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波,薛 光,沈正高,郦春燕
(1.佘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上海 201602;2.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江苏 南京 210014;3.南京东华杂草技术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7;4.江苏高足草坪养护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28)
化学除草有选择性、应用方便、成本低,已被用于高尔夫草坪中控制杂草[1-3]。若应用不当,可能致草坪药害。武菊英等[4]报道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1.48 kg ai·hm-2致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根重分别减少16.5%~20.6%和25.0%~37.9%。李善林[5]报道用乙草胺(acetochlor)0.45 kg ai·hm-2对二叶期草地早熟禾、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草坪药害重。Xue和Ma[6]经2年两地在高尔夫草坪试验明确,啶嘧磺隆(flazasulfuron)0.075 kg ai·hm-2致受渍百慕大(Cynodon dactylon×C.transvaalensis)伤害重。薛光等[7]在高尔夫草坪测试阐明,砜嘧磺隆(rimsulfuron)0.18 kg ai·hm-2药后2~4周,致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cv.salam)叶色和密度受损,36周恢复。张兆松等[8]用1.6 kg ai·hm-2敌草隆(diuron) 2周后,海滨雀稗叶片失绿。Johnson等明确,二氯喹磷酸(quinclorac)2.5 kg ai·hm-2及氯吡嘧磺隆(halosulfuron-methyl) 0.21 kg ai·hm-2对海滨雀稗HI 25和K-7损伤显著,HI 25在4周内恢复,K-7需6周恢复[9]。目前对作物除草剂药害研究多[10-15],对高尔夫草坪药害规范研究少[6-7]。缺少对高尔夫草坪药害分级和从药剂作用机制及环境影响致草坪受害原因的研究。本文基于对高尔夫草坪药害考查,参考相关文献[14-32],从高尔夫草坪功能提出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分级标准;从除草剂作用机制归纳高尔夫草坪药害症状;从对除草剂选择性认知误区分析药害发生要素。旨在为预防高尔夫草坪药害制订操作规则及适配草坪养护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能杀死或抑制植物生长的化学品为除草剂(herbicide)[18]。高尔夫草坪包含发球台(tee)、果岭(green)、球道(fairways)、半长草区(semi-rough areas)和高草区(rough areas)[27]。各区功能不同,草坪养护有异。由化学除草引起的高尔夫草坪褪色或色差,表面欠平顺、托球性差,密度受损、长势失衡、果岭欠坚实等皆为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golf turf injury)。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球技发挥,需从击球者角度对高尔夫草坪药害作评判。美国杂草专家将除草剂对作物药害分级[22]衍生到对草坪药害分级[23]。作为远眺美景如画、近观如雕似刻的高尔夫草坪,急需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标准规范草坪管理[24-25]。中国杂草专家将除草剂药害单纯按作物受害程度分为0~4级:0=无害;1=短期叶片显褐斑或生长轻微受抑;2=多叶片显较重褐斑,畸形或受抑,可恢复;3=生长点死亡或生长严重受抑;4=部分或全部植株死亡[12,15]。美国杂草专家对药害综合考虑作物和杂草[24-25],用0~10标度变异数,其数值为0~10级的1/10,成为0~100百分数定级法(表1)[24]。对比中、美的药害标度,前者级差大、药害邻级间难判断;后者级差描述细,易靠级。若需方差分析,分析前将原始数据转换成角度即可。因此,0~100分级在20世纪70年代起已被美国草坪专家衍生用于高尔夫草坪除草试验[23,33-43];20世纪末,被引于中国高尔夫草坪除草试验[6-8](表1)。
