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2019-10-22 13:12谢秋玲刘天真姜少红华璐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10期

谢秋玲 刘天真 姜少红 华璐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慈善事业的发展,作为社会公益组织的高校基金会取得快速发展,对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高校基金会仍面临着财务运行机制不够规范等问题,问题本质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本文从财务管理者的视角,在基金会项目管理、财务内控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以及财务信息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探讨。

关键词:高校基金会  精细化项目管理  激励考核制度

自1994 年清华大学基金会成立以来,高校基金会作为社会公益组织吸收社会民间资金,成为支持高校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高校基金会与高校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且两者财务管理模式和目标也不相同,虽然高校基金会20多年来发展迅速,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困扰着基金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完善和创新适应公益事业发展需求的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成为丞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会计实务工作者角度,结合2019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制度,对基金会日常财务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从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制度及法规等方面,对财务制度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基金会项目管理制度创新

项目管理是基金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首先要从项目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及智慧校园的广泛普及,大部分高校打造出智慧财务平台,高校基金会应借助这一平台,将项目管理模块融入学校会计信息系统;另一方面,项目精细化管理是基金会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进行项目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制度应主要体现在合理化的设置项目和精细化的执行管理上,强调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相应完善的规章制度,严禁脱离制度开展工作。同时还应形成一套适合本单位的监督机制和奖罚分明的科学评价机制。

(一)精细化捐赠项目设立制度創新

高校基金会应通过充分调研与学校资源取长补短,推出多种形式的基金项目,例如设置捐赠单位冠名的各类奖学金、针对管理岗位的管理创新基金、针对特困教职工的帮扶基金、附属单位发展建设基金以及社会公益扶贫基金等,这些项目应该是对高校发展短板的有力补充,能够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方面能够弥补高校财政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不同捐赠者的捐赠需求。

(二)捐赠项目执行流程精细化管理制度创新

根据捐赠人要求合理安排资金,使得捐赠资金效益最大化是基金会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在设立捐赠项目时应按照协议内容,实行额度控制,并在实际支付时按照额度执行。其次,在项目支付时采用规范统一的项目支出登记表,财务管理部记账,校友基金会备案。最后,项目执行结果要提供项目报告书,每一执行流程都以制度形式进行精确化、细致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捐赠项目资金浪费,发挥其最大效益。

二、基金会财务内控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创新

资金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严格规范的基金会财务内控制度是必不可缺的,但如果完全按照高校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又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基于大部分高校基金会的自身发展特点,建立针对高校基金会的内控制度,本部分主要从会计岗位的设置、审批程序以及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财务人员岗位设置制度创新

大部分高校基金会财务人员均由高校财务人员兼任,如何科学设置既符合高校内控制度又具有灵活性的基金会财务岗位是基金会财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岗位设置首先要符合不相容岗位制度要求,即出纳人员、核算人员、复核人员、系统管理员和财务负责人应有不同人的担任;其次,对基金会财务人员的任用要选拔优秀的财务人员兼任,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基金会财务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又提升了任职基金会财务工作的荣誉感,同时还能在财务人员队伍树立标兵作用;再次,基金会财务人员要执行定期轮岗制度,轮岗期限要适中,应满足既可以保持基金会会计队伍的稳定性,又符合定期轮岗制度要求。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基金会会计人员的人才再造,人员配置可以不专职但一定要专业,构建个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奖惩措施,开展以业务经验交流、服务心得体会和完善业务流程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促进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的安全化、专业化和高效化。

(二)审批手续管理制度创新

高校基金会业务审批手续既要借鉴高校业务审批手续的严密性,又要具有灵活性,不能照搬高校业务审批手续。如项目负责人的设置原则不仅应具有担负资金管理的责任,同时还要有对项目的自主权和裁量权。这样的项目负责人设置制度既能充分激发负责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实现责权利相当,又能有效减少中间审批环节,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创新

随着高校基金会的不断发展,基金会财务业务由接受捐赠资金、发放奖助学金等日常业务,扩展到了基础建设、固定资产采购和固定资产捐赠等业务。大部分高校基金会接受的固定资产和购置的固定资产通过建立台账进行管理,但这种账务处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无法系统化、规范化管理。随着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实施,权责发生制成为高校基金会和高校财务的财务会计处理的共同基础,因此,固定资产财务处理方法也具有相同性。从整个高校角度看,固定资产不管是来源于基金会还是学校,都是高校的国有资产的一部分,高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那么基金会接受和购置的固定资产应纳入高校固定资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在基金会会计系统及高校财务系统设置对接的科目和项目进行业务管理。这样既可以保证高校基金会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又能与高校财务核算关联,使得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便利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三、资金管理制度创新

