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力
智利由地铁票价上涨而引发的骚乱不断升级,至今已造成至少10人丧生,总统皮涅拉日前宣布首都圣地亚哥进入紧急状态并取消上浮地铁票价。
智利被誉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发达经济体”,其发展经验也被称为“智利模式”,但突发的暴力冲突给智利的亮丽形象蒙上了阴影,也促使人们反思。
智利是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最早的拉美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就积极参与智利经济学教育,为智利培养出一批深谙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才。1974年,美国支持的皮诺切特军政府上台,这些“芝加哥子弟”都被提拔到高位,帮助智利政府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归还收归国有的外资企业,取消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完全放开市场等。军政府连续执政17年,政局稳定,经济政策连贯,加上智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为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创造了条件。1974年智利人均GDP为1554美元,2007年已达到10502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智利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1月,智利与“富国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签署协议,正式成为该组织第31个成员。2014年智利人均GDP达到14520美元,被称为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发达国家”,“智利模式”成为舆论热议话题。
然而,光鲜的数字难以掩盖智利经济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危机,其主要问题包括:第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铜矿资源开发和出口,导致资源型产业结构严重固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迟缓,经济持续增长动能严重不足;第二,产业结构中采矿业一枝独秀,加工制造业发展乏力,去工业化状况十分严重,缺乏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经济竞争力不高;第三,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环境,深受“资源魔咒”束缚,随着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导致经济增速不断下行;第四,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社会问题不断加重,社会公共支出没有相应扩大,失业率高企,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和不平等严重,贫困率、赤贫率不断攀升,社会不公加剧,涉及民生的税制、养老金、劳工制度、医疗保险、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等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改善。
智利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长期存在,根源在于其实行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该模式以私有制为基础,强调市场自发调节,轻视政府干预,缺乏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体制机制,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及克服内外部经济危机能力弱,这些都极易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冲突。
在世界经济繁荣的时候,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和问题不突出,一旦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凸显出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加上去年以来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严重恶化国际贸易环境,智利经济增速开始不断下降,现在已经失去在拉美国家中的领跑地位。在2019年洛桑国际竞争力报告公布的排名中,智利的排名比2018年下降7位,为下滑幅度最大的国家。
智利其所实行的小政府大市场经济模式虽然能够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引导资源配置,但终究不具有可持续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因地铁提高票价发生严重暴力冲突是其经济和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和不断激化的结果,有一定的必然性。
作为最早实行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国家,智利对华盛顿共识的形成及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流行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今天众多拉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危机和冲突,都与新自由主义及其翻版“华盛顿共识”脱不了干系。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鼓吹“三化”,即全盘私有化、完全市场化、绝对自由化,其翻版“华盛顿共识”则是一组具有浓厚激进色彩的经济紧缩措施,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基础上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货币自由兑换、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从许多国家的经验看,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对于那些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严重、财政赤字庞大、政府债台高筑、贸易赤字巨大,经济一时陷入困境,希望尽快摆脱困局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是采纳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无异于饮鸩止渴,凡是走上新自由主义道路的国家和地区大都很快陷入新的困境:经济持续停滞,两极分化和不平等扩大,政治纷争不断,种族歧视和民族矛盾加剧,社会分化,动乱不止。
大量事实一再证明,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不是摆脱经济和社会困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灵丹妙药。只有从实际出发,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和走出符合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我们从许多惨痛教训中应获得的启示。▲(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