据IMG《GOLF COURSE STANDARDS》2012年国际锦标赛高尔夫草坪养护要求,笔者对除草剂药害表述增加草坪色泽、平顺度、密实度的要求,提出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药害 草坪表面光滑、密实均匀;
1级=1%~15% 草坪轻微失绿、平顺度轻微受损;密实度无损;
2级=16%~30% 草坪中度失绿、平顺度轻微受损;密实度轻微受损,2周恢复;
3级=31%~45% 草坪较重失绿、平顺度中度受损;密实度中等受损,4周恢复;
4级=46%~60% 草坪严重失绿、平顺度严重受损;密实度严重受损,少数死亡;
5级=61%~100% 草坪全部死亡。
除草剂药害致草坪失绿或出现色斑,影响美观并干扰球员对落球点预判[31]。高尔夫草坪的平顺度和密实度受损,影响球速和落球惯性的滚球距离及方位。高尔夫场地草坪标准为:全场色泽协调、草坪均匀密实(dense consistent turf condition)、表面光滑(smooth level surface)、养护线(the line of definition between the fairways and the rough)清晰、平顺度(truth)均。特殊要求:果岭表面光滑(smooth surface)、球速适中 (green speed: 10.5~12 feet);发球台和球道光滑平顺、均匀密实,滚球性佳;半长草覆盖均匀;长草内密度、高度一致[31]。需要强调的是,高尔夫草坪因除草剂致植株高度均匀受抑,不属药害。
表1 杂草防除从0到100的评价等级分类表(Frans & Talbert,1977)[24]Table 1 Evaluation of weed control and crop injury by scale (0~100) (Frans & Talbert, 1977) [24]
目前全球有30类230多种除草剂(含有4类未明确作用机制,20多种未被分类)[16],除草剂作用机制不同,对药剂降解方式有异[17,28-29],药害症状也有别。药害分为触杀、激素、褪绿、抑芽及抑株5种类型[15]。美国杂草学会(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WSSA)对除草剂作用机制[16]和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Herb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HRAC)对除草剂作用方式以数字加字母上标为代码,与除草剂类别和作用位点一致(简称 “代码”)[16-17]。据药害显现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药害[12-13]。
用后1~4 h症状明显,轻度为草坪叶片现褐色斑点、稍褪色。严重的叶片变黄、枯焦、脱叶[26]。由光合作用抑制类(photosynthesis inhibitors)和细胞膜干扰类(cell membrane disruptors)触杀型除草剂所致,通常可恢复。前者为选择性,后者为非选择性[14-15]。
用后2~3周草坪异常。内吸除草剂经植物根、茎、叶吸收,在木质部和韧皮部被输向分生组织,阻止植物生物合成。低温、连阴转晴或高温干燥改变药剂传导频率或气温突然。慢性药害由生长调节类(growth regulators)、氨基酸合成抑制类(amino acidsynthesis inhibitors)、光合作用抑制类代码的一部分、幼苗生长抑制类(seedling growth inhibitors)和色素抑制类(pigment inhibitors)所导致。
