形成了今天的蒲甘。而这里最初只是由19个村落汇集成的小镇,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公元849年,频耶王在蒲甘筑城,建城门12座。1044年,阿如律陀王创建蒲甘王朝,定都蒲甘。这也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封建王朝。
缅甸历史记载,阿奴律陀王在率军征服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时,获得了32部《三藏经》,并俘获300名高僧和大批有各种精湛技艺的工匠。阿如律陀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当《三藏经》顺着伊洛瓦底江运至蒲甘时,他率众臣前往江边迎接,并亲自下水将《三藏经》顶在头上游回来,将其安放在一头象征王权的白象背上。白象驮着《三藏经》在茂密的森林里行走时,忽然双膝跪地,阿奴律陀王认为这是佛祖显灵,就在此地建造了蒲甘第一座金塔。
此后,阿奴律陀王便在蒲甘大兴土木,营建了数量惊人的佛塔和佛寺。而蒲甘王朝的历代国王,也效仿阿奴律陀王大力兴建佛塔寺院,前后200年间,建造的佛塔总数量达到13000座之多!蒲甘因此享有“万塔之城”的美誉。
除了佛塔林立,在宁静幽远的蒲甘,日出日落也让人念念不忘。晨光笼罩下的蒲甘,金色的雾霭弥漫在丛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浮现在眼前,只不过这里是佛塔烟云……
一位中国诗人描述蒲甘时曾感叹道:“这里的落日如叹息。”蒲甘的路仿佛永远都走不完,你可以骑着车在佛塔间穿梭,追逐落日。也可以在熱气球上拥抱美轮美奂的日出和日落,或高升于霞光万道的天空之上,俯瞰蒲甘平原上的座座佛塔,或低空轻浮,缓缓掠过某一塔尖,那感觉妙不可言。
这个国土辽阔的国家,旅游开发刚起步不久,所谓去缅甸一定要趁早,就是提醒我们去看原汁原味的缅甸,感受那份宁静与远去的奢华。
在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4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上,分为旧蒲甘、新蒲甘和良吁三个区域,区域之间是大片的荒野。清晨或黄昏的迷离光影里,数不尽的古塔在丛林间若隐若现,层层叠叠,壮观又颇显神秘。大部分的老蒲甘区域现在已经不住人了,新旧蒲甘的荒野区域由于塔林密集,大型车道不通,小马车就派上了用场。
我看到瑞古基寺附近也有许多马车在候车,一般包一天的价格在100元人民币左右,可坐两人,结束后每人给车夫1000缅币的小费。除了小马车外,旅客们也可以租自行车或电动车穿越于塔林之中。
马车的垫子很软,前面一个人可以坐在马车夫旁,像自己在驾驭,视野开阔,但土路扬起的灰尘很大,特别是跟在另一辆马车后面,建议戴上口罩。后座是一块宽阔的坐垫,可以半躺着休息,马车有些颠,累了,前后两人可以交换着坐。马车夫能说几句英语,服务态度不错,途中若想停车拍照的话,他也会帮忙。
马车沿着乡间小路,穿越古树林间,缓缓行进在阡陌之中,阵阵马车声回荡在静谧的原野上空,原野上散落着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佛塔,淹没或半裸于荒草之中。阳光透过枝丫树叶,与扬起的灰尘呈现朦胧怀古情调,马蹄声由远而近,摇晃的古旧车影,幻若回到久远的年代。有时候,马车在绿树下,古塔间排起了长队,成为了塔林巡游的一道风景。
在坐马车的途中,你可以随时让车夫停下来,近距离观赏或进入塔内参观。蒲甘佛塔的风格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最早是从斯里兰卡传来的吊钟形佛塔,后来演变成了骠族的灯泡形佛塔。进入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时代后,演变成圆筒形以及带有象征国家昌盛的多级金字塔状阳台的佛塔风格。造型各异的佛塔,有的气势恢弘、高耸入云,有的精美雅致、体态华贵,堪称建筑奇观。
达玛扬基佛塔,是蒲甘古城中最大的一座佛塔。在这个“万塔之城”中,最大的佛塔却是最残暴的一位君王修建的。这位君王完工后杀死了所有工匠,为的是确保再也没有掌握此技艺的人活在世上——蒲甘史上最大的佛塔纪录就是这样保持的。
