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冬
编者的话:“你为什么攀登珠穆朗玛峰?因为,山就在那里。”因攀登珠峰而失去生命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经典语录是世界无数登山者的信条。而对一位特殊的中国登山者来说,攀登珠峰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将世界最高山峰踩在脚下,更是依靠信念和决心,翻越过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屏障。他就是心怀“珠峰梦”数十载,终于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二个双腿截肢登顶珠峰的夏伯渝。最近热映的电影《攀登者》的故事便取自他的人生经历。《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听夏伯渝讲起当年中国登山队冲击珠峰的历史,特别是他和队友的冲顶故事。
1960年,首批中国勇士从北坡“无氧”登顶
如果不是在坐下的那一刹那需要用手支撑一下身体,旁人根本不会察觉到70岁的登山家夏伯渝是依靠一对假肢在支撑身体。“现在攀登珠峰比我们那时要容易。我们那时候攀登就要自己建营地、搞运输等,现在这些东西全部可以交给你的向导完成,你只要有足够的体能就可以上。但是攀登珠峰毕竟还是有很多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冰崩、雪崩,有些你根本想象不到的。所以对一个登山者来说,他必须做好一切思想准备。”和《环球时报》记者谈起珠峰,夏伯渝明亮的眼神里依旧流露出敬畏之情。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虽然这次登山活动夏伯渝没有参与其中,但作为职业登山者,新中国的首批登山勇士征服珠峰的故事早已融入他的血液。
1924年,从珠峰北坡发起攀登的乔治·马洛里在冲顶珠峰的途中失联,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世界之巅被英国和瑞士登山队从南坡征服后,珠峰北坡依然被国际登山界视作无人可以涉足的线路。然而令世界震惊的是,1960年5月25日,在接近人类承受能力极限的气候条件下,年轻的中国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珠峰上。
促成这次壮举的最初缘由,还要追溯到1957年苏联登山队向中国发来的一封信件:“作为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我们希望组织苏中联合登山队在1959年春夏登顶珠峰”。一年前,中国刚刚在苏联的帮助下初步建起一支40人左右的登山队,这样的请求对各个方面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登山队挑战不小。
1958年夏天,中苏双方共同制订攀登珠峰的三年行动计划: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然而,就在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之时,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联合登山队无法成行。中国登山队决定独立尝试攀登珠峰。1960年,一支由近百名运动员和后勤技术团队组成的超过200人的登山队伍开上喜马拉雅山脉开始适应性训练。
由于接连遭遇突发恶劣天气,队伍进行的三次高山适应性行军导致数十名队员冻伤,甚至还有队员因高山反应牺牲。此时,中国和尼泊尔正在进行边境划界谈判中,对珠峰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尽快登顶珠峰对队员们而言已成为一项需要尽快实现的国家使命。
5月13日,珠峰大本营召开会议部署正式突击主峰。四人被选为突击队,10人负责运输物资。3天后,4名突击队员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尊高20厘米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出发。5月23日,队伍到达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第二天,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行进,突击队发现前方再也无法前行,因为眼前出现的是一个高达20余米的陡峭绝壁——这就是被称为珠峰北坡“第二台阶”的一道近7层楼高的岩壁,下部尚可通过支点缓慢攀附前行,但最后的4米是几乎垂直的光滑岩壁,无从附力。
几次尝试攀登接连失败,焦急之中,“搭人梯”的念头在队员们的脑海中闪过,刘连满主动当作最下面的“基石”,不忍心将锋利的登山靴踩在队友身上的屈银华脱下脚上的层层装备,仅凭一双高山袜踏着队友艰难翻上绝壁。在二人的帮助下,贡布和王富洲也接连登上“第二台阶”。待刘连满被三人拉上来后,他已经无力继续攀登。队友们将仅剩的一瓶氧气留给他。
在海拔8700米以上的死亡禁区,三人的氧气耗尽,他们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匍匐前进,每挪一步都要停下来喘口气。此时已接近夜晚,三名队员在“无氧”、无粮、无光的情况下,继续跋涉最后的100米。终于在凌晨时分登顶珠峰,创造了第一次人类从北坡登上珠峰、并首次“无氧”登顶的纪录。由于没有光线无法拍摄影像,三名队员将国旗、毛主席像和纪念条留在顶峰后下撤。为此次登顶珠峰,勇士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屈银华因脱靴“搭人梯”而冻伤的双脚十趾和脚后跟,被全部切除。▲
“第二台阶”前的“中国梯”