急性药害,苯并噻二唑酮类(benzothiadiazoles)代码灭草松(bentazon)和酰胺类(amides)代码敌稗(propanil)引起的,症状为叶片失绿、茎黄化。>28 ℃药后1 h叶呈褐斑,黄化,5~7 d恢复,严重时组织死亡。敌稗除抑制光合作用的希尔反应,还破坏敏感植物亚细胞成分。灭草松在光照86 lx下,喷后6 h见枯斑[26]。
急性药害,联吡啶类(bipyridyliums)代码22(D)百草枯(paraquat)在暖季草坪休眠期用后约1 h,冷季草坪植株呈水渍状、褐化、细胞膜受损坏死[16,26]。二苯醚类(diphenylethers)代码14(E)噁二唑类(oxadiazole)14(E)噁草酮(oxadiazon)和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用于草坪除草[44-45],强光下喷细雾会出现褐色斑[46]。
慢性药害,苯氧羧酸类(phenoxy acetic acids)代码4(O)2甲4氯(MCPA)和2,4-D丁酯引起的,通常在2周出现葱管叶、叶和根弯曲,呈愈伤组织。冷季草为幼芽弯曲、幼根细弱;苯甲酸类(benzoic acids)代码4(O)麦草畏被植株吸收后,其盐类被淋溶;根、叶吸收传于分生组织,症状与2.4-D的相似。吡啶类(pyridines)代码4(O)氯氟吡氧乙酸(fluroxypyr)症状与2,4-D的相似。喹啉羧酸类(quinolone carboxylic acid)代码4(O)二氯喹啉酸症状为生长点褪绿、红褐色、植株矮缩、管状或叶片坏死[14]。
慢性药害,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和咪唑啉酮类(imidazolinones)的靶标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或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使植物特有的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生物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停止。磺酰脲类代码2(B)烟嘧磺隆(nicosulfuron)用后3周草坪根尖肿秃、新叶短粗,红色或紫色。叶片褪绿、僵苗,药害持续6~12个月[26]。咪唑啉酮类2(B)灭草喹(imazaquin)症状显生长受阻,叶褪色,叶脉间黄化或变紫[14]。氨基酸衍生物类(amino acid derivatives)9(G)草甘膦抑制植物体内相关酶阻止三种芳香类氨基酸合成。症状为草坪生长点发黄或变紫、转为褐色[14]。
慢性药害,含抑制幼根(root inhibitors)和抑制幼芽(shoot inhibitors)。二硝基苯胺类(dinitroanlines)二甲戊灵抑制根,阻止细胞分裂和伸长,进而抑制幼苗生长。症状为草坪根瘦弱、次生根短、根尖粗、苗矮缩,呈红紫色[14]。氨基甲酸酯类(carbamates) 23双酰草胺(carbetamide)抑根,症状同的症状。氨基甲酸酯类(carbamates) 18(I)磺草灵(asulam),为DHP合成酶抑制剂,抑制草坪体内ATP作用较强[17]。氯乙酰胺类(chloroacatamides)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抑制幼苗生长,叶片不出土或不展开[16,26]。硫代氨基甲酸酯类(thiocarbamates)8(N)杀草丹(thiobencarb)的4种症状为叶片卷曲、茎脆、叶鞘矮化与扭转、颜色暗绿。前3种症状为缺乏赤霉素症状,后1种症状为叶绿素合成伴生生长减缓结果[26]。腈类(nitries) 20(L)敌草腈(dichlobenil)经幼根和幼芽吸收,抑制幼苗。症状为草坪新芽由绿变黄继而变为近白色。草坪生长缓慢,有色斑[14]。
慢性药害,次磷酸类(phosphonic)10(H)草铵膦(glufo sinate)引起的,症状为叶片变黄,后转为棕色、坏死,10 d死亡。机制为将无机氮和氨转化成氨基酸关键酶,致氨毒素积累损坏细胞膜[14]。