蒲甘的晨昏,薄雾升腾,由远及近,次第透明。万千佛塔隐约浮现,遥远而神秘,就像幻梦的模糊记忆。霞光染红了天,为云彩镀了一层耀眼的金。远处一群鸟儿结伴飞起,翱翔而过,打破一片宁静,复而离去,为这如梦似幻的风景添了一抹真实。旷野之中,座座佛塔像一个个哑口巨人一般,向游人比划着辉煌的过去。
蒲甘经历的历史变迁和地震灾害已使它昔日的辉煌黯然失色。坍塌的砖石,静静地堆在树下,保持着一份原汁原味的完整,因为它们也曾经是佛塔的一部分。树木花草自然生长,看不出丝毫人为的痕迹,甚至连道路都是近几年游客多了才踩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美!塔内的走廊,一侧开有很多出口,丝毫不显昏暗,连电灯都不用装,采光极其科学自然。塔基的四周都有佛陀的塑像,或站或坐,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流传甚广的话:“蒲甘处处皆浮屠”。
经过岁月沧桑和外族掠夺,蒲甘现存的佛塔内大多空空如也,但苏拉玛尼佛塔是个例外。
苏拉玛尼佛塔建于1183年,为蒲甘晚期建筑代表作。它是一座四方形金字塔式的砖结构佛塔,由上下两个正方体叠加而成,除中心主塔外,在建筑的两层平台角落均建有6个小塔。据记载,国王Narapatisithu登山时,看到一颗红宝石在洼地中闪耀,觉得是天神的指示,于是在此建造了苏拉玛尼佛塔,意思是“天神供奉的佛塔”。苏拉玛尼佛塔内保存有大幅精美壁画,内容丰富,精美绝伦。此外还有巨大的涅槃卧佛画像、立佛像等,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去蒲甘旅游切不可错过这座宝塔。
在蒲甘,当地人的生活已经与一座座佛塔密不可分。每天都会有很多当地人去古城的佛塔前朝拜,向佛主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乐,祈求幸福安康。
阿南达寺,则是蒲甘第一座大庙,也是这座千年古城里最精美、最具有对称美的寺庙之一。寺中心的佛塔就是阿南达塔,堪称蒲甘最漂亮的佛塔。这座方形白色金顶的建筑高约50米,1090年建成,造型美观,结构复杂,至今外墙精美的浮雕仍存,尤其是四方加倒圆钟的造型堪称典范,是缅甸早期寺庙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杰作代表。
阿南达寺主塔的周围环绕着众多的小塔、佛像以及各种动物和神兽雕像。阿南达佛塔建成之后被一再模仿,但从来没有被超越。
千年光景,佛教在蒲甘深深扎根,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这里的人们。全國有80%的人信奉佛教,在缅甸男人一生中有两件大事,第一是出家,第二才是结婚。他们不是“长大成人”,而是出家后才算成人,他们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出家次数不限,时间也可长可短。
缅甸人有一大特色,就是爱穿“人”字拖,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富贱贵,都人脚一双。不单是因为天气炎热,也因为去任何一座佛塔都要光脚,进进出出,“人”字拖是最方便的鞋子。
此外,蒲甘还是东南亚最富盛名的漆器之乡。在蒲甘人眼里,一件件精美的漆器,就如同蒲甘2000余座佛塔一样,千姿百态,别具一格。漆器制作起源于12至13世纪的蒲甘,自此之后,这里便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漆器发源地,蒲甘漆器更是以式样精美、做工精湛闻名于世。
有人说,在蒲甘要做三件事:找一座心怡的佛塔,赤足爬上去等待日出或日落,然后在等待过程中思考人生……
蒲甘是神秘的,也是神圣的,非常值得一去。在蒲甘,你会被那些有着坚定信仰、为实现内心的净化不断付出艰辛努力的人所感染。
缅甸,这个近在咫尺的东南亚神秘国度,宁静古朴,神幽深邃,任时光打磨,巍然不变。而独具魅力的古城蒲甘,因尚未成为旅游热地,故最能代表原汁原味的缅甸文化和东南亚佛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