随着2009年《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多个省财政厅也相继出台了对省属高校的配比办法,配比办法主要原则是中央、省财政厅设立配比资金对高校符合一定条件的接受捐赠收入实行的奖励奖补。如山东省2018年开始对高校基金会超10万元的非限定性捐赠资金项目进行配比。为扩大捐赠资金及增加配比奖励,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引进激励考核机制。

(一)捐赠资金使用制度创新

捐赠资金根据捐赠人意愿可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对于限定性捐赠资金,高校基金会完全按照协议执行,对于非限定性捐赠资金高校基金会应建立预算论证机制,通过充分调研论证,针对各学院、各部门的支持项目文书,结合高校自身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财务预算分析,通过定期召开基金会理事会会议审议,决议项目价值及意义,并及时实施通过的项目,发挥非限定性捐赠资金的最大效用。

(二)捐赠资金投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创新

高校基金会基金是《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中的社会公益基金,仅仅依赖于本金运作,根据规定,必须保证高校基金会的捐赠资金年收益高于8%,所以高校基金会不仅要重视基金规模的扩张,还应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捐赠基金的保值增值,扩大资金总额。高校基金会应通过建设资金投资管理制度,使得捐赠资金的投资管理精细化、投资决策程序化以及投资领域、投资期限分散化,同时,高校基金会还要保证投资管理团队合法化,风险管理机制灵活化。比如,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组合、定期投资与不定期投资组合、不同领域投资组合等捐赠资金投资形式的多样化。并将每笔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定期、不定期风险评估,跟踪项目投资动态,及时将资金状况汇报基金会理事会备案,以便做出正确决议。

(三)激励考核制度创新

目前高校基金会的资金捐赠来源主要是校友,基金会要重视学院和职能部门等二级主体在校友捐赠中的“桥梁”作用,通过给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设立一定金额的“校友活动”基金,实力支持校友活动,提升二级主体为校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调动院、部等二级主体的积极性。基金会应制定积极的激励制度,合理設置捐赠评价指标体系,将“获赠能力”作为重要指标,对各个学院和职能部门的资金捐赠进行评比,激发大家对捐赠工作的热情和荣誉感。同时,为充分发挥基金会管理团队的个人主动性,应通过人事评聘、绩效奖励等激励措施,建立基金会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些举措将积极引导管理团队把捐赠资金资金流向高校急需重点发展的教科研领域,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四、财务信息制度创新

高校基金会自身为了提高捐赠者满意度,传播公益理念,增加社会认同度以及树立基金会品牌要加强财务信息透明度,同时,高校基金会作为特殊的社会公益组织,在财务信息透明度方面也有更高要求。应从以下两方面强化公开、公正的财务信息:

(一)财务信息公布平台及渠道制度创新

我国为了进一步促进基金会健康发展,相继颁布了《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及《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这些文件对基金会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高校基金会应主动适应相关规定,抛弃传统的保守型信息公开模式。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基金会财务信息公布可以多平台、多渠道的公布信息,如基金会官方网站、基金会微信微博、基金会会刊、相关报刊杂志以及专业管理平台等。同时,制定相关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信息平台责任和网络安全责任,确保公开渠道有效,满足捐赠者和社会的知情需求。

(二)财务信息公布内容制度创新

高校基金会财务信息公布内容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延续化,应形成一套适合高校基金会的财务信息公开模式。遵循多种形式、强制为主的公开原则,通过工作报告、年度报告、财务报告等多种形式,基金会应强制公开如捐赠收入、捐赠数量、资金支出、筹资管理费、公益项目、受益人、使用方式、保值增值以及外部评价等内容,接受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同时,基金会还应公开内部运作机制,如基金会服务宗旨、组织框架、规章制度捐赠和资产关联情况等等。基金会应设置一套公开内容的审核制度,审核者应严谨审核每项公开内容,确保公开内容的可信度,确保基金会运行信息的客观性和透明度。这些财务信息公开举措将会有效提升基金会的公信力,促进基金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高校基金会不断壮大,基金业务与捐赠资金数量也日益增加,如何合规合法运作高校基金会面临制度性难题,一场面向“互联网+”时代,面向智慧财务信息化的制度创新,势在必行。本文认为各高校基金会只有在智慧财务管理信息化背景下,结合新会计制度,建立适合本高校的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基金会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基金会管理制度化;才能保证基金会经济活动合规合法运作,有效提升高校基金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才能使高校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基金会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使高校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林成华,罗卫东.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 高等教育慈善事业的成就、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8 (17): 57-63.

[2]韦岚,闵慕.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 (07): 5-10.

[3]陈璞,陈姚.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 (02): 91-98.

[4] 伍卓深,许中华.高校基金会精细化管理研究[N].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9): 122-126.

[5] 张晨蕊,周摇伟.我国高等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11): 76-79.

[6] 尤玉军.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7(0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