1960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壮举,同时也成为人类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登山者。然而,因夜晚太黑,未能留下登顶珠峰的影像,由此引来一些国际登山界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登山队在1975年重整旗鼓再赴珠峰。
“1975年我们登山队最主要的任务有三个:第一就是要树立中国登山大国的形象,第二要创作一次性登上珠峰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第三就是要创造女子登上珠峰的世界纪录。此外,还有很多科考任务,包括测量珠峰高度、当地天气,还有冰川的发展规律。”谈起40多年前攀登珠峰的经历,夏伯渝的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为实现这次登顶,中国登山队组建了规模庞大的登山队,单单运动员就有150多人,算上运输和后勤人员,共有四五百人,这在新中国登山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样庞大的队伍上珠峰,还有一支专门的“开路先锋”,负责为登山队拉绳扎营。中国登山队除了必备的装备外,还被要求背上梯子登山。“我出发的时候,上次登顶珠峰的老队员王富洲跟我说,‘你们无论如何一定要先把梯子架在上面,所以我们就带了四节梯子,准备架设在那第二台阶。”
夏伯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架设这个梯子的过程非常艰难,在接近珠峰顶峰的海拔,每一个动作都非常耗费体能。“我们打了四个岩点,然后把那个8米左右的金属梯子用尼龙绳绑在上面,就这几个动作,因为缺氧,我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正是有了中国登山队留下的梯子,曾经被认为是“飞鸟也难以逾越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这架“中国梯”不仅帮助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成功登顶,还帮助了1300多名中外登山者实现了登顶珠峰的梦想。直到2008年,这个在珠峰海拔8700米的岩石峭壁上挺立了将近33年的“中国梯”,才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被带到拉萨,收进了当地的博物馆。▲
“珠峰令我又恨又爱”
虽然这次攀登的“天堑通途”已经打开,但第一突击队突击顶峰的过程非常不顺利。在回忆起1975年的这段经历时,夏伯渝神色严肃起来,按照原计划,登山队第二天早上冲顶。然而队中的女队员一出帐篷便因高山反应晕倒,而本次登山的任务之一是有女性登顶,登山队必须等待。“但是没想到后来高空风越来越猛烈。我们在上面待了两天三夜,耗尽所有的养料、食品和燃料,被迫下撤。”
在从8600米左右的高度下撤时,夏伯渝的一位队友在休息时,背包滚下山崖。“当时我在登山队有个外号叫‘火神爷,我不怕冷,一年四季都冷水洗澡,就把我的睡袋给他,他把自己的鸭绒服给我,我盖在膝盖上防冻。”然而一觉醒来,夏伯渝却发现双脚失去了知觉,但他依然背着装备走到7600米的营地。直到入营休息时,他才发觉高山鞋脱不下来了。大夫剪开鞋和裤子,发现夏伯渝的双腿已经被冻伤。经多次恢复无效后,夏伯渝被告知双腿必须截去。
在此次登顶中,不仅夏伯渝付出了失去双腿的代价,更有人牺牲在攀登的途中。时任攀登珠峰顶峰第一突击队队长的邬宗岳,曾参加过1960年登山行动保障队,是当时公认的最有希望登顶的老队员。5月5日,为留下队友们攀登珠峰最关键时刻的珍贵镜头,43岁的邬宗岳不顾危险解开和队友们相连的绳子,在队伍的最后边拍摄。然而在入夜队友们驻营后,邬宗岳却失去了音信。直到后来,登山队在下撤途中才发现他滑落山崖的迹象。等队员们最终找到他时,他已长眠在了海拔8000米附近的雪中。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经历第三次冲顶,终于9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北坡,创造当时登顶珠峰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此次登顶成功后,科考队还成功测量了珠峰当时最新的高度:8848.13米,并把测绘标竖立在上面,成为登顶的“铁证”。女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的女性。
回想起自己一生同珠峰的缘分,夏伯渝感慨地说:“珠峰确实令我又恨又爱。不管怎么说,最终珠峰还是接纳了我。”夏伯渝告诉记者,自己多年前被确诊癌症,“我确实并不怕死,因为我登珠峰的时候已经和死神打过交道,但是我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不能就这么倒下。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为我的梦想去奋斗一天。20多年过去,我的癌症得到了控制,这就使我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去完成我的梦想。”
相较于当今攀登者几乎“武装到牙齿”的专业设备,中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是中国的登山勇士们在国家遭遇困难与封锁的艰苦环境下实现的,很多人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夏伯渝动情地说道:“我们靠的就是一种顽强拼搏、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的中国攀登精神。而中国的这种攀登精神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