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小城女子的美丽

2019-10-22 13:15柴中修
安徽文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旗袍小城

柴中修

“晨霞”,是小城西街的一家旗袍店。

这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我知道,过去家乡小城的女人们守旧,穿戴上更是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陈侠是怎么让小城的女人爱上了高雅的旗袍?又是如何令旗袍增添了小城女人的妩媚?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于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来到了“晨霞”。

“晨霞”的主人陈侠早已等待在店门口。这是一位清灵俊美,浑身上下透着飒爽干练的女人。她鬓挽乌云,脸沐朝霞,举止优雅,一袭合身的薰衣草色刺绣旗袍,尽显古代仕女之美,又不乏现代女子的时尚。她热情地把我迎进了小店。小店上下两层,楼上是制衣间,楼下是铺面。铺面的墙上琳琅满目地挂着各种质地,各种颜色,品味不同的旗袍。铺面一隅,置放着供顾客休息、谈话的简易茶座。我的采访便在这里开始。

当我说明了来意时,没想到陈侠在微微一笑后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可不希望你为我做商业广告,我虽然做旗袍,但我不希望不懂旗袍的人穿旗袍,同样,我也不希望不懂旗袍的人来写我。”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很有些石破天惊。因为一般人会认为,有人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宣传自己,那是求之不得的。这个陈侠……我心中涌出了一丝不悦。旋即,多年从事新闻的直觉告诉我,眼前的这位女子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个性鲜明的人往往也有着精彩的故事。

我先入为主地谈了些关于对旗袍的由来、用料、制作和穿着的看法。这有点出乎陈侠的意料: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居然也喜欢旗袍,懂点旗袍?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可能出于惺惺相惜,陈侠向我打开了话匣子,道出了自己尘封多年的故事。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小姑娘,为了生计,孤身一人来到了繁华喧闹的大上海。这个小姑娘就是陈侠,那一年,她17岁。对于一个农村姑娘来说,上海无疑是如诗如梦的世界,是充满诱惑的地方。陈侠也不例外。但是,她没有被外滩的神秘夜景所迷,没有被南京路的无限奢华所惑,倒是那风情万种的旗袍女把她瞬间“秒杀”了。多美啊!陈侠怔怔地看着她们和她们身上的旗袍,好羡慕,好嫉妒。这时一个念头突然在她心里腾起:总有一天我也要穿上旗袍,总有一天我也要让俺们寿县的女人们穿上旗袍。

就这样,陈侠和旗袍鬼使神差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她说这是命中有约。看来,缘分有时真的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它往往产生在一瞬间。

陈侠决心把心中的希望化为行动。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于新世纪到来的时候真的做起了旗袍。她用自己名字的谐音把店名命为“晨霞”,她决心给古老的小城服装业带来一缕新时代的霞光,她决心把小城的女人打扮得更加俏丽。

小店的名字很美,但这里的一切都十分简陋:制衣间不足十五平方米,里面摆放着一张她老公做的缝纫案板,一台陪嫁的熊猫牌缝纫机,还有那必不可少的剪刀,尺子,画粉和针头线脑。墙角里的几只旧沙发,白天留給顾客坐,晚上自己当床睡。

陈侠的助手只有两人:一个是年迈的母亲,一个是木工出身的老公。这显然不是强强联手,但这是一个血脉相连的团队,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豪气。他们只有合作,没有分工;只有团结,没有内耗;只有勤奋,没有慵懒。他们吃住在店里,经验不足,就边学边干,时间不足,就加班加点;财力不足,就节衣缩食。制衣间的灯光常常是从傍晚亮到黎明,一块钱的土豆全家人吃了一周,上幼儿园的女儿因顾不上接送被摩托车撞得头破血流……

如果说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坚强毅力,那么,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必须具有非常强大的内心。陈侠的老公宋桂全,就是这样的人。

20年前的寿县城,还是个十分封闭的地方,人们思想守旧,观念落后,男人干女人的活会被嗤之以鼻的。飞针走线,这是不折不扣的女人活,而这活却被宋桂全这个曾在金属镁厂当过厂长的有头有脸的汉子干了。