草坪缺氮叶黄化,氮过剩叶灼伤。缺钾、磷或锌过剩,草坪叶尖褐变。缺钙草坪叶缘显缺口,缺硫叶脉褪绿。缺镁叶片发黄或白、中部叶片条形坏死,下部叶从叶尖坏死呈黄褐色。缺锰草坪叶脉先黄化后变褐。缺锌叶基显褐斑、中部白化,后全株褐色。缺铁叶缘发黄或紫、叶脉显条状黄色[47]。缺钾草坪变黄,显枯斑的症状与光合作用抑制类似[32]。
刺吸式昆虫致草坪叶尖发红或叶脉褪色。线虫危害引起草坪茎叶扭曲,有的虫害致草坪茎部弯曲或叶变形。有些害虫使草坪叶片从匍匐茎脱落,蚜虫危害使草坪上部叶缘褪绿。地下害虫、蚜虫、螨虫危害与代码药害症状相似,致草坪发黄[32]。
过量施肥,草坪叶尖烧伤至枯死。叶面肥或杀虫、杀菌剂高浓度,易引起草坪叶片失绿或枯黄。尤为氨基甲酸脂类和有机磷类的杀虫、杀菌与除草剂混用,可造成草坪叶片失绿或干枯。除草剂若与肥料或杀虫、杀菌剂混用或先后应用,用后浇灌,草坪发黄20~25 d,为化学品交互颉颃的药害[48]。
干旱、霜冻、暗渍、有害气体影响为草坪受害的环境因素。干旱时草坪叶片枯萎或卷曲,叶尖叶缘坏死。草坪返青期,易受冰霜冻害危害,心叶坏死。早春气温未稳时应用除草剂,遇霜冻突袭,致草坪体内除草剂降解受阻,草坪会黄化。化学工业排放氟化物或过量二氧化硫,也可致草坪发黄[20-21]。强光高温可能烧伤草坪,是由于光提高了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草坪蒸腾作用速率和除草的活性[14]。
花碱土、板结土或受到频繁机车碾压的基质成为厚的垫土层(cushion layer)[33],都可能出现草坪不规则死亡。
症状显现于喷药后3~25 d,可能与药害有关;与未用除草剂区比照判断;根据草坪叶色、叶片形态、长相或根尖及根茎颜色判断。
除草剂造成高尔夫草坪药害的关键因素,含除草剂选择性局限的内在因素、环境和气候的外界因素、错选误用的人为因素。多因交互导致除草剂产生逆向选择;环境和气候陡变,加剧除草剂对草坪发生逆向效应;草坪管理失配或投放操作不当,成为草坪药害发生的隐患。
除草剂在抑制或杀死杂草过程中发生了逆向选择(miss-selection)或错位选择(dislocation of target)(含时差、位差、形态和生理生化方面)误伤草坪。
5.1.1 时差的错位选择
过渡带暖季草坪休眠期以灭生性除草剂控制苗后杂草,被淋溶而下渗的药剂与尚未完全休眠草坪地下根茎接触,时差的靶标错位就会发生。草坪药害在温度升高到满足草坪返青时缓慢显现。华东、华中球场此种靶标错位实例较多。草坪地下茎休眠不彻底,喷施灭生性除草剂,必然导致除草剂靶标错位的恶果。
5.1.2 位差的逆向选择和错位选择
芽前预防的除草剂的选择性和杂草种子分布、发芽深浅和分蘖节位有关[26]。溶解度低或被土壤吸附的除草剂,48 h内90%被吸附于土壤胶粒。不易移动的除草剂,才可利用位差选择。8(N)杀草丹在植物体降解差异,极易发生位差的逆向选择和靶标错位。应用杀草丹,未将草屑移出坪外、排水不良或低洼土壤过量用,致草坪矮化、僵苗不发,系过量使用杀草丹后,草屑集聚在低洼积水中消耗大量氧气,pH下降,在土壤处于还原状态下,降解时由微生物引起脱氯反应,形成脱氯杀草丹生物活性是杀草丹的28倍,草坪3~5个月僵苗[13,26]。
5.1.3 形态的逆向选择和靶标错位
利用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性差异选择性与植物根系分布、地上部生长点位置、叶表皮和输导组织有关[16,26]。4(O)的2, 4-D丁酯对生长点裸露阔叶草有效,生长点包裹的草坪安全。2, 4-D丁酯的脂或盐类,被转变为相应的酸就可伤害草坪。某些苗后除草剂落入草坪基质,药液被草坪根系迅速吸收。除了草地早熟禾根系在地表下30-50 cm外,通常草坪根系70%以上在地表下0-15 cm[27,30],无论叶或根吸收,药剂最终在草坪分生组织中积累。通过木质部导管与蒸腾液流传导,也与光合作用产物结合在韧皮部筛管内传导并聚积于植物生长点[26]。落入基质的盐比酸、酯更易溶解,砂性土和降雨频繁区被淋溶后随土壤毛细管向上蒸发返回地表,被草坪再吸收后,向根尖或生长点集聚,促阔叶草死亡,也伤害草坪[29,33]。
5.1.4 生理生化的逆向选择
