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责与定位

2019-10-22 13:17刘丽丽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财务收支内审职责

刘丽丽

摘 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国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实施对医院内部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对内管干部开展经责审计。由于各级医院内审工作起步较晚,对医院内审部门的职责定位仍存疑虑,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与业内同行共同探索开展医院内审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审计  职责

一、内部审计的职责与定位

2014年1月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强价值和实现目标。”。

2018年1月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下称11号令)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

通过对11号令的解读,笔者认为国家对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从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經济目标提升为完善单位治理;从强调传统管理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型管理审计转型,由监督与评价拓展至监督、评价和建议;同时增加了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政策跟踪、战略、资源环境等业务的审计及党对内部审计的领导定位,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等内容。

11号令第五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行审计职责的工作。该条款为防止内部审计参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有利于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医院内部审计,我们在做什么

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医疗系统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系统、本单位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审查和评价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其中第九条医疗系统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开展重大政策执行,事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审计;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工程建设、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及其他所有经济活动事项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审计及其他审计等。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医院内部审计主责包括:一是重大事项的监督审计,二是预算管理、财务收支、工程、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审计;三是领导干部经责审计;四是内控与风险管理审计等。

笔者在某省级三甲公立医院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多年,通过对本地区省级医院的了解,地区内中大型医院都建立健全了内审机构,但是尚有部分医院尚未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尚待提升。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规范性内部审计

包括开展医院财务收支、专项经费管理审计,合同履行审计,国有资产购置与管理审计等,主责是针对医院财务收支、资金运用的规范性及合法性、资产管理合规性等开展审计。

(二)工程及修缮项目的跟踪与结算审计

包括对医院工程建设项目、各类大型修缮的招标、施工、结算的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资金控制,必要时引进外部审计力量开展工作。

(三)各类经济管理及经营活动过程的风险防控监督及审计

依据内审制度,采取内部审计与中介机构相结合的模式,对内管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对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如绩效分配制度调整、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房屋建筑物大修改造、大型设备购置、对外投资等的效益效果开展审计。

对各职能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管理绩效等情况开展过程监督审计。

对医院设备物资等招标采购程序、过程的合法合规性实施审计。

参与经济合同审签。

其他相关工作,包括参与物资市场实地询价、设备采购论证等,对各类采购、维修、报废过程实施监督,参与各类资产盘查、处置的监督等事项。

从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及现实开展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医院发生的所有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事项都有审计人员的身影。所以,内部审计实际属于在完成监督、评价职责的前提下对医院经营管理风险的导向型管理工作。

四、医院内部审计的方向在哪里

随着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及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推进,医院环境改善及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成为当前常态。如何在医院快速发展、经营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开展内部审计,保障医院资金安全,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防范各类风险,成为内审人员深入思考的内容,笔者通过学习与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审计关口必须前移。作为医院管理部门之一,内审部门更有条件参与医院投资发展规划管理。对基建项目、重大对外投资等合法性、必要性、经济性开展审计监督,是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必要手段。

二是过程的适度参与。参与过程监督是对实现目标过程的合规性、合法性、合理性给予评价。医院事务繁杂,而内部审计部门人员有限精力有限,在参与过程监督的工作中建议考虑到工作的经济性及效益性。可以按照事件重要程度及风险层级事先评估,做到有序、适度参与即可。

三是加强对审计监督事项分类管理。医院的管理工作复杂多样,内审部门应对开展的各项工作建立系统思维的管理方式,分类、分清轻重缓急逐项开展。对于风险大、金额大的项目开展全程跟踪,如基建项目;风险中等的进行季度或月度跟踪,如财务核算风险;风险小的实行年度或几年一审的方式开展。

四是要对其他部门的不合理要求适时说不。有些部门在开展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会议时要求内审部门参与。事实上内审工作不是其他部门开展工作的保护伞及配合者,而是监督者与支持者。建立健全分类监督体系开展内部监督,才能将有效的精力放在重要事项及关键点上。

五是医院应加快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使内部监管职能纳入管理体系中。医院管理体系多,产生的各类数据庞大。开展实施大数据分析,管理体系信息化,才能全面、高效的实施内部监督的作用,实现现代化内部审计职能。

六是注重强化提升内审人员政治、业务素养。内审人员只有具备全面准确的内审知识体系,对医院各环节各部门经营事务了如指掌,在能力上有“深度”,才能向医院管理层及各部门提供规范性前瞻性的支持,实现管理的导向性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管理部门之一,内审部门只有责任明确,职责清晰,才能精准的开展工作,而非陷入繁杂事务却劳而无获。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

[2]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国家卫计委16号令.

[3]吴龚.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

猜你喜欢
财务收支内审职责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打孔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内部控制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