旗袍之美,点睛之笔在盘扣。一件旗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盘扣的品位。为了学好盘扣这门独特的技艺,宋桂全每天要付出十几个小时的辛劳,他的左手曾因工伤失去食指,这更增加了做盘扣的难度。更让人悲悯的是他每天都要面对那些惊诧甚至是鄙夷的目光。为了集中精力,他不得不把身子背过来。此时他内心翻江倒海,但面如静湖,他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定力。日复一日,那些凌乱的丝线在他粗壮的大手中,变成了千姿百态与众不同的盘扣。这些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向人们展示着老宋的高超技巧和惊人的创造力,更向人倾诉着老宋对妻子深深的爱。

制作旗袍是门综合艺术,要把旗袍做成精品,需要历史文化的沉淀,需要高深的审美造诣,需要对用料、工序深刻了解,需要大胆的创新精神。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和不善女红的陈侠来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但陈侠有着天生不服输的犟劲。靠着这股犟劲,她阅读了大量制作旗袍的书籍,成了服装技校的优秀生,学会并精通了剪裁、包边、盘扣等各种技艺。她曾经为了学习设计,不惜用半新的衣服做实验;她曾经因一个环节不过关,急得不吃不喝;她曾经把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但不满意的新旗袍扔在脚下狂踩,然后背过身去泪如雨下。就这样,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成了当地制作旗袍的高手。

收获总是和耕耘相连。不久,一件件漂亮的旗袍挂上了“晨霞”的货架。陈侠像对待自己新生的女儿一样,为她们取了一个个可爱的名字:素素、小薇、玫香……陈侠把自己制作的第一件旗袍很有仪式感地穿在身上,对着镜子款款转身,360度地欣赏自己:不仅得体,而且韵味十足,光彩照人。回想起当年黄浦江畔的承诺,回想起一路打拼的艰辛,心里五味杂陈,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迈着高傲的步伐,走出店门。她要向世界宣布,她的梦想终于实现啦!

不久,“晨霞”便顾客盈门,小城的大街小巷便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旗袍女人的队伍中有姑娘,有少妇,也有老妪。一天,一位气质高雅的母亲,带着她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来到“晨霞”,一下子订了好几件旗袍。她说,旗袍最能穿出女人的韵味,如今已经越来越受外国人的青睐。女儿买这么多就是为了送给外籍同学的。自己的作品能够走出国门,这不仅使陈侠受宠若惊,感到由衷的自豪,更坚定了她做好民族服装的毕生追求。

陈侠是个执着于初心的人。她在生意不断做大后,没有出现生意人常见的“一阔就变脸”,只讲效益,不讲质量的毛病。“晨霞”的每一件旗袍都渗透着工匠精神。她笃守诚信,把服务看得比赚钱更重要。

16年前,陈侠为一位姑娘做了一件婚礼上穿的真丝缎面旗袍。姑娘是个很有情调的人,她把这件十分中意的旗袍作为纪念品珍藏起来。但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和生日一定要穿的,而且穿前务必来“晨霞”保养。对此,陈侠不但不厌其烦,一丝不苟,而且乐此不疲,她认为是在分享妹妹的喜悦。后来姑娘随着年龄增长,不可避免地体型会发生些变化,陈侠就年复一年地对她的旗袍进行修改。就这样,16年来,姑娘的旗袍改肥了一圈,人也成了她的闺蜜。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侠不只是一个制作旗袍的生意人,更是一个旗袍文化的传播者,精神文明的宣传者。对顾客,她从不热衷于讨价还价,而是耐心地向她们讲解旗袍文化,穿着旗袍时言谈举止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穿着旗袍如何化妆,如何搭配首饰,如何配包配鞋等等。难怪有人说,来到“晨霞”,不仅能买到心仪的旗袍,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如何美化自身的培训。陈侠告诉我,寿县小城的不少女人就是从穿上旗袍、懂得旗袍、爱上旗袍后,变得更漂亮了,气质也变得更高雅了。

如今,“晨霞”已经伴着时代的脚步,迎来了20周岁的生日。20年来,它的主人沐风栉雨,含辛茹苦,为自己实现了梦想,为他人带来了美丽。但面对骄绩,陈侠没有陶醉,她十分清醒地说,“晨霞”今后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必须保持一颗永远不骄不躁、沉稳进取的心。

陈侠是强者,陈侠是智者。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小城里的“晨霞”会更加绚丽,小城里的女人会因为“晨霞”而更加迷人。

责任编辑 夏 群

猜你喜欢
旗袍小城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小城雪花
小城大爱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一座西北小城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我来说说旗袍美
小城红梅赞
墨西哥小城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