除草剂逆向选择或错位选择导致高尔夫草坪药害,与环境和气候相关。不适草坪生长之环境影响和气候胁迫,致除草剂未及靶标(杂草)、危及非靶标 (草坪)。
5.2.1 环境影响的逆向效应
环境影响的关键是土壤中空气和水分不适[20-21,29],迫使除草剂偏离靶标。空气、水、有机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土壤基质支撑草坪生长,土壤胶粒孔隙中,较大孔隙含空气,较小孔隙含水分[19,26-27]。封闭除草剂投放后,部分被挥发、光解和飘移或被草坪吸收,部分进入土壤被化学分解、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土壤胶粒吸附或随水淋溶。应用后24和48 h被土壤胶粒吸附率分别为 ≥ 70%和≥ 90%[50-51]。被草坪吸收和被淋溶的部分,对草坪安全形成胁迫。环境影响的逆向效应发生在机械频繁碾压、垫土层厚、透气差、草坪地下茎和根处于缺氧环境中。不能被垫土层吸附的除草剂,随水聚集于低洼处,淋溶区位与草坪根系处同区层,药害即发生。淋溶与水溶度有关,溶解度高易淋溶。异丙甲草胺水溶度为530 mg·L-1(20 ℃),甲草胺 (alachlor)为 242 mg·L-1(25 ℃),乙草胺为223 mg·L-1(25 ℃)[16]。烟嘧黄隆和嗪磺隆吸附性小、淋溶强,禁用于砂土、多雨、pH ≥ 7.8的海边球场[26]。
5.2.2 除草剂残留的逆向效应
南方一球场长期用2(B)和除草剂,开始效果好,后来浓度提到原来的3~5倍才有效,致杂草产生耐药性的同时海滨雀稗僵苗不发。根系褐黑色,生长点秃肿。此为磺酰脲类累积残留显现的逆向效应。嗪磺隆0.035 kg ai ha-1持效达(518 ±30) d,药后第3年玉米仍受害[26]。加拿大一草坪曾因用阿特拉津除草药肥,3年草坪长不出,只得废弃。
5.2.3 气候胁迫的逆向效应
恶劣气候胁迫是逆境导致除草剂药害的主要因子[52-55]。它影响光、气、水、温的协调。频繁降雨致草坪受到暗渍,加剧基质板结,除草剂淋溶,草坪根系活力下降;雾霾寡照影响草坪光合作用及生物合成;遇霜冻甚至夜间零下冰冻陡袭,使草坪对除草剂的降解能力下降;高温干旱用除草剂伤害草坪,因雾滴中水分蒸发加速,药剂浓度变高[14],进而导致药害。炎热干旱、骤然升温致草坪细胞脱水、膜受害,光合率下降,同化物形成减少,病、虫乘机入侵,加剧药害[20-21]。草坪返青期或炎夏日温变幅>12 ℃,乙草胺、烟嘧磺隆、西玛津和磺草灵对草坪生理显著影响,系因植物组织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伤,光合过程中酶失活或变性所致[16,26,28]。
5.2.4 病虫鼠害的逆向效应
病虫害致草坪根系或茎叶受伤。未喷施除草剂、病虫伤害的草坪可用杀虫、杀菌剂或随气候环境变化或自我修复恢复正常。除草剂从咬伤口渗入使草坪丧失降解药剂能力。偏僻山区球场,地鼠危害致幼根、幼芽及植株严重受伤的草坪若用除草剂,导致除草剂对草坪的逆向效应。
错选误投、草坪管理失当为致草坪药害的人为因素,造成除草剂终极落点偏离靶标,伤害草坪,对草坪起负面作用。
5.3.1 含杂质的负面作用
为提高对杂草防效,若在草甘膦中添加代码2(B)除草剂,致百慕大死亡。用含杂质的二甲戊灵,海滨雀稗死亡。用含乙草胺的丁草胺,海滨雀稗草坪受害。
5.3.2 错选除草剂的负面作用
误用啶嘧磺隆防除海滨雀稗中一年生早熟禾(Poa annua),草坪死亡。将百草枯和草甘膦混喷于果岭防除越冬杂草,匍茎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死亡。在海滨雀稗中用磺草灵点喷杂草,草坪死亡。用砜嘧磺隆,致海滨雀稗受害。多年连用二甲戊灵,累积残留致百慕大僵苗不发。海滨雀稗中用棉隆(duzomet)防除百慕大,海滨雀稗死亡。用二甲戊灵后又喷磺酰脲类除草剂,海滨雀稗僵化,系因两类除草剂皆伤害草坪根系。
5.3.3 投放操作失误的负面作用
