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菲 段玉峰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做出部署,这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分析江苏无锡及周边地区的乡村发展模式,主要的类型有电商植入;文化植入;资本植入;技术植入,并对无锡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无锡;乡村产业;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9-0040-02
一、引言
“乡村产业”是近几年不时提到的一个新概念,比过去常说的“农业”的外延要大,意思是农村不仅仅有农业,而是在农村这个地域的各类产业形态。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和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等几方面做出部署。这不仅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纵观江苏无锡及周边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情况,目前乡村产业基本是聚焦于现代农业及以农业为核心衍生出来的服务型产业,并已成为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模式总结
(一)电商植入
无锡惠山区阳山镇桃园村冯巷入选2017年江苏省级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首批24个试点村,桃园村冯巷主要依托水蜜桃种植产业,合作成立顺丰桃园电商村,电商、村合作社、桃农三方合力,产、供、销一体化管控,重点构筑“互联网 +”的桃产品商贸产业体系,打造生产——分装——网络销售一体化的特色产业村。结合冯东、冯西两个生活片区的更新和省级自驾基地建设,发展乡村风物馆等乡村旅游购物节点,构建桃源乡购、风物商贸休闲村。
(二)文化植入
无锡惠山区前寺舍村同样是入选江苏省级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的特色田园乡村首批24个试点村之一,前寺舍村以其独特的“莲文化”、秀丽宜人的自然风光、蓬勃发展的绿色经济、淳朴敦厚的乡风民情,成为无锡知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在村庄规划中,前寺舍村围绕“桃产业”“莲文化”“慢生活”的特色主题,提出“桃理人家、诗酒田园”的总体定位,以进一步彰显产业与文化特色,营造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氛围。
(三)资本植入
东罗村规划是政府与万科合作的模式,以“千垛之乡、碧水东罗”为主题,设计愿景分四项,主题旅游、有机农业、乡村服务、乡村营建。以千垛景区延伸配套为主题和切入点推出东罗品牌,带来游客。产业发展上,有机农业“接二连三”,提升产业链价值,集约生产提档升级,带动村民致富。此外,提升乡村服务,精明投入,多元共享,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建设、策划、招商整合考虑,保证规划实施。
(四)技术植入
泰州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2017年被列入首批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后,正在通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打造特色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力争把村庄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示范典型。小杨村农业产业基础较好,全村共建有家庭农场 20 个,全部实现订单农业,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1 个,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模式得到国务院汪洋副总理的高度肯定,是姜堰模式万亩示范性家庭农场的核心区。规划小杨村产业主要是精细农业和生态休闲产业。 精细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扩大单一农场规模,延续以家庭农场为主导,“姜堰大米”为特色,绿色生态为副业的新“小杨模式”。加强与科研院所、院士工作站的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三、对策建议
认清趋势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趋势、顺势而为、借势发力。对于无锡这类城镇化与工业化高度成熟的地区而言,农村产业发展应以区域产业、镇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为基础平台,客观分析区域条件、村庄现状、经济潜力、资源禀赋等,科学合理地选择符合规律、適合地方的乡村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一产与二产、三产相结合的多元复合产业结构。因此,无锡乡村产业的发展,应立足无锡特色新农业,秉持定位精准、错位发展的思想,因势利导,拓展产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可以在保持土地生态风貌不变、生产利益主体不变、特色优势不变的情况下,整合农业生产链、价值链和服务链,提升无锡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优化农业生产链。要以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为立足点,加强农业产业品种技术创新、育种农资农技、产业结构升级、规模化、种植养殖、产品标准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商品与服务和营销渠道电商化,推进农产品价值链上游特色化、专业化、科技化,下游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借助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对农产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打造从源头到生产到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
二是拉长农业价值链。要依托“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互推互助发展模式,以绿色产业理念梳理产业资源,立足无锡不同区域乡村的差异性和特点,规划先行、长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田园综合体”,突出无锡乡村休闲产业的优势,整合乡村养老、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资源,重点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互联网+休闲产业”的云端乡村生态旅游,以提升农业价值链。
三是加强农业服务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降低农民使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成本,降本增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功能,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把技术、物流、营销服务链引入乡村,带领农民拓宽视野,提高农村电商为最广大农民服务的效率,全力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将农业服务聚焦乡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充分的地方和现代“田园综合体”、生产经营主体,把服务形式和内容覆盖到规划、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实现农业服务综合性、系列化。
参考文献:
[1] 贾效兵,睦俊宝.“江苏经验”带来的“放大效应”——以无锡、苏州为例论南北共建开发区模式[J].中国高新区,2011(8).
[责任编辑:王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