精准投放核心是确保单位面积实际受药量合格。Moritz通过对药液量、雾滴直径、单位面积雾滴数、雾滴对撞率、雾滴沉降速度、雾滴覆盖均匀度及雾滴对草坪冠层的穿透率等多因素喷雾质量的分析,建议尽量避免细雾作业。雾滴直径在43~1 240 μm,小雾滴利于提高防效,但药害风险增加。25~30 ℃时喷触杀型叶面除草剂,药液量≥ 200 mL·m-2,滴径 150~350 μm 时,细雾滴受风速影响碰撞率小,草坪受药量相对高,易产生药害[46]。研究认为,用防护罩减少雾滴飘移,提高叶面除草药效,但回滴雾珠提高药害风险[54]。滴径小对在植物叶组织中传导差的药液,对植物冠层穿透力提高,利于除草剂在植物叶片沉降均匀并提高生物学活性[46]。同时增加植物叶片吸收除草剂的量并在叶面滞留延时,对非靶标植物药害风险提高[56]。土壤除草剂药液量<70 mL·m-2的喷嘴,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加大[32,46]。不恰当与其他农药混用可导致除草剂对草坪药害[48]。盲目或过量添加助剂,导致药害。喷药器械故障致除草剂投放过量对草坪有害。种草坪早期用除草剂,其根系未扎牢,遇强光易伤草坪[19-21,29]。喷雾机反复碾压于喷过除草剂草坪上,草坪发生药害的可能大。交播草坪修剪时,剪草机将药剂蘸带到球道,可导致养护线形成药害圈。喷雾操作过程中,仅剩<1/5药液量,桶内搅拌装置未关闭,药液温度>48 ℃,喷后对草坪有胁迫,药液温度>50 ℃草坪可能发生药害[51]。油污混进喷雾器,致草坪药害。改装的横杆多喷头喷雾机,若喷嘴与地面垂直喷施,喷嘴离地高度<40 mm也会发生药害。
5.3.4 草坪管理失当的负面作用
草坪管理与杂草防除安全操作发生“对撞”,如肥水过度、留草太高、打孔(aerate)、穿刺(penetrate)、切割(verti-cut)等通气作业与除草零间隔、长期单用同一除草剂、混配失误、逆境使用除草剂等。早春草坪返青期,高肥水管理遇“倒春寒”,施肥后,适合低温生长的杂草猛长。若此期用除草剂,温度未达适宜草坪生长起始要求,草坪缺乏对除草剂降解力,药害难免。夜间低温喷施除草剂后浇灌,水温低对草坪生长不利;肥料遇水发生吸热反应,地温下降,加剧除草剂的逆向效应。盲排区土壤板结,草坪根浸渍于除草剂药液层,草坪受害更重。修剪草坪后,伤口未全愈合,除草剂进入草坪叶片致草坪受害。施除草剂两周前后进行通气作业,草坪根系受伤,除草剂的淋溶部分,与切割层受伤草坪根系相遇,草坪受害。球员无意蘸着除草剂入果岭,本特草受害也属管理失当[51]。
除草剂致高尔夫草坪受害通常为多因素交互,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同在早春气温回暖时用除草剂预防百慕大中马唐,遇日降温>12 ℃,易发生药害。若管理到位,秋季成功控杂草并适当施低磷、高钾肥,赢得春季草坪对杂草竞争优势,可避开早春倒春寒天气化除,规避低温胁迫,可确保春季预防杂草一举成功,为后期控制越冬杂草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高尔夫球场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除草剂危害球场草坪研究未受到应有重视。高尔夫草坪药害虽与作物除草剂药害有相似,但多年生草坪对除草剂的耐性比一年生禾本科作物强。从除草剂作用机制和选择原理剖析高尔夫草坪药害成因,是研究高尔夫草坪除草剂药害的基础。David报道,美国高尔夫领域每年因杂草损失及花费1.36亿美元,为杂草影响美国经济四大领域之一[57]。以18洞球场为例,美国球场的草坪管理人比中国的草坪管理人少得多,化学除草为其控制杂草的唯一选择。举办国际赛事的中国高端高尔夫球场不断增加,离不开除草剂应用[58-59]。建议相关部门组织进一步研究并建立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的预防、补救体系,避免或降低除草剂药害损失。建议农业部药检所设高尔夫草坪药害预控项目专员,提出具有法律意义的科学性强、适用性广的高尔夫草坪除草剂应用配套技术并加强对高尔夫草坪除杂草人员的指导。高尔夫球场需完善、健全除草剂对草坪药害档案管理,培训提高草坪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把好草坪药害预防关。科研人员应从实验室走向广阔的高尔夫草坪场地,开展对高尔夫草坪药害的预防和解救的研究。探讨利用药害,降低草坪养护成本。
致谢:美国Clemson大学刘海波博士对英文写作作了斧正,谨